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刘 艳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为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以及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这类院校应认识到人才培养的关键,结合当下社会需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专业教育外,也应对普通公民所应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展开全面教育,也就是非职业型教育,涉及到基本知识、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教育上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通识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问题;教育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校学生,本科人才应具有高素质、创业精神及创新精神,将通识教育的成果融入到毕业后工作之中,提升社会竞争力[1]。本科院校需认识到通识教育现阶段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经验的总结,让通识教育课程更为科学化、理性化,彰显应用型办学目的及特点。
(一)课程目标模糊
部分教师仍将通识教育看作是非专业性的其他科目教学,虽说通识教育包含了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程,但其地位并不相等[2]。在课程目标处于模糊阶段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及教学方法的规划并未达到通识课程的要求,既而无法将文理渗透,不利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
(二)重视程度不足
对通识教育课程重视程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任教教师可能认为通识教育的地位远远不及专业课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更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将课堂时间更多花费与技能训练方面,挤压了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时间,甚至将通识教育边缘化[3]。学生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初衷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也更重视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认为通识教育对自身发展并无明显作用。在教师与学生双重不重视下,通识课程往往沦为了公共基础课程。
(三)缺乏特色性
由于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及对其教学目标理解不清,因此在具体课程操作上,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借鉴国内著名院校经验或国外经验,将通识课程直接照搬,缺乏了自身应用型院校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未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4]。若课程设计存在不合理性,则无法让通识教育真正结合专业教育,既而无法做到做事与做人的完美融合,不利于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课程比重偏低
通识教育课程相对于基础公共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体育、英语等非专业性科目而言,仍处于占比明显偏低状态。多数专业院校在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上占总学分比例仍不足5%,虽然学校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体育课程及一些基础必修课程,例如“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等,但由于通识教育占比偏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产生影响。
(一)强化师资建设
通识教育能否正确应用于本科院校之中,取决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及专业技能。校方应加强经济投入,令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备课以及提升自身教育理念及能力。本科院校需认识到自身应用型方面的办学优势,努力完善通识教育机制及相关政策,让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具专业性。首先可通过内部培养,将学校已有教师优质教师作为培养重点,与兄弟院校联合举办师资讲习班,根据教师年龄层次合理规划结构梯队,在课程教学研讨会之类的活动中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其次可通过外部引进方式,从其他院校引进通识教育高等教师,带领本校教师在阶段时间内共同完成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应用。
(二)实现特色办学
学校需强调自身应用型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及优势,结合本校师资情况,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制定上更重视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划分。虽说通识教育课程规划初期必须仿照其他相关方面已成熟院校,但在具体调整上也应针对应用型院校特色加以修改,并非指重视形式的模仿,例如开设哪些课程、开设多少门课程等浅表问题,需认识到课程应重视质量而非数量,满足学生专业拓展的需求,提升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积极性。
(三)明确教育目标
通识课程应理论清晰、目标明确,将目标放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提升职业素养、发扬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校方及教师在开展通识课程前必须明确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及办学理念,将通识课程真正结合学生专业,强调通识课程的人格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走向社会后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就业弹性,真正发挥应用型院校的办学优势。
(四)提升重视程度
教师及学生均要认识到通识课程的重要性,用意识形态上的改革促使行为上的优化,从而达到不断强化通识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的状态。学校需定期开展教育理念交流大会,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内涵、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结合专业课及通时课程展开充分研讨,让教师在观念上消除误区,从而在课堂中向学生强化通识课程的重要性,由上而下的让通识教育理念渗透至整个校园,实现通识课程的真正意义改革。具体课程设置上也需不断优化与改革,在阶段性时间内,例如以一学期为观察阶段,对课程实施必要性梳理。通过改造与淘汰,精选出更适合的课程项目,重视校园文化及专业性结合。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学校必须将通识教育课程科学设计、整体筹划,结合自身应用型办学理念,认识到现阶段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的显著性问题,在不断的教育改革下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职业道德素养合格的人才。
[1]王鑫.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困境及破解——基于南京E大学的个案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185,01:96-103.
[2]曹东波.通识教育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模式保障实施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502,33:87.
[3]李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以广东白云学院实施CDIO教育模式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21,27:66-67.
[4]范露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7,04:95-96.
刘艳(1976-),女,汉族,河南人,法学硕士,湖北商贸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2-0042-01
开展我校通识教育的意义及有效途径初探(JY校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