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阻滞现象

2017-01-30 11:43:38张丽丽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改革教学模式

许 钊 张丽丽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体育教研室,贵州 惠水 550600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阻滞现象

许 钊*张丽丽*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体育教研室,贵州 惠水 550600

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体育素养。针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行的课程改革,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课程改革出现了阻滞现象,导致体育改革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延续。本文主要是分析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几条策略。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阻滞

大学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增进学生体质,提高其体育素养。体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普通高校内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1]。课程改革初期,普通高校先后在教学计划编制和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也更受学生喜爱。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出现了课程教学体系模糊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符合预期目标,导致体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阻滞。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的表现

在普通高校设置体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通过接受体育课程教育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其体育素养。虽然很多普通高校为了响应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号召,进行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内容编排和教学评价方式都作了很多改进,但由于课程体系模糊,导致课程改革出现了阻滞现象。以前更多的是统一教学,现在也有很多高校尝试自主教学和俱乐部教学这些比较考虑到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到场地、体育器材以及教师人数的限制,一般来说这种自主选择很难实现,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其中就有一些转向了分阶段教学,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兼顾有效的资源和学生的个性需求,但由于基础课和选项课不能很好的分离开来,课程体系模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角色的转换,还有就是师资力量和课程内容配套的基础设施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要求,这些都导致了教学质量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课程考核,难以有实质性的收获。结果就是改革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也就是出现了阻滞现象。

二、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科学具体的理论教学指导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自从在高校开设体育课程以来,教育界的相关学者在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方面的研究就层不出穷,其中不乏对现实教学有积极影响的优秀理论成果。但是,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性的角度来看,还是缺乏与教学实际联系紧密的完整的理论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不能一味全面否认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应该遵循旧中有新、新旧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找出改革阻滞的根本原因[2]。教学理论应该是基于教学实践的,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计划,这样才能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指导,研究结果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反过来能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实践。

(二)体育课程改革缺乏持久性

体育课程改革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效果之所以不能持续下去,还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持久性不足有关。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全面体育”下的统一教学,“快乐体育”下的俱乐部教学和三自主教学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该将改革的目标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校由于教学场地、与教学项目配套的设施、教师专业等限制,会出现选课人数与教学场地的矛盾,开设课程与教师专业的冲突,导致革新的教学模式难以持续地开展下去,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提高。

(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执行达不到要求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由体育课部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工作是由体育教师进行落实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产生阻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起着安排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改革后学生的自主性更多的体现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设置的教学项目容易单纯考虑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教学的可行性和持久性。现在的高校学生在选择体育课时除了考虑到兴趣爱好,还会考虑课程考核是否容易通过,这样不利于学生体验更全面的体育项目,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三、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的改进策略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本分悟守

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要避免与教学实践脱节,课程改革是教学模式在纲要的指导下执行教学计划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无论是研究者、教学计划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应该正视并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当课程改革已经凸显出问题时,可以组织各高校的体育课部的专业教师和相关领域的学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相关领域的学者应该提高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关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教学改革提出理论支撑。课程改革要有实质性行动,不能流于形式,要避免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倾向。

(二)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的执行力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不能一味地考虑到是否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执行者需要有更多的理性,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体能上的承受能力、以及学校的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能否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执行者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不能避重就轻。此外,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坚持课程改革原则,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各种资源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执行,改善体育教学考核机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体能和擅长的体育项目形成正确的认识,必要时,可以提供选课指导。在制定教学项目和教学过程安排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结合教学实际。

[1]毕雁.教学改革的价值认同与境界提升[J].2015,11(10):245-246.

[2]曹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研究[J].运动,2014,12(14):119-121.

许钊(1987-),男,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张丽丽(1988-),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

A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