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华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欧洲难民危机对德国社会的影响
葛瑞华*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叙利亚危机”爆发以后,伊斯兰国恐怖主义极端势力趁机做大,占领叙利亚和伊拉克部分省份,中东难民纷纷涌入欧洲,躲避战火,这些进入欧洲国家的难民是世界难民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叙利亚难民和阿富汗难民,由此导致欧洲难民危机越来越严重。同时持续发酵的欧洲难民潮对德国等欧洲的国家安全、社会福利、文化认同、主流价值观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中东难民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德国等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推动德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
欧洲难民危机;德国社会;人道主义
2015年希腊和意大利海域,发生难民船只沉没,难民遇难事件以及叙利亚小难民艾兰爆尸土耳其海滩,震惊欧洲各国政府,拉开欧洲难民潮序幕。在欧洲难民潮初期,欧盟各国在接收难民事务方面协调不一致,立场不统一,缺乏具体应对举措,德国对接收难民事务并不是十分积极,坚持按照《都柏林条约》框架下接收和处理难民事务。但在欧洲人道主义精神和欧洲国家一直坚持倡导平等、博爱、友善价值理念,加之德国政府对中东难民持欢迎态度,率先打破陈规,敞开环抱,对中东难民提供庇护场所和资金帮助,这是德国应该肩负起难民救济责任和履行人道主义义务。正因为如此,德国是西亚和北非难民的首选之地,越来越多的中东难民奔向德国。有资料显示,德国内政部2015年11月份的数据表明,2015年显示,德国去年接收了约110万难民,创历史之最,是在欧盟成员国中接收难民最多国家。欧洲难民问题不仅是欧盟的当务之急,更是德国必须处理的棘手问题,受到挑战更加严峻。难民问题是关德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安定,对德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欧洲难民危机不仅仅是德国和欧洲是“受害者”,进入欧洲各国难民占中东全体难民相当少一部分,中东其他国家,黎巴嫩、伊朗、土耳其、约旦,接受绝大多数难民,尽管欧洲难民危机给德国社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欧洲难民危机对德国的积极影响,缓解德国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为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第一,难民到来有利于缓解德国人口老龄化。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导致德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德国深受人口老龄化的困扰,德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根据欧盟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人口约为8180万,其中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人口比例年龄小于15岁,该比例为欧洲最低,令人惊讶不已,全球只有日本低于这一比例。另外,德国人口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德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相当高。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同时,德国的生育率在欧洲各国中又是最低:整体上低于欧盟平均生育率1.6,仍处于下降势头,德国老龄化程度之高与生育率之低的不协调模式对德国社会福利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长期以来,人口比例不协调将会危及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经济体地位。按照有关数据预测,最早在2017年德国就有可能迎来工作环境中的年龄结构巨大调整和改变,按照Prognos智库数据,到2020年,德国技术工人缺口为180万,到2060年则将扩大至390万,如果德国不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这将严重限制和束缚德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未来潜力。德国政府积极推行刺激生育率政策的同时,也在不断接纳外国移民包括难民,来满足本国国内劳动力的需求。德国联邦政府接收110万难民中,有相当大比例是青壮年,正好缓解德国人口老龄化的窘境。
第二,中产阶级难民的流入有利于部分缓解德国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中产阶级难民大多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利比亚,他们在本国拥有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为躲避战火而来到欧洲,因为通过“蛇头”偷渡难民,这些难民也要付出巨额金钱。通过这些得知,为何绝大多数中东难民流入周边国家,少部分难民进入欧洲各国。这些难民到来不像德国民众所担心会消耗捉襟见肘的福利资源,反而这些中产阶级难民来到德国,与本国劳动力形成互补而非竞争关系,给德国劳工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德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同时这些中产阶级难民大部分比较年轻,他们工作起来更有动力,更加融入德国主流社会,消除德国民众的担心,为德国公共财政作出贡献,真正地为德国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人力基础。德国劳动力老龄化和债务危机阻扰整个德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产阶级难民到来在一定程度缓解这种尴尬局面。
在国际移民领域,难民是最不受移民国家欢迎的移民类型。在这次欧洲难民危机中,难民身份错综复杂,甄别程序十分复杂,战争难民、经济难民、非法移民,混杂在一起,而且这次难民潮规模十分庞大,对德国的国家安全、文化认同、社会福利、主流价值观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第一,接纳和安置难民,甄选难民身份,处理难民事务,都将加大德国政府财政开支,加重德国政府财政负担,影响德国经济复苏。在这次难民潮中,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当然对难民的财政开支也是最多的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德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上冲击,但德国经济率先复苏,德国作为世界大国和欧盟成员国的“领导核心”,理应做出人道主义救援和履行难民救济的义务。面对110多万的难民,德国联邦政府按照现行标准,每个月为每一名难民拨付670欧元的费用,州政府按照1:1的比例相应拨付,则每年支付的财政开支将高达160亿欧元,加之考虑要加强边防检查、难民甄别,庇护场所建设,接纳和安置难民的器械设备增加,德国联邦政府开支高达200多亿欧元。尽管在这段时间德国政府财政收支还较平衡,但从长远来看,德国联邦政府无疑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德国经济,以及德国和欧盟经济恢复,影响德国经济向前发展。
第二,中东难民群体的文化认同困境和恐怖主义隐患加重,增加德国安全风险系数。在中东难民中,穆斯林群体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信奉伊斯兰教,生活方式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正是来自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和传统穆斯林文化地区的生活习惯,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穆斯林移民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穆斯林移民逐渐聚居在一起,成为穆斯林群体,保持其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生活方式。
这种“抱团取暖”方式与欧洲主流基督教文化格格不入,无法融合到德国社会生活中,而且存在严重身份认同建构的冲突,也因此遭到德国主流社会的疏远和排斥,加剧了穆斯林群体和德国主流群体的社会对立和族群对立。在德国,联邦政府推出很多穆斯林移民融入社会的政策,但据德国内政部的资料表示,穆斯林群体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竞争很难超过德国孩子,这直接导致其后代很难找到不错的工作。由于这些宗教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穆斯林群体被认为很难融入德国主流社会的群体,这也导致有的穆斯林难民倒向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为所谓“圣战”献身。2016年7月中小旬,德国接连不断遭遇到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德国也成为恐怖主义的“新灾区”,例如巴伐利亚州“枪击案”和“爆炸案”,给德国国家安全蒙上一层阴影。
第三,难民危机加剧民粹主义盛行,反移民极右翼政党崛起,迫使政府收紧难民政策。伴随来自西亚和北非难民大举进入欧洲各国,德国又是作为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德国民众对穆斯林难民的担心和不满,加之德国的恐怖主义盛行,为以“反移民”为目标的极右翼政党和民粹主义重登德国政治舞台提供民意基础。2015年,由于德国接收了100多万中东难民,短期难民涌入,财政开支浩大,加之恐怖主义事件不断,加剧德国民众不安全感,引发德国民众的强烈不满,部分民众开始攻击难民营和难民。据德国内政部部长德迈齐埃表示,德国国内针对难民房屋的纵火等暴力行为事件已超过490起,是2014年的153起的3倍多!以“反移民,反西方伊斯兰教化”Pegida运动游行者更是再次走上德累斯顿街头‘庆祝’他们的一周年纪念日,并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副总理加布里埃尔‘预留绞刑架’。①德国政府为了迎合本国民意,会适当调整和收紧难民政策,维护德国政治稳定,防止极右翼政党上台。
第四,数以百万计难民涌入德国,对德国教育体系造成强有力的冲击。进入德国的中东难民中,多是穆斯林群体,青少年和成年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着未来就业、收入、和他们融入社会的程度。因此,德国联邦政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满足他们受教育的渴望,而不单单是把他们安排在难民营中,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语言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融入德国社会生活中,有利于维护德国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正如海尔格·策普·拉普旭所讲:“与其将难民安置在难民营,任由他们无所作为,不如让他们加入语言和教育培训项目”②针对庞大的难民数量,德国政府发现对穆斯林难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教师和学校存在巨大的缺口,德国教育与科学工会预计,新一学年将有近30万名学龄期难民需要接受教育。按照每10万名学生配8万名教师的比例,目前,全德师资力量的缺口已达2.4万名。③同时考虑到穆斯林难民信奉伊斯兰教,是把他们安排专门的学校进行语言教育,避免与德国主流社会的宗教对立和族群对立,还是安排到德国公立学校,与德国孩子一起学习,成为困扰德国政府的问题,同时对德国完整教育体系构成一次巨大的冲击。
第五,汹涌而入的中东难民,有可能对德国社会福利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消耗有限福利的资源。20世纪80年代,德国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体系”,也因此,德国成为福利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也相应受到影响。德国民众担心中东难民涌入,冲击着德国福利体制,使本已有限的福利资源更加紧张。同时德国的福利制度是高福利、高税收性质。西亚北非难民的到来,消耗掉德国民众本已享受的福利资源,降低福利水平,加之德国政府处理难民事务,财政开支浩繁庞大,德国民众不满由此而来,由此会引发德国民众和德国中产阶级反难民情绪,不愿为这些难民和非法移民支付相关的税负。伴随中东难民的涌入,反难民和袭击难民的排外事件层次不穷,许多反难民,反西方伊斯兰化的民族主义者不断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活动。在多特蒙德,反移民的极右翼分子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接收2000名中东难民,并与警方发生冲突。由此引发严重的后果,要么建立起德国本土民众和中东难民两套完全不同社会福利体系,增加歧视中东难民的风险;要么整体降低德国公民社会福利水平,引发德国底层民众强烈不满,德国政府对中东难民的欢迎态度也在悄然改变。
欧洲难民危机对德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汹涌而入的中东难民,不仅仅是德国一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是欧盟独自处理的问题,而是美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问题。这场难民危机需要欧美各国和国际社会协商一致,超越各国狭隘的地域和本土观念,以负责任的态度履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统一各国担当的共识,真正地秉持人权高于主权信念,恢复中东当地和平,促进中东经济发展,才是解决这场难民危机的“王道”。
[ 注 释 ]
①郑春荣.德国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②海尔格·策普·拉鲁旭.欧洲难民危机将改变时局.环球观察,2015(10).
③郑春荣.德国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1]宋全成.族群分裂与宗教冲突:欧洲多元文化主义面临面临严峻挑战.求是学刊,2014(11).
[2]郑春荣.德国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3]宋全成.欧洲移民问题的形成与欧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山东大学学报,2005(6).
[4]海尔格·策普·拉鲁旭.欧洲难民危机将改变时局.环球观察,2015(10).
葛瑞华(1992-),男,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