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智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及教学方法研究
张舒智*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从语言的发展规律上来说,任何语言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同义词的现象。所谓的同义词现象指的是,在语言发展以及呈现过程中所展示的具有相同意义的单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汉语中的同义词进行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同义词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汉语词语的认真把握。同时,基于同义词的难以理解的现象必须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变革,只有在教学方法变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汉语的真实意思。
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方法
(一)基于汉族表达思想的一致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汉语表达过程中,人们总是以一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逻辑观点。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就蕴藏在语言的表达的过程中,人们具有相似的人的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语言理解的不同形式,尽管如此,人们总是在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寻找意思表达的契合点,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产生同义词的根源。首先,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表述生活现象,而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并不是都具有不同的观点。这就迫使人们使用差不多的语词来表达事物的含义。实际上这就是同义词产生的语言学根本原因。其次,人们总是在不同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发展语言,这是语言发展的实质。人们总是在尝试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相似的思想,而在这种表达过程中,往往造成人们对思想表达的趋同性。这就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相似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基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的不同特点,人们总是在利用不同的语言来组织相似的思想。从语言学的发展来看,人们总是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之下来表述相似的思想,换言之,人们表达思想总是在一定的相似环境之下来进行,这就充分说明了人们表达思想具有相似性的基本特点。
(二)基于人们对语言的理解的相似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们总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以及趋同的语言表达过程中来实现语言表达的目的。换言之,人们总是对语言的表达,抱有一定程度的相同心理。所以,我们认为,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基本认知。首先,同义词是人们在表达相似情感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并丰富的,从语言学的基本规律上来说,同义词总是具有相似的发展原因,以及相似的发展过程,换言之,只有在相似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才会实现语言发展的基本相似性。其次,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基于一定程度的相同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世界上的一些事物具有相似性的认知,换言之,人们对事物的相似性的认知总是基于事物的基本规律来进行的。只有人们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能够对事物具有相似性的认识,人们才会实现对事物的深刻交流,毋庸置疑,人们总是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互换,必须认为,人们对思想的交流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这就好比说,在人们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能够得到一定思想的启迪。在人们思想的启迪之下,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与其他人的思想形成一种合力,所以,我们认为,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基于人们思想交流的共性分析,人们表达相似思想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从语言学的基本起源来说,这就是人们对于同义词产生根源的基本原因。
(三)人们对生活现象的同一理解
从语言学发展的规律上来看,任何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语言总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人们对需要的理解就没有人们的语言的发展。首先,人们对语言的需要来自于人们的现实的生活的实际需要。任何语言总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生活,而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语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于语言的依赖性,但必须承认,人们总是在相似的生活经历之中进行着相似的生活,而这种相似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其次,任何生活现象在人们看来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生活观念的达成以及生活方式的趋同都来源于人们对于语言理解的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生活现象的相似性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不断渴望以及不断展望,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对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做出描述,人们只有在描述当下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于生活的概念的理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来源于人们对于生活的共时性。这种共时性其实就是指人们总是在共同的时间段内的实践经验。最后,人们对于生活天然地有着想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这种愿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出于人的本性来展现的。基于人们对于生活的本性的基本理解,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会有一种趋同性的发展方向,必须承认,人们总是在乐于承认自己的快乐以及满意的过程中来展开生活,这是人们的本性所决定的。从哲学上来说,正是因为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断完善以及对于生活的理解不断加深,人们才逐渐学会对生活有一个相似性的描述,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就是同义词产生的根源。
(一)以描述对象为辨析标准
通常来说,同义词总是在描述同样的一种事物的情况下产生,换言之,同义词在描述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对于事物有一种具体化的倾向,必须承认,正是因为人们在对于事物具有相似理解的过程中,人们才会对同义词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任何词语都是为了描述一定的生活现实而出现的,换言之,不描述生活现实的词语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实际上,语言的发展就是建立在不断地描述生活现实的过程中渐趋完善的。所以,凡是词语都有一定的描述对象,凡是词语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建立在对于词语的表达对象的不断发展与认识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渐趋完善词语。其次,描述对象的相似性决定了同义词语产生的概率性随着人们对语言描述对象的研究而不断进步。正是在这种进步的意义上,人们总是以这种语言来区分描述对象在哪里,以及描述对象具有哪些特点,可以认为,以描述对象来重点突出与辨析同义词,是一种有意义的选择。因为任何语言的同义词,尽管具有绝对程度上的相似性,然而在具体的细节上,往往是具有不同特征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以描述对象的不同来考察同义词之间的差别是一种有效的路径。
(二)以语境的不同来展示同义词的区别
完全有理由认为,语言都是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来发挥作用的,语言也都是在语境之下才逐渐产生与其语境相适应的思想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境指的就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以及不同的生活情境之下的一种对话,只有把语言具体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来,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首先,往往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之下,同义词的表达效果可能完全相反。也就是说,在人们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下,尽管人们使用平时看起来具有相同意义的词语,但实际上这种看起来相似的词语在这种语言状态之下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因为,正是基于语境的不同,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也逐渐地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只有人们在实际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语境对于同义词的某些基本的作用才能逐渐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来理解不同的同义词的含义。实际上人们要真正地理解同义词的含义,就必须也不得不把对同义词的相似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往往来说,人们总是要把对于语言的理解尤其是同义词的理解放在语言学习的重要位置上才能实现对于同义词的真正掌握。
(三)以同义词的实质意义来区分异同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区分不同的同义词,人们只有在不断区分同义词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于语言的精准把握,如果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区分语言的具体含义,则人们对于语言的具体含义则不会搞清楚,造成学习语言的悖论。首先,根据实质意义来区分同义词有助于人们更加理解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语言学上来讲,同义词之间往往存在着比较具体的细微差别,人们只有在学习语言尤其是同义词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体会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语言学习者都需要根据语言的具体的、实际的含义来确定其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不研究词语的实质含义就无从研究语言的真正含义。其次,同义词的实质含义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考虑。人们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加深对同义词的理解与把握,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在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可能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学习汉语同义词的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的汉语同义词,人们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是当然的,但必须认识到人们只有在正确区分汉语同义词的实质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汉语同义词的真正理解。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把区分同义词的实质意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只有结合具体的实质含义才能达到真正理解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其重要的教学方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以及知识积累情况而进行相应的提问。只有在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具体的、清晰的理解的情况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会得以显现。首先,在课堂提问的内容上,教师应该注重提问学生对于汉语中某组同义词的理解。也就是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对于汉语的实际意义表达出来,只有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对于语言的理解表达出来,尤其是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同义词之间的差别表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才能实现对于同义词的真正理解。其次,人们对于同义词的理解总是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之中来实现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人们总是对于语言有一些相似的理解。但相似的理解不意味着相同的理解,只有人们在相似的理解的情况之下才能真正实现互动,这种有效的课堂互动实际上就是在交流人们对于语言理解的不同含义。必须承认,只有人们在具有相似性的思想的情况下才会实现语言之间的互动。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够让学生在相互的提问过程中实现对于同义词的理解。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于同义词的真正理解。首先,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在哪些地方存在着对于同义词的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理解的同义词,并不断总结,只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知道学生的薄弱之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同义词的基本讲解。其次,任务型教学往往来说,以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为主,教师辅导学生来完成任务。这是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方法。任何任务型教学总是在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支配下来完成的,只有教师不断地把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才会有效完成,所以,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同义词以及学生经常混淆的同义词,才能在任务型教学中有的放矢,真正地为学生布置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状态相适应的学习任务。
(三)注重文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辨析同义词的过程中,实际上教师总会不断地遇到一种文化教学的困惑。所谓的文化教学,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教授一种语言,因为任何一种纯粹的语言教学实际上都是一种文化教学,从更深层地意义上来讲,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首先,只有人们在逐渐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文化含义。只有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以及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对于语言的理解。同义词之间的辨析难度往往很大,就是因为,同义词之间的文化因素没有搞清楚,在同义词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生不断理解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才能不断地掌握同义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其次,文化教学法要注重比较同义词背后的文化差异。任何同义词的产生从来不是在同样的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而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才会产生相应的同义词。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来自于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们往往又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正是在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汉语同义词背后的文化因素放在必须考虑的位置上来,只有教师真正把同义词背后的文化因素教给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同义词之间的真实差异。
[1]周冬梅.翻转课堂特点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9).
[2]吴文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反义词的不平衡性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
[3]陈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交际[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2).
张舒智(1993-),男,汉族,辽宁营口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