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之于高校红色文化生态构建的探索实践*

2017-01-30 11:43:38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红船红色精神

牟 威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红船精神之于高校红色文化生态构建的探索实践*

牟 威**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以红船精神为主要精神支撑的红色文化生态体系是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高校红色文化生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严重失衡与不良倾向,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前瞻性的探索。本文试图从文化归属、文化历史和文化价值观三个方面解释并论证红船精神与红色文化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并提出红船精神在高校红色文化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四个探索性实践方案。

红船精神;红色文化;生态体系

一、红色文化生态的内涵

红色文化生态是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概念范畴。高校的红色文化生态属于社会人文生态范畴,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高校文化系统内外各类红色文化活动、红色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联状态,它在本质上体现校园的精神生活状态以及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主观认同状态。高校红色文化生态是各种校园文化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一个体系的构成,是符号、文化历史、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二、红船精神与红色文化生态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和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促进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

以红船精神为主要精神支撑的红色文化生态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提炼和升华的精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中国社会陷入了价值观危机,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红色文化也面临失去独特文化魅力的危机,高校红色文化生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90后在校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中国红色文化不屑一顾,认为这些文化已经过时,红色文化生态系统面临失衡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引起广泛重视的社会教育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构建高校红色文化生态体系,需要深入思考并进行实践性探索。

三、高校红色文化生态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高速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淡化

高校红色革命文化淡化,主要表现在有效的红色教育资源不足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观的认同度的明显下降。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接轨,逐渐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过渡,商业文化日益繁荣,成为影响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商业化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对文化的提升、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给一些低俗的腐败价值观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宣扬自我利益、自我消遣、过度消费,对于安逸和金钱的过度吹捧势必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和文化生态的失衡,逐渐泯灭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传承的历史意义。

(二)文化多元共存,民族本土文化弱化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精神体系。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在多元文化日益繁荣的背景下,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直接体现在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民族精神的信仰开始动摇,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扭曲必然导致红色文化的失衡,红色信仰的缺失。

(三)大数据时代下,红色教育传统模式受到挑战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课堂中的红色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随意性强等问题,流于形式,明显脱离了时代。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关于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模式枯燥乏味。一面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互联网时代,一面是滞后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浮于表面的形式化教育模式,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厌烦和逆反。

四、红船精神在高校红色文化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以嘉兴学院为例

(一)首创精神——开辟网络思想阵地完善红色网络文化生态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辟网络思想阵地是新形势下高校红色网络文化生态发展的必由之路。红色网络文化就是要在网络上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利用网络宣传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开辟高校红色网络文化生态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设红色文化宣传网页。开设时政要闻、党史党章、模范事迹、活动信息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政事,认真学习先进模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建设红色文化微信、微博。微信微博是当前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信息交流工具,通过及时发布信息加大学生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开通红色电子邮箱和红色手机报。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

第四,组建专业化红色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网络中掌握舆论导向,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正面的网络红色教育。

(二)奋斗精神——“红色经典”教育引领红色精神文化生态建设

“红色经典”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思想价值内涵。积极有效地利用“红色经典”资源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教育,既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匮乏、经典缺失的现状,又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全面引领高校红色精神文化生态建设。

第一,“红色经典”阅读有指导。从“红色经典”阅读中体会红色文化精神的真谛,实现红色文化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有利于避免出现误读,扭曲其本来的精神意义。因此,高校应有计划地加强“红色经典”阅读的指导,促进“红色经典”阅读常态化。

第二,“红色经典”教育有创新。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红色经典”教育面临的必然选择。将“红色经典”作品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大学生党课、大学生第二课堂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讨论“红色经典”音像资料。其次,打造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辐射、导向、规范、调节功能,打造校园“红色经典”主题效果,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认同感,在思想信念、行为方式、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内化,发挥“红色经典”的精神力量。

第三,“红色经典”活动有实践。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际。在使“红色经典”成为一种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同时,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奉献精神——信仰与责任教育促进红色人本文化生态建设

当代社会的教育逐渐由传统型向人本型转变,建立更具人性化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是必然趋势。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要促成信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一致,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它的重要途径。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将社会责任感内化成为个体内心真实的情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承担的体验并产生愉悦,才能在日后更趋向于参与相似性的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层次。其次,社会实践活动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感知社会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巩固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第三,广阔的社会平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高校应有效利用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实践让大学生产生价值观的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其他教育途径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学会担当,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

(四)红色家园论坛营造红色语境文化生态氛围

文化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个群体在语言、行为心理上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文化语境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营造红色语境文化生态氛围是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方向。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红色文化教育忽视了红色文化的产生具有时代背景基础,存在语境接受代沟的影响。高校可以组织搭建红色家园论坛,让大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生活论社会、议中国、谈世界,拥有一个探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平台,从而营造校园内红色语境文化生态氛围。红色家园论坛应着重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主体和活动方式上提升论坛的育人性、思想性、主体性和灵活性,积极培育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构建.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任晓丽.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3]社会责任教育-踏浪.网络:http://blog.sina.com.cn/s/blog.

[4]罗君,祁正新.独立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探讨.黑龙江史志,2014.7.

[5]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研究.学术论坛,2009.2.

[6]刘维.“90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5.7.

[7]吴善添,林伟波,潘红.创新社会实践载体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华南农业大学支援春运学生乘务员工作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0.8.

[8]陈水林.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党史文苑,2012.2.

[9]郭伟.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成因及培养路径.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0]郭维平.“红船精神”与浙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观察与思考,2014.4.

[1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兼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湖南省理论学习服务网,网络:http://xc.rednet.cn/info.aspx?modelid=1&id=37225.

[12]李青.高职学生中国红色文化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以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13]王燕文.在扬州市庆祝公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扬州日报,2011.6.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 red culture ecosystem under the spirit of red boat

The red boat spirit as the main spiritual support of red 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natural ecology.The red cultural ec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s facing serious imbalances,which deserve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prospective exploration.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d boat spirit and the red cultur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cultural attribution,culture history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put forward four tentative methods of the red 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Red boat spirit;The red cultural;Ecosystem

*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研究课题课题成果(项目编号:Y201534155),项目名称:浙江高校红色文化生态的理性反思与现代构建。

** 作者简介:牟威(1983-),女,汉族,辽宁阜新人,硕士,嘉兴学院,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党建研究,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G

A

猜你喜欢
红船红色精神
红船
黄河之声(2022年3期)2022-06-21 06:27:08
雕红船
大灰狼画报(2022年2期)2022-05-23 12:57:20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红色是什么
红船向未来
老友(2021年7期)2021-08-05 00:26:19
一叶红船
金桥(2021年7期)2021-07-22 01:55:18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