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阳 赵 玲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浅析湘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
张晓阳 赵 玲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湘西土家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土家人民的信仰文化而形成的独具土家族风俗特色的“傩戏”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视为中国“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书籍查阅,对湘西地区傩戏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音乐结构、唱腔、曲式结构,希望此文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能提供微薄之力。
湘西土家族;傩戏;音乐特征
傩戏在湘西土家族中原本是一种逐疫驱邪的仪式,傩戏也是土家人民为了迎接傩神消灾、酬谢傩神还愿而唱的戏。土家人民认为傩神是能给人们带来平安、五谷丰登、儿孙满堂、凡事兴旺的福星。旧时人们遇到三灾八难时,便认为是鬼神在作怪,于是在傩神前祈求平安,并允诺在将来遇到好日子便前来还愿,感谢神灵的庇佑,由此土家人有了“冲傩还愿”的民俗活动。“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这种说法流传在土家民间,土家族人们要求得到傩神的庇佑,便举行奉敬、酬谢傩神的仪式活动,还傩愿的仪式冗长复杂,除了仪式外还有吹打唱跳,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传统戏曲,这便形成了傩戏。
(一)傩戏的音乐结构
土家傩戏的音乐结构主要包括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器乐等,这种根据土家民俗生活及音乐改编而成的傩戏,其戏曲音乐特征是质朴而又通俗易懂的,同时也折射出土家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
1.民间歌曲
傩戏这种祭祀活动是土家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除了是一种信神活动外,另外也是人们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因此傩戏利用土家族的民间音乐作为基础让傩戏更为通俗易懂。土家族是一个歌唱民族,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不断地创造改编,由此产生的民歌多不胜数。傩戏中的民歌包含了土家族民歌中的山歌、小调、叙事歌曲、劳动歌曲等。这些民歌都是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歌唱爱情的、反映劳动生产的、赞颂英雄人物、歌唱神灵、叙述生产知识等。
2.舞蹈
一般被称作傩舞,傩舞是远古先民为了恐吓野兽而产生的一种驱逐性动作,经过一系列发展,傩舞不再仅仅是作为驱逐性仪式存在,先民用舞蹈娱乐众神从而让众神保佑自己并驱逐妖魔鬼怪。如今,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傩戏中的舞蹈不再单单是为了娱神,更多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需要。
3.戏曲
傩戏自起源至汉代,逐渐发展成了具有戏乐和娱人色彩的戏曲,随后不断融入了各地戏曲,逐渐在全国各地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在湖南湘西,傩戏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取土家族地方民间戏曲,例如当地的花灯戏、阳戏、辰河戏等戏曲种类,这些戏曲的融入使得湘西土家族傩戏逐渐形成了独具土家特色的戏曲种类。
4.说唱
说唱有民歌形式的说唱,也有宗教音乐的说唱,这些多为祭祀音乐,旋律较为简单,口语性和吟诵性较强。表演过程中,由一个人叙述故事情节,演员需要边说边唱,并在说唱中加入帮腔和对唱,这种说唱的形式在表演中不断反复出现,表演人物在出场时也一般配有诙谐的旁白,台上台下互相配合。
5.乐器
乐器主要有法器和锣鼓两种,法器有牛角、司刀、竹卦等,锣鼓主要由大锣、钹、小鼓和勾锣等组成,另外还有木制打击乐器“磕眼”、木鱼等,后来受到地方影响,也有加入唢呐、二胡等乐器。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使得傩戏的整个节奏简单、明快,这也体现了土家人民知足常乐的简单生活。
(二)傩戏的唱腔
傩戏中表演的常见传统曲目有《孟姜女》《龙王女》《庞氏女》等,在湖南湘西,除了这些传统曲目的演唱外,湘西土家族傩戏还根据唱腔分成了两类:傩堂调和高台调,傩堂调中又可以细分出一些唱腔曲调,如先锋调、开山腔、送子腔、土地腔、春花腔、童儿腔、琴童调、春花腔、干龙船等,这些曲调都是在傩戏过程中较为古老的曲调,其内容带有神秘的巫教色彩,语言通俗易懂,方便人们进行仪式观赏,人们也以这些古老的曲调为母体进行创造并繁衍出更多的曲调,长久以来唱腔的发展基本以这种形式不断发展。
湘西傩戏的唱腔除了从以上的传统曲调中发展繁衍外,另一重要发展要素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土家族民歌。“三音列”民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土家歌谣,包括各种土家族的山歌、劳动歌曲、傩曲、小调等。三音列民歌主要由三个音构成,因此一般的三音列民歌的句幅较为短小,旋律简单易懂,结构自由。土家民歌大多以三音列民歌为“母体”加以改编和创造,因此傩戏的唱腔在发展中深深受到三音列民歌的影响,并且土家民歌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了傩戏唱腔的影响,它们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影响和发展的局面。
上文提到过三音列民歌的主要特点就是由固定的三个音构成,由此创造的民歌的不同就在于旋律线以及节奏的不同,因此总结出土家族傩戏的唱腔主要有以下特点。
1.同音重复、同音交替
这两个特征是土家傩戏唱腔的最主要特征,同音重复就是在旋律的进行中主干音不断重复,这种重复使得整个旋律生动、流畅,有利于观众记忆以及传播;同音交替的出现推动乐曲不断向前,使得旋律不断出现新的动机,丰富整个乐曲内容。
2.旋律的重复
傩戏利用三音列中繁衍出的唱段在演唱中不断反复吟唱,有时是一个乐句的重复或是乐段重复,也有可能是调式调性的重复。
3.板式统一
在土家族的傩戏发展中,唱腔一般都是领唱或是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是没有旋律伴奏的清唱形式,这就要求旋律以及声腔有固定的板式,这体现唱腔的重复模仿、板式统一的特点。
(三)傩戏曲式与调式调性
湘西土家族傩戏音乐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曲式结构,最典型的是一般以乐句的前、中、后来划分歌曲的曲式与段落,总体可分为起腔、帮腔、尾腔三部分,乐曲的引子部分作为傩戏唱腔的起腔;进行到乐曲的中段或中间部分时添加一些衬词和帮腔,这就被称为间腔;进行到结尾时会用衬腔来修饰结尾部分,被称之为尾腔。除了这种典型的结构还有其它的曲式结构,有简短的一句式体裁;形成上下对比的双句体乐段;以及起承转合的四乐句句式。这些简单的曲式结构体现了土家人民生活的朴素风格,曲式风格简短朴素。
湘西土家族傩戏中采用五声调式,主要为宫、商、徵、羽。音阶则以三、四、五声为主,偶尔也有偏音的出现,傩戏中的音乐调式取决于唱腔的来源,有时也取决于傩戏艺人的音乐修养。湘西土家族傩戏中的演唱特征主要来源于三音列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五声性调式,在用主音做旋律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他音增加了傩戏音乐的风格多样性,同时再加上当地乐器的融合,扩大了傩戏唱腔音乐的曲式结构,填充了间奏音乐的空白,形成一种独具当地特色的歌舞艺术,同时还经常出现调式交替,调式色彩丰富多彩,以促进傩戏唱腔的发展。
湘西土家族傩戏的发展从古至今吸收了土家族的艺术精华,是土家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傩戏起源以及傩戏的音乐结构、唱腔、曲式与调式调性的浅析,总结了其音乐特征,主要表现为:其音乐来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音乐部分简单明了易于传授;其音乐的变化与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湘西土家族傩戏的发展对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傩戏的古老和神秘吸引了无数民族文化研究先辈的重视,无论是从其艺术或文学的角度,它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傩戏的魅力能在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长河中永不凋零。
[1]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红.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江珂.湘西傩戏音乐的艺术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5).
[4]熊晓辉.湘西土家族傩戏略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5).
[5]熊晓辉.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
[6]柯琳.傩戏音乐的结构和特征[J].贵州民族学院学(社会科学版),1991(10).
[7]柯琳.傩戏音乐的“活化石”意义[J].音乐研究,1991(3).
J8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