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敏
(龙岩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陈培勋(1922一2006)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叔父学习钢琴,先后在香港,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1939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谭小麟深造兴德米特的作曲技法。在、曲江、重庆、上海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1949后,长期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兼配器教研室主任。
《卖杂货》是作者根据广东音乐和广东小调创作的系列钢琴曲的第一首,作品根据原江南同名小曲调《卖杂货》和粤剧小曲《梳妆台》作为主题旋律创作而成,生动描写了一个身在他乡为了生计不断奔波的卖货人以及对即使身处在困境中却依旧笑对人生的豁达精神的赞美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追求。
全曲共为113个小节,由三个不规则的复乐段,形成了一个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1-40小节):刚开始音乐犹如一对夫妻与一个小孩在讨论卖杂货,开始进入弹奏时为mf的力度,为抓住他人的耳朵不应该弹奏的太弱。练习时应积极抬指,跳音,保持音,断音都应该弹奏清楚、饱满。左右手的配合应该连贯。应该有起承转合的感觉。中间音乐逐渐由低音向高音,弹奏时应该注意声音由弱到强,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在第21–26小节中,将原来的旋律改成两首交替,此处为模仿中国的弹拨乐器弹奏,练习时应注重句子之间的呼吸与连贯。父亲说完话后,仿佛别人家的小孩来串门,此处右手有大量的断句,应该将右手的音量减弱,突出左手的旋律。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卖杂货,锣鼓声响起,力度为ff,但是不可以一进入就过强,给人突兀的感觉,由弱到强,突出重音。接下来有一段连续的音乐,虽然要求速度为(120-126),可其实弹奏出音乐的乐感是很重要的,音乐逐渐走向高潮,音量也应增强。后半段运用主题的基本音调,以大量十六分音符拉宽加深旋律声部。将一个立体的卖货郎在闹市中表现的栩栩如生,最后根据乐感弱下来,这样才更体现闹市的热闹景象。
第二部分(41-63小节)为一段复调音乐,主题采用的是广东民间小调《梳妆台》安静柔美的曲调。旋律柔和动听,弹奏时情绪平静且深沉。大多为断句,应注意音与音之间的断开,练习时应注重找到左右手旋律声部的线条,跟随旋律哼唱,注重气息的连接。 第一节到第七节为mp,到后面的几小节音量更弱,左右手的配合显得更加重要。指法也应处理好,在此处踏板应该处理得干净利落,不可粘音或者将旋律弹奏混乱。旋律大多婉转缓慢,后半部分有些和第一部分重合,采用了复调式的卡农手法,但只是将音改变,多了许多在黑键上演奏的音,要注意乐曲的音乐感,连续感。并将旋律拉长拉宽,注重音量调节,此处仿佛男人与女人之间在互诉钟情。最后几小节类似琶音由高音转向低音,旋律由右手转向左手,弹奏时突出左手声部,在连接第三部分时应该放慢速度,音量逐渐增强,最后的音达到ff的音量,才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更符合中国作品的音乐风格。在此处仿佛描绘了一幅广东地区风和日丽,山好人也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自然景观的感叹与赞美。
第三部分(64–113小节):此处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频繁使用七度,八度的大跳音程,弹奏对比刚开始弹奏时力度应该更加强烈一些,速度也应该比第一部分稍快一些,这样才能与第一部分有所区分。结尾处音逐渐由低音区向高音区转变,并且使用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力度由f向ff转变,最后结尾处应该比前面的音量都要大一些,弹奏时也应注重踏板的运用,最后在大和弦中结束曲目。
通过对本作品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作品浓浓的地域特色,将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会是如此有趣。旋律活泼有生趣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道将卖杂货的场景演绎出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渐渐明白音乐弹奏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是曲子中的乐感也很重要,将音乐中时而雀跃时而低落的心情通过音符的高低起伏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来。在弹奏作品中也应该注重音乐线条的完整,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学会踏板的准确应用,踩踏板时应注意踩时的力度,将声音的力度降到最小,注重小节之间与踏板的连接,不能将旋律突然中断,给人突兀的感觉。
作品在音乐风格上既保留了浓浓的广东小调特色,又通过添加新元素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此曲生动刻画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街道闹市的场景,在听觉上给新世纪的学生们不同的音乐感受。通过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了解,希望对广大读者在钢琴学习中正确把握作品音乐风格起到一定的帮助与意见。
[1]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钱益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