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杰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文姜疑议
张亚杰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文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夫人,因其美貌而闻名遐迩,但是由于《春秋》和《史记》等一些史书之记述,后世对文姜冠之以淫乱的恶名。本文认为文姜不仅美艳动人,而且还是一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为鲁国的生存而所做出的努力不能被历史抹去。
文姜;《左传》;齐襄公;鲁桓公
文姜是春秋时期对鲁国颇有影响的一名女性。后世因所谓的“文姜之乱”对其评价不甚高。“文姜之乱”是指文姜作为鲁桓公的夫人而暗地里多次与其兄齐襄公私通,最终导致了其夫君——鲁桓公的身亡。
为了弄清文姜与齐襄公的瓜葛不得不提她的身世,文姜是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和齐桓公之妹、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之母。可见文姜是齐国和鲁国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因而很自然能推断出文姜与鲁桓公的这段婚姻并非出于自愿,很可能是政治发展的产物。
最早记载文姜淫乱的史料见于《左传》。据《左传·桓公十八》记载:“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使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鲁桓公十八年,桓公将与文姜出使齐国,申繻劝谏桓公男女有别,宜遵礼节。桓公不听,最终才有文姜奸情的发生。奸情暴露后,齐襄公杀死鲁桓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把“文姜之乱”描述得形象生动具体到位。据《史记·鲁世家》记载:“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繻谏止,公不听,遂如齐。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拉其胁,公死于车。”
又据《史记·齐世家》记载:“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僖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
再据《公羊传》在“夫人孙于齐”下释云:“孙者何?孙犹逊也,内讳奔,谓之孙。夫人固在齐矣,其言孙于齐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其与弑公奈何?夫人谮公于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拉干而杀之。念母者,所善也。则曷为于其念母焉贬?不与念母也。”
对上述四则史料加以梳理,我们很容易会做出“文姜之乱”的结论,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左传》是鲁国史官对于鲁国的历史而进行的记录,因此所记录的内容难免会参杂进去一些作者的主观因素。鲁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对其他各国的风俗一向是看不起的,特别是它的邻邦——齐国。他们一直认为齐国是一片蛮荒之地,齐人自然就是蛮夷了,对他们那种夹杂着原始的不同血缘人的乱婚、群婚行为视为是对封建礼教的严重亵渎。而鲁桓公带着自己的女眷出使他国在这些士大夫的眼中更是认为不祥之兆,不巧的是鲁桓公还偏偏死在了齐国。这就给了鲁国的士大夫口诛笔伐的借口,他们把所有的矛头甚至之前对齐国的作战不利都归咎于一个妇人——文姜,认为她是红颜祸水。因此《左传》便有了上述的记载。而司马迁更是封建礼教的忠实拥护者,对妇女干政、蛮夷乱华本来就是难以接受的,并且他在《史记》中大量采用了《左传》的记载,加上他的曲解和有意无意的大肆渲染,文姜的淫乱就慢慢地为后世所接受了。正如他的“故尝”两个字更是犀利地把文姜和齐襄公的淫乱之事描述得确有其事似的。《公羊传》则更是把双方的对话内容都记录得一览无余,然而我不禁要问如此私密要事,他俩密谋之时绝无第三者在场的可能,作者是何以得之的?因此,我认为后世史学家所描述的文姜并非历史的真相。
为了弄清楚历史的真相,我们不妨把《春秋》中关于文姜的记载全部罗列于下:
一、(桓公十八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二、(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三、(庄公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四、(庄公四年春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五、(庄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六、(庄公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七、(庄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
八、(庄公十九年秋)夫人姜氏如莒。
九、(庄公二十年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以上便是《春秋》中关于文姜的全部记录。特别是第三条,明白无误地指出“书,奸也。”后世的史学家便以此认为文姜是个淫乱之人。然而他们可能对此有误解。首先,清人于鬯在《香草校书》卷三十七中便指出,《春秋》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左传》说:“书,奸也。”这里的“奸”,其意应为“干”,即“干预”之意,而不是“奸淫”。《说文解字》里记载:“古文奸,从旱心。”其声谐“旱”,而“旱”即谐“干”声,亦足见“奸”“干”二字可通。事实上,鲁国在桓公统治之下其国力已经无法跟齐国相抗衡了,而庄公更是个软弱之人,毫无政治才能,这也为文姜干政创造了条件,在外交上,只能由其母姜氏从中斡旋。再者,如果文姜跟齐襄公有奸情,而齐襄公已死于鲁庄公八年,何以文姜在庄公十五年、庄公十九年、庄公二十年分别如齐、如莒呢?很显然,这些都跟文姜淫乱无关,文姜只是为了鲁国的生存而奔走于各国罢了。第三,史书中称呼文姜时始终称呼其为夫人,可见对其还是敬重有加的。特别是文姜在死后所获得的谥号为“文”,依《谥法》而言:“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无论从哪一条看,“文”字都是对死者持肯定评价的。当然,有可能是庄公为亲母刻意取的谥号,但若果真如此,满口道德至上的鲁国士大夫何以坐视不管呢?因此,很可能是文姜确实为鲁国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而使得鲁国诸大臣虽对妇女干政不满但仍然不吝给她一个中肯的评价。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其一、文姜有可能与其兄齐襄公有暧昧关系,但很有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为当时齐襄公可谓是一方霸主;其二、文姜很可能在鲁庄公年幼时干预国政,从而引起鲁国士大夫的不满;其三、文姜并非是后世人眼中的淫乱之人,而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只不过是在男权社会的春秋时期无法被人接受罢了。正如明朝万历时期李贵妃跟张居正的暧昧关系,清朝顺治时期孝庄跟多尔衮的暧昧关系,这些捕风捉影之事不管是否属实,都不能否认这些女性为了国家的稳定而不惜牺牲名节的事实。后世之人也不能以偏概全,完全抹杀她们的历史功绩。
我们有必要了解文姜嫁入鲁国时的历史背景。当时正处于齐鲁争霸的紧要时期,鲁国为了打败齐国,不惜降低身份与纪国联姻,纪国虽然是小国,但它在齐鲁争霸的过程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齐僖公正是了解到这一点才以同样的方式将文姜嫁入鲁国,与鲁国结为姻亲,向鲁国示弱,然后腾出手来发动了灭纪战争,虽然这次军事行动没有成功,但齐鲁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双方在桓公十三年发动战争,齐国战败,齐僖公不久也死去,齐襄公即位,继续执行灭纪弱鲁的方针。这才有了鲁桓公在泺的被谋杀,可见鲁桓公的被害是他咎由自取、软弱无能结果,而与文姜无关。接着齐襄公灭掉纪国,出现了“齐襄小霸”的局面。
鲁桓公死后,庄公(文姜之子)即位,而庄公年幼无法执政。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姜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但婚姻作为政治的一种手段仅仅在这一形式本身,而女子仅仅是政治中的牺牲品。她想要干预政治自然要受到来自鲁国贵族内部的阻挠。以庆父为首的鲁国贵族抓住她与齐襄公不清不楚的关系中伤她,而她也与庄公组成阵营同庆父集团斗争,最终掌握了鲁国的大权。而这时鲁国已经无法跟齐国争霸了,文姜便利用与齐襄公的关系周旋于齐鲁之间,直到齐襄公被弑后齐桓公即位,随即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尽管鲁国取得过胜利,但仍然无法改变齐强鲁弱的事实,文姜也不得不为鲁国积极寻找盟友,这才有了之后的两次“如莒”。但不久之后文姜就去世了,鲁国变得更加虚弱,在齐国的淫威压迫之下不得不屈服于齐国。
可见,在齐强鲁弱之间,文姜接过了鲁国的权杖,运用自己的外交才能,数度与其他国君开展外交会晤,调整鲁国与齐国的关系,并积极寻求盟友,以增强鲁国的实力来对抗强齐。尽管她无法改变鲁国臣服于齐国的结果,但她却延缓了齐国吞并鲁国的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姜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文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才延缓了鲁国臣服于齐国的步伐。尽管无法否认她在私生活上可能存在种种污点,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抹杀掉她在政治和外交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1]杨朝明.“文姜之乱”异议[J].管子学刊,1994(1).
[2]刘金荣.“文姜之乱”献疑[J].浙江社会科学,2009(5).
[3]陈华.重评文姜氏[J].益阳师专学报,1991(2).
[4]童教英.文姜小议[J].宁波大学学报,1998(3).
[5]方文.文姜辨[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8(1).
I209
A
张亚杰(1989-),山西晋中人,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担任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