王 琼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高校舞蹈教学主要包括形体课、民族民间舞课及舞蹈编导课程,这些课程是舞蹈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素养。但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舞蹈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需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目标导向教学”。
“目标导向教学”是在科学意识的支配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信息获取、技能与行为掌握、思维及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各教学方法的总称。“目标导向教学”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 团队性。“目标导向教学”是以团队为基础实施的专门教学方法,其教学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团队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非常系统的分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综合性。“目标导向教学”的综合性不仅是指其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更是指其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包括舞蹈创编过程中程序的多样性、综合性,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是涉及声乐、乐器、舞蹈等多个方面的结合;自主性。教师在目标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设立相关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
为了解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高校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查问卷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舞蹈课程设置、课时量、舞蹈编导课等。本次一共发放问卷330份,共收回问卷312份,问卷回收率94.5%,对象主要为高校舞蹈专业已就业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舞蹈课程主要是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形体课为主,但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舞蹈编导课程,开设舞蹈编导课程的比例相对很低。由于舞蹈编导课在日后学生的工作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方面,但是这些课程在高校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中还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建议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设置时,除了强调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形体课之外,还应该强调舞蹈编导课,增加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通过分析,只有26%的人认为大学的舞蹈课程能够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多数的毕业学生发现大学专业所学不能满足后期的工作需要,多数需要选择继续进修或者聘请校外专业舞蹈演员进行教学等方式。这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教学内容大部分采用是教材中生搬硬套的内容,缺乏与本地情况相结合的材料。
高校舞蹈教育中,多数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舞蹈编导能力,其次是舞蹈的排练与教学能力,最后才是晚会的组织能力。特别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大多希望能够增加一些能够实际应用得到的专业课程。
舞蹈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舞蹈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舞蹈欣赏与鉴赏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其主要包括:情感与态度,主要是指舞蹈教育课对于学生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培养;方法与技巧,主要是通过舞蹈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开发与发展,教师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发现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加以利用;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模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知识和形式,主要是通过舞蹈教育认识舞蹈的基本组成,通过学习感知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舞蹈形式,使学生对于舞蹈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
“目标导向教学”的第二阶段是计划和决策阶段,在计划决策阶段,学生是发起者和决定者,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教师是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在计划决策阶段,学生应该根据分组的各自情况拟定学习计划,在计划决策阶段,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学生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一般来说,“目标导向教学”从目标的制定到最后舞蹈的排练演出周期一般不超过2个月,“目标导向教学”的分组以10-15人为主。分阶段主要任务如下:
1.收集资料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掌握,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是文字或视频的资料,奠定舞蹈表演的科学背景,并明确表演主题。
2.收集音乐素材
根据表演主题,收集相关音乐素材,所选音乐一定要与主题相吻合。
3.分析音乐
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情感、节奏,明确其适宜作为舞蹈背景音乐的部分。
4.舞蹈动作设立
根据音乐设立相应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设立应该突出舞蹈主题,并具备创编条件。
5.舞蹈的创编
根据舞蹈知识及分组自身特点,结合舞蹈音乐进行舞蹈创编,创编要注意舞蹈的流畅性及形式的多样性。
6.舞蹈排练
要根据舞蹈创编进行舞蹈排练,在排练中对于舞蹈主题的表现、舞蹈动作的纠正、舞蹈流畅性的保障等方面要不断进行调整。
7.舞蹈展示或演出
根据明确的舞蹈主题,在舞蹈创编与彩排的基础上进行舞蹈的展示或演出,展示舞蹈教学的成果。
实施舞蹈教学阶段是整个舞蹈教学的关键,“一切在于行动”,准备再充分,计划再好,若没有行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在实施舞蹈教学阶段,学生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在实施阶段,学生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贯彻“目标导向教学”计划,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计划实施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目标导向教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学生分组,所以学生在“目标导向教学”的实施阶段,应该发挥合作精神,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最后,“目标导向教学”是一个目标性非常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因此对于制定的教学计划,小组成员应该不遗余力的完成,有条不紊的完成资料收集、音乐素材收集、作品节奏情感分析,舞蹈的创编、排练、展示等环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注重思考总结,俗话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目标导向教学”并不是强调给予学生多少具体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及技巧的传授与继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恰恰是“目标导向教学”强调的最重要方面。
综上,“目标导向教学”是舞蹈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的方法来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要特征是团队性、综合性、自主性。本文从舞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舞蹈能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标导向教学”的具体措施,希望为其他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1]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
[2]冯颜.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3]周小蓬.有效教学的法则与证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李杰.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指导的阅读教学探究与实践[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
[5]邵丽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