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巧妙运用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

2017-01-30 03:48方迎资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诗句诗词文学

方迎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巧妙运用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

方迎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根据《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一项标准“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一门见识广、有活力、有趣味的科目,并有助于人们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1],笔者联系最近几年地理教育界一直提倡的“地理核心素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适当地融入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的构建、迁移与运用能力。

文学作品;教学;地理课堂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动关系,学习地理有助于理解文学,培育文学素养[2]。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地理相关的文学片段、诗词以及谚语等形式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眼光。通过适时适当地引入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诗句谚语,培养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迁移运用能力,逐渐形成敏锐深入地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运用文学片段,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引用文学片段,创设生动的感知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在上新课《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可以用朱自清的散文《春》导入新课,用课件展示全文,让学生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现象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联系我们平时生活的感受,为学生搭建情感支架,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春》中因为东风的到来,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师由此引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地理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有许多描写陕北地区的自然风貌的片段,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内容时,截取《平凡的世界》卷三第一章中描写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和秦岭三种不同的地貌的片段,使同学深刻感受到陕北地区不同的地形风貌,由此展开学习,深入探究地貌成因。

古代文学作品亦有许多可以借鉴运用的诗文,李白的《蜀道难》是以山川之险来刻画蜀道之难,给人荡气回肠之感,用此篇文章来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山地地区的交通状况,由此引导出山地对于交通的影响。我们众所周知的《两小儿辩日》是对太阳折射规律和地球自转规律的争辩,在课堂教学中引用这篇文章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起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引用古代诗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许多描写山水自然景观的诗词歌赋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若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巧妙地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科学地理解诗词中的地理现象,并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释优美的诗句中隐含的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既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运用诗词来例证,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孟云卿的“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农历二月时,江南地区春意融融,花早已开满枝头了,其他地方却还是寒冷萧瑟的景象,这形象地表明了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与气温的关系: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四月山底下的挑花早开落了,山上的桃花才次第开放,表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很大;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距海远近与气候的关系,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夏季的东南季风无法深入到达,因而气候比较干旱。

在学习降水的基本形式时,引用描述不同形式的降水的诗句具体分析,例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述的是地形雨,是由于四川盆地特殊地形而造成“夜雨”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则描述的是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短时间的强降水现象,又称“雷阵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刻画了锋面雨的特征,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规律。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角度去理解熟悉的诗句中所包含的地理成因,通过理解诗句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于理解记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运用诗词谚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生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就已经不断在感知一些地理现象,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适时运用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谚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在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时可以引用描述水循环的具体环节的诗句,让学生试着把诗句与相应的环节一一对应,如“巴山夜雨涨秋池”描写的是降水;“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水汽蒸发;“山雨欲来风满楼”则是对水汽输送的生动描写;“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描写的是地表径流。

学习完锋与天气这一内容时,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们总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并试着用刚刚学习的暖锋与冷锋的知识来解释这种有规律的季节现象。接着例举描写各种形式的锋的诗句,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检测,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准静止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暖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冷锋等,让学生辨识古诗词中的描述的天气现象是什么类型的锋过境造成的,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现实的生活中的锋带来的不同天气变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生活。

赵建英认为,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文学佳作,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审美素养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具有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意义[3]。地理教师引用文学佳作时,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片段选用要精简,截取描写地理事物和现象即可;②诗词佳作选用要恰如其分,不能生搬硬套;③谚语要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对生活有用的,不能太生僻。

[1]地理教育国际宪章[S].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2016.

[2]梅新林.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92-98.

[3]赵建英.浅析如何把文学名句名段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1,6:117-1.

G

A

1006-0049-(2017)21-0092-01

方迎资(1992-),女,汉族,江西上饶人,教育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6级地理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课程和教材研究。

猜你喜欢
诗句诗词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诗词之页
我与文学三十年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