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山海经》中神话所表达的思想
王艳玲**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神话”这个词语并不是中国原有的,而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中国对“神话”一词定义的界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学派对“神话”一词有其独特的概念。《辞海》把神话和传说的交织关系明确了,它认为,人神难以完全割裂开来,神们和神性英雄们经常同时存在于一个故事里。因此,神性和人性的根本区别就是超现实性,这也是神话的本质特征。
《山海经》保存了最多的神话资料,是最具有文学价值的神话著作。“其在中国现代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最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作为上古文化宝库的意义。”[1]。它是据战国初到汉代初年流传的材料编成的,作者是由那一时期的巫觋、方士。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是最古老的。经过整合,可以将这些片段的神话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对于我国神话的传播发扬和研究发展来说,《山海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精卫填海、共工怒斥不周山等故事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一)自强不息的斗志与坚定不移的信心
鼓舞人们自强不息的斗志和人类对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心是《山海经》中的神话所体现的精神之一。《刑天舞干戚》中刑天在头被砍下的情况下,身体亦可拿着武器继续与天帝斗争到底。这些内容正反映了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刑天那种不屈不挠绝不服输的顽强的战斗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后世之人,常为后人称颂。东晋陶渊明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正是对其精神的一种高度的赞扬。《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在填海的过程中被东海给淹死了,之后化身变成了鸟,精卫便用它自身以弱小的力量一直填海,坚持不懈,永不言弃。虽然精卫的力量有限,但是却不畏惧强大的自然,而是坚持不懈的填海,说明中华民族在远古人类时期就拥有伟大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艰苦奋斗。这是值得我们敬佩与赞颂的。
(二)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英雄气概与反抗精神
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英雄气概与勇气和反抗精神《黄帝杀蚩尤》中的蚩尤在神话中是凶残暴虐的,黄帝长久以来却一直都是正义、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蚩尤和黄帝分别借助了外物的力量,最终黄帝战胜了蚩尤,说明了正义终能战胜邪恶以及在斗争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外物为自己壮大力量,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厚生爱民意识与忧患意识
厚生爱民的意识和浓厚的忧患意识也是《山海经》中的古代神话所体现的内容之一。《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鲧为了治水,私自取了天帝的息壤,因此违抗了天帝的命令,被天帝让祝融杀死了,这种舍身忘死的英雄气概,具有极高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先民面对灾害勇于抗争,竭尽全力不惜一切拯救人民的精神。而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把父亲的精神和智慧发扬光大,疏堵结合,成功治理了洪水。鲧禹发扬了厚生爱民的民族精神,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主人公认为,让所有的人都能生活得更好是他们所追求的事情,因此,自身的生死就被置之度外了,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们不计个人得失,都带着这种美好的信念为人类奋斗着。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不但创造了独属于我们民族的神话故事,而且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无私忘我的精神的化身。
(四)悲剧性的价值观
《山海经》中的神话还体现了悲剧性的价值观。《山海经》中的这些神话故事,无论是《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还是《大禹治水》,无一不是悲伤的结局。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悲剧式的结局,可以了解到,文明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靠着无数无私的人类牺牲小我,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与牺牲中使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正是因为这些为了整个人类的未来牺牲自己的悲剧式人物,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思想得到教育,使我们立志成为夸父、精卫、大禹这类崇高的、有价值的人。
在现代人眼中,神话是玄幻的、神奇的,但对当时的先民来说,神话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表达,寄托了他们的思想和意志,这些神话人物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反映了先民从害怕自然、敬畏自然、顺从自然到敢于与自然作斗争的这样一个转化的过程。在现代已经没有远古社会的那种可怕,我们永远都无法征服自然,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好像也有了英雄的神力和精神,带着理想主义的念头,在这条漫长无尽头的路上继续跋涉。”[2]
神话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是民族精神之寄托,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意愿。《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它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这些神话传说体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中华民族历代人民们对生活的追求、英勇的气概、崇高的理想以及博大的智慧。对于《山海经》来说,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深深地根植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的集体文化的意向也包括了文化和价值取向。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意象,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山海经》有一个称号是“神话之渊府”,这也是袁珂在《袁珂学术》给它取的名字。“它是在进化论的历史演进理论以及由此奠基的文学史发展模式的支持下登上文学史之首的宝座。”[3]这些神话传说把《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把各种各样的或隐喻、或象征的文学符号结合起来,表达了先民们的各种思想。这其中所包含着的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影响着后世,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力、凝聚力的象征。
[1]朱丽卉.《山海经》中神话英雄永续生存意识及其影响研究[D].云南:云南民族大学,2015.
[2]陈连山.《山海经》学术史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3-194.
[3]陈富元.探析《山海经》神话的主题精神[J].青海社会科学,2012(01).
K
A
1006-0049-(2017)03-0138-01
**作者简介:王艳玲(1991-),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辽宁大学,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