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雯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4
从对比中西方妇女解放的视角寻求一种两性关系的正确解读
李 雯*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4
在历史长河中,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女性一直是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近代民族革命的兴起,“平等”、“自由”等思想的传播带动世界各地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对比中西方的妇女解放,我们不仅可以总结出二者各自的特点也可以从对比中探索一种两性关系之间的正确解读,希冀今后社会生活中,女性乃至全人类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中西方;妇女解放;对比;两性关系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男女两性构成的社会中,女性因其性别身份长期以来处于不公正的角色成长环境中,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因素整合在一起,共同制约着女性角色的顺利成长,也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文明程度。纵观历史长河,有幸与男性一起被载入史册的女性,要么是作为反面红颜祸水的形象出现,要么是因为符合了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因其贞洁烈女的身份而留名。一言以蔽之,历史的记载太多地忽略了女人!
如果说,历史仅仅是忽略了女人也就罢了,但真正的历史对女性是有着太多的不公的。漫长的历史中,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传统社会里的女性角色一直都是一种缺损的角色。女性的存在完全成为了对男性社会的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依附。在这样的文化价值导向下,几千年的中西方,妇女都生活得丧失了自我。中国汉族女人因为男性社会中畸形的审美观而缠了几千年的小脚;欧洲妇女也为了刻意追求“美”而束胸、束腰。不仅如此,女人们因为本不属于自然本性的忠贞观要守身如玉、从一而终,男人们则可以自由地“三妻四妾”、始乱终弃。这个世界上,评价男人的标准,总是社会性的,无论他的私人生活怎样不检点,公务上的成就感就可以抹杀掉一切“小节”;女人们则完全相反了,男权社会预设的价值导向“忠贞”完全成为了她在这个世界上赖以合法生存的基石,一旦违背了,她的所有生活价值也就消失了。
(一)妇女地位的改善以及对一些现象的思考
到了当今社会,妇女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汉族女人早就抛却了裹小脚的陋习,西方女人也不再束胸束腰。在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权意识的觉醒,使得“贞操观”也逐步淡化了,“性”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与自主。然而在我国,女性失节似乎仍被看作是很严重的问题,而男性则会被社会宽容很多。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西方妇女解放的一些不同。传统观念中,男性因其自然身体机能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一直扮演主导型的角色,女性则应该顺从、温柔。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但越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就越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果真如此吗?为什么中西方的妇女恪守的一些思想理念会形成差异呢?真正的男女性别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两次女权运动的发展与特点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理应就是谁的附属物。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等轰轰烈烈地开展,女权意识的觉醒也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第二次女权运动再一次开展,这一次的规模和内容前所未有,组织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纵观二百多年来妇女解放的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妇女运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总是与社会改革、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等相伴。如今,“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西方世界发展的依旧如火如荼,“妇女解放”也正以多元形式向更加深广的领域进军。
(三)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与特点
看完了世界范围的妇女解放历程,再重点着眼于中国的妇女解放。相较而言,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毫无疑问,中国妇女解放是在全球性女权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和不断壮大的,但它不是女权主义的结果,而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产物。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中国“解放妇女”的意识是民族觉醒时的产物,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潮最直接影响到的是(部分)男人而不是女人,因而中国妇女的解放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上,它与以“个人”为核心的启蒙思潮和女权运动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当看待中国妇女的解放时,首先应客观地承认,没有全社会的推动,没有我国的政治动员乃至行政干预,我们的确难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但同时也该看到,正是由于中国妇女解放发展的特殊性,它也遗留了许多不足:中国女性主体意识依旧单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依旧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一)两性关系解读的极端或误区
而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都需持一种两性关系之间的正确解读。首先,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的观点当然要被否定。作为女性,的确需要有一种西方女权主义者不屈不挠、不断抗争的精神与不断捍卫自己权利的意识。但持有这样的观点,可能也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或者误区,这在中西方都有所体现。西方主要是表现为激进女权主义思想。有许多女权主义者坚持认为男人能做好的事情女人同样也能胜任,这样便很可能忽略掉一个事实:作为女性,身体性别机能相对的劣势是的确存在的。当一个女性在拎一桶于她而言很是费劲的水时,旁观的男士很有可能因其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望而却步,这是过激思想而导致的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在中国,女性相对被动,同样也有很多男女关系上的误区思想存在。社会解放后的中国妇女响应“人定胜天”的号召,追求一个伟大的目标“做男人一样的人”。放置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审视女性的求同思想,不禁疑惑:女人追求做男人一样的人,那么不是首先就默认了女性身份的低劣了吗?为什么男生就可以骄傲地认同男人的身份?为什么女孩子做人一定要从做男人开始?
(二)在承认男女差异上的基础上寻求一种真正的平等
所以,承认男女性别的差异,承认女性身体机能的相对劣势,应当是我们寻求男女关系平等的开始。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呼吁“男女平等”,正如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一样,但与此同时也该正视“男女有别”,即追求一种正确、理性,承认差别基石上的平等。只有男女根据自己身体性别的先天赋予再经过适合自己的学习各司其职、互补互助,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健康地发展,无论男女也才能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一)当今社会中仍残留男女不公的问题
时代在变,我们的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曾经以为,放眼世界,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妇女的发展,而妇女的解放和进步也必然会促进男人的解放乃至整个社会观念的更新。其实不尽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不断验证“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存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公,家庭生活中男女分工的不均等现象都强烈显现出女性依旧处于一种劣势地位。
(二)怀揣希望,在不平等中不断追求平等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平等的起点。历经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难以消解,那就只能在差异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继续奋斗!这么多年来女性的解放,其实就是在“不平等”的起点上一步步向前的。正因有了不灭的信念,有着不断打破常规、追求美好的勇气与精神,社会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应该始终坚信:既然我们被赋予了人之为人的价值,那么就该欣然悦纳一切,包括差异与不公,在坎坷中也要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辉道路!
[1]李小江.解读女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7:2-8,247-250.
[2]蒋美华.世纪中国女性角色变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9:1-2.
李雯(1992-),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年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