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莹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刘 莹*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中国在国际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许多国家学校也在学生的必需课中加入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成了时下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难免要接触到中国的文化,以及产生不同文化的碰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目标: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教育,或成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如何看待对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问题,国内外都出现过忽视有关的文化教学现象。在我国学科内部,现已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再似从前只是仅仅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一门学科,而渐渐成为一个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语言从某种程度上是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当我们所接触的环境从某些方面上不同于已经熟悉的老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样,学习者会经常认为文化差异性非常重要。因此,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尽快地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地渗透,要在日常语言教学中将文化意识慢慢渗透进去,逐步了解文化差异,而且要在了解之后逐步转变成一种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实际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语音、词汇和语法是外在原因,而影响交际的内在原因则是文化因素,这也是最后深层的因素。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应当使学生的语言基础扎实,同时培养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文化休克,注意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尽量让学生生活在目的语环境中,渗透文化背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与现实
和对外汉语教学直接相关的是当代共时文化,我们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有关打招呼、自我介绍等内容,更多体现的就是这种文化。随着学生逐渐掌握汉语,能够运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交际后,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识就需要从当地引入,成语等高级语言内容也不能回避,也应有选择地介绍并分析其包含的中国文化的内涵。
(二)民族共性与区域特征
中国是个文化大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地域广阔,南北文化差异也比较大。在文化教学中,既不能抛弃民族文化的共同点,又要注意区域文化不同点。由于中国各地民俗习惯的各不相同,一定要结合语言教学,并同时普及各种万紫千红的地域文化,才能使学生全面接触中国文化,使后期的交际更为流畅。
(三)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交际文化主要指具有两种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交际并容易产生误解或冲突的语言或非语言文化;知识文化则相反,某一民族的知识文化,外族人通过母语也能学到。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为辅。如禁忌语、吉利话、隐喻、成语、歇后语或惯用语等,大多含有深厚的文化色彩。
(一)发挥教材的主体作用
教材的好坏对学生能否掌握汉语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学习汉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教材也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进行教学,主次分明,难易分明。例如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优先学习,对于口语的学习更为重要,都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不用教师再费心去亲自寻找资料。当然,单单靠教材还是不够的,要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又能使学生对汉语更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就可以帮助老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的安排今后的教学。
(二)要加深跨文化意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和价值文化是话语交际的重要背景,文化对话语的产生、连贯以及话语表达方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的交际过程不仅受到外在的交际情景制约,而且直接受交往双方内化于心理中的文化观念和思维习惯的支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的习得,其中包括深厚的文化的内涵,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是不能只在课堂中就能学会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多通过课外活动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都源于生活的,真的生活在目的语国家才能切实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提高自己的汉语实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剪纸,制作中国结,书法以及国华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学习到了中国文化,从而对今后的语言学习也更有帮助。
(四)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障碍
存在着观念和风俗的差异性。生活在异国的留学生由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与母语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就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甚至排斥陌生文化,造成文化休克。
(五)减少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差异的影响
由于留学生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所在地的社会制度等等都会不同,这也会导致他们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而这种意识形态的差异却深深地影响着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有些学生的国家习惯拥抱亲吻来打招呼的方式,而中国人则是以握手的方式。这些文化差异虽然并不是很多,有些差异也不是很大,但却深深影响着留学生的内心,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育,亦称汉语国际教育,顾名思义,其强调的是对外性与国际性。总结起来对外汉语就是教外国人说汉语。目前,全球各地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部分是母语为汉语的华人,教学对象主要是母语是非汉语的外国人或华裔。所以很明显,学生与教师之间文化语言,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简介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桥梁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作为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思维,在学生的目的语与母语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更好的学习目的语,并且能从内心里接受和爱上目的语。
(一)与时俱进,开阔眼界
中国的经济政治月文化正在飞速发展,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更离不开政治发展的大环境。甚至有些留学生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这种情况对外汉语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传授客观的共时文化。老师在授课时若涉及教材中的材料及相关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几句话,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前因后果,普及相关延伸的文化知识。教授的材料一定要与中国的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相对应,要做到与时俱进,传授共时文化。教师一定要跟上世界文化发展的步伐,不能还停留在老一套的课本中,如改革开放、大哥大等词语,这些词语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被使用了;男女关系、婚姻观念等也在日益发生着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也日趋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用语也渐渐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思维,与时代接轨,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文化和咨询,使书本中的知识得到扩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二)重视学生国籍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
对于学生的多样性,教师不能一视同仁,由于国籍和文化的不同,要做到有针对性。对于如韩国或日本,这些生活习惯与中国类似的亚洲国家,中国的部分文化和习俗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些欧美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家,教师就要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如遇到国家法定假日要串休;中国人表示客气时会说“哪里哪里”;欧美人通常喜欢AA制而中国人喜欢请客等等。这些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使留学生短期内很难适应。老师要耐心普及这些细节,首先要使学生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日积月累逐步掌握这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于学生沟通,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
(三)注意教授课程的内容设置
要向学生普及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形势和情况,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彩斑斓。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需求来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同时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讲座,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教材,要让学生接触正宗的汉文化。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与目的语生活在一起,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尽快融入目的语环境。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基本语言知识学习为主,掌握日常交际对话等问题;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慢慢接触深层次的汉文化,并结合课外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当的文化活动,如剪纸课,书法课,国画课,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中国电影,锻炼听力和口语,学习中国歌曲,活跃课堂气氛。但要注意调节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让文化教学占用太多的时间。
(四)教师对留学生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知识传播的使者,肩负着“授人以渔”的责任。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更是如此,留学生从一无所知到热爱中国文化,这期间无不体现着对外汉语教师对留学生的影响。教师对留学生的引导是多方面的,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首先要不断提升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文化兴趣带入到语言学习中。通过文化对比,突出中国文化的特点,由此转入对词汇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让留学生明白文化因素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多多鼓励他们去参观名胜古迹,参与文化体验活动,提高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能力。其次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汉语。鼓励他们与中国人交流,每学会一个话题,就鼓励学生运用到日常对话中,还原真实的语言场景,适应目的语国家的语速,语调及其他身势符号,尽量融入到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去,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在顺畅的沟通中,留学生也能够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获得满足,使之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最终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尽快地适应他们在中国的生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老师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一份包容与温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常常要面对意想不到的考验,只有丰富自我,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的面对困难。要把眼光放长远,挖掘书本背后的中华文化的宝藏,发扬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这既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也是使命。文化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从日常一点一滴积累,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即出真知,走出国门,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注 释 ]
①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42.
②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儒森教育出版社,2005,4:66.
③陈晓桦.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统计分析[J].学术交流,2000(04):18.
[1]Kient Theerawit.泰国华文教学研究·中小学教育[M].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2008.
[2]幻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崔永华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5]吕必松.二十世纪对外汉语教学一一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王宇轩.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2008(4).
[8]杨蕊.泰国汉语教育概述[J].云南民族大学,2012.
[9]张凡.泰国的教育制度与汉语教学现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
[10]张艳萍.对来华泰国汉语教师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2007(2).
刘莹(1993-),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