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傲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治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董雪傲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国理政方式,提倡多元参与、民主协商与合作共治。这些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使其主体、内容、方式发生转变。努力践行治理理念,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从而培养出一流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治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理一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治理逐渐成为党治国理政的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学习借鉴新的执政理念,运用治理理念,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切实提升高等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强调个性解放、效率优先,追求公平公正和现实利益等现象,新的社会价值追求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单一,有待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中,学校思政工作者是单一工作主体,对学生进行集中式的教育管理。思政课教师仅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收思想政治知识内容,缺乏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这与治理理念提倡的主体多元化、方式民主化严重不符。
其次,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改变着大学生的公共参与方式。网络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便捷,具有更强的交互性。网络媒体上“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的‘西化’、‘分化’政治文化侵扰着当代大学生”[1],冲击着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便捷的参与方式,但由于网络表达较为自由,一些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方式、内容不可避免,阻碍高校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平和、规范的政治参与方式。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过于沉闷,教育形式单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注重课堂上有关知识的传播,忽视了课堂之外的校内外情境下的教育形式,使得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刻板。学校可以积极寻求第三方力量,比如社会组织、家庭、校内各类涉及学生发展的部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支持体系。
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2]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可以发现,治理是其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并深刻影响着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部分,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比于管理理念,治理理念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强调建立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提倡平等协商的治理方式。因此,治理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方式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一方面,应改变管理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提倡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多元参与的教育格局。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将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主体有机联系在一起,力争实现思政教育的参与性、民主性。另一方面,应转变管理者以往计划、控制、组织教育活动的方式,逐步向合作共治的模式过渡。建立健全服务、合作、协商等机制,使其在引导、训练、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中发挥积极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大学生的主动性,以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下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治理理论以其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合作共治的内涵,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视角。
(一)建立多元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我国高校普遍拥有一定规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校通过思政工作者单方主导着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但是,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利益诉求也日益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单方面的力量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第三部门、学生自身等多方力量,构建一个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3]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具体措施中,打造智慧城市是一大亮点工作,这也直接涉及利用现代新技术完成管理的转型升级。”[4]同样地,在治理的视域下,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高校具有丰厚的人才科技资源,应增加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教育管理相关职能应用等方面的投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为实现学生事务工作扁平化管理、在网络洪流中彰显主流做好技术平台准备。
(三)激发学生组织活力,畅通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渠道
“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完成好这个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人发展诉求,让其参与到自我管理和高校管理的实践中来。高校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如团委、学生会、自我管理委员会等,一些难度适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完全可以交由学生组织来完成,畅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渠道,建立学生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与不同教育主体平等协商对话,有更多机会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使学生参与校园治理以及重大决策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傅正方,吴巨慧.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9(9).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3]孙友莲.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盛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与优化——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
G
A
1006-0049-(2017)21-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