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平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高山流水是音乐,金戈铁马是音乐,鸟语花香也是音乐!音乐启迪心智,音乐培育文明,音乐使人生更充实更美好。许多孩子小时候,家长让他们学习各种乐器:钢琴、手风琴、长笛、单簧管、古筝、二胡、杨琴、笛子等待。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能坚持练习,但很多孩子却学了一门乐器,讨厌了音乐学习。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练习古筝,中考的时候,为了考进一所中学的乐团,转学了马林巴——一种冷门的乐器。于是经过找老师、请陪练、练琴、督促、批评、焦虑等一系列的折腾,虽然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但孩子却坚决放弃了进一步学习乐器的兴趣和动力,家长的急于求成和乐器学习的激进与功利,彻底损害了孩子对继续学习乐器的喜爱。当然也有极端的例子,如朗朗,其钢琴学习的道路也是压力重重,父亲辞职陪伴、母亲一人支撑家庭、不被老师认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扼杀他的音乐兴趣与才能,在父亲的督促下最终走向成功,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
是否放弃乐器学习后,孩子就并不喜欢音乐了呢?为此,专门采访了朋友的孩子,并请他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你现在对音乐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坚持学乐器?音乐对现在的你有什么影响?为此,他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是肯定喜欢。但真正让他喜欢上音乐的是他儿时的一个哥哥。小学的一个假期,他和一个酷爱欧美音乐的哥哥朝夕相处了一个月,耳濡目染,不知不觉沉醉其中,一回家就开始买磁带听音乐,还订了两年的《轻音乐》杂志开始研究音乐。他认为自己研究得还很深刻,现在聆听的音乐75%来自于当时的了解。他喜欢音乐居然不是因为他妈妈——一个音乐老师,也不是因为学习乐器,而是因为哥哥的影响。这件事说明,同伴的影响很重要。
关于学乐器,他也说肯定喜欢。但没有坚持下来的原因有三个:可能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太能坚持的人;可能就是没有找到能激发他继续学习乐器的人,那个人可能是老师、可能是演奏者,可能是演奏家;他从没有亲临音乐会的现场去熏陶过。
他喜欢听歌,是因为会有很多有关这首歌曲的资料可以去查询,有很多人演唱的版本可以去对比聆听,因此很多样化。但是学古典乐器就有一些困扰,媒体宣传的平台不多、宣传的渠道也太少;老师的教学多专注于演奏的技能技巧,平时和朋友不太好交流;学古典音乐不像学流行音乐那样,很酷。这说明兴趣很重要。
对于歌曲,他最近喜欢听6、70年代的摇滚。第一,通过歌词学习英语,第二,通过歌词学习历史、文化等。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大众传媒,是一种很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媒介。那些著名的音乐人都很有思想,总能通过音乐把强有力的信息传递出来。这说明音乐不仅是生活,而且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以上的例子说明,孩子学习音乐的途径有很多,不仅仅是乐器学习。
作为一般家庭的孩子,怎样提高孩子学习乐器的积极性?怎样让音乐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中一道缤纷的色彩?对此以下有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定要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乐器。很多人能坚持学音乐是因为他们真的热爱音乐。因为爱,再苦再累都不会在意;因为爱,他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充满激情放声歌唱并积极地继续学习研究。
一个人学习乐器会很枯燥、无趣,最好能跟几个朋友一起建立一个小乐队或参加一个合唱团。队员间情趣相投,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有朋友和你一起喜欢音乐、学习音乐、制作音乐,一起排练节目、一起登台演出,这必定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一段难忘的的经历,而且能促进大家更深层次地研究音乐,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爱音乐的人一定要到音乐会现场去聆听。大学几年他听的音乐会多于以前的总和。听高大上的当然好,参加小型的音乐会也不错,能拉近演奏者和听众的距离,很煽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能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情。
尽量让孩子为自己争取展示的平台。无论是班级、学校,还是家庭、舞台,展示自我既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快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还能激励他更加热爱音乐、更努力地学习音乐。
家庭氛围也重要。女儿有一个学理工的朋友,家里不仅有钢琴,还有5把吉他。经过询问得知:一把是朋友小时候的第一把吉他,一把是朋友妈妈的,一把是朋友买给自己的,一把是别人的,一把是别人妈妈的。这是一个常有音乐聚会的家庭。女儿的朋友因此成了一个音乐爱好者。
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年轻时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总觉得太忙、太累,无法静心聆听孩子的声音,也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跟孩子交流,没有以一颗平常的心陪伴孩子练琴,更没能让他通过学习乐器来学习音乐、喜欢音乐。怎样当好家长,也是需要学习和培训的,而且是终身的。
那些即使没能坚持的乐器学习孩子,要学会对孩子下尊重,虽然乐器没坚持练习,但要让音乐的种子在他心中发芽。如果你的孩子在坚持学习乐器或者歌唱,请尽量给他营造一种集体的氛围,参与乐队或者合唱队。在集体中学习,孩子不仅能学会音乐,更能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如果他曾经选择学习音乐,但没能坚持,请相信,音乐也会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为他带来幸福与快乐,为他的生活增添一道缤纷的色彩!
[1]谢嘉幸.为人生而音乐[J].艺术教育,2003(01):1.
[2]周海宏.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J].浦东开发,2010(01):40-41.
[3]周海宏.孩子为什么要学琴?——目的与意义篇[J].音乐生活,2013(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