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研究*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7-01-30 03:48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弱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陈 琛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研究*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

陈 琛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占比不低、数量不小的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尤其严重,中医药类高校也概莫能外。本文研究发现中医药类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存在困境而无法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其就业困境,提出引领弱势群体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学校与政府加强保障等对策,以冀推动弱势群体就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中医药;弱势群体;就业

一、高校弱势群体定义和分类

(一)高校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指由于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2002年3月,我国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从而使这一群体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高校弱势群体作为这一群体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客观存在,是指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等局限和不足,导致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受到制约的人群,例如贫困大学生、女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在高校毕业生中占比不低、数量庞大。根据有关统计,毕业生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为总数的25%-30%,特别困难的占8%-12%;另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4年版),毕业生中女本专科生占到51.35%,女硕士占到50.36%,女博士占到36.45%;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农村学生录取人数占全国录取人数比例达到59.1%,其中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52.5%,第一批次录取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45.7%”等数据,可见农村大学生占比之高。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仅2016年毕业生中,贫困大学生占35%,女性大学生占62%,农村大学生占65%。

(二)高校弱势群体的分类

1、职业能力弱势。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能力,其高低制约着个人职业选择和发展。职业能力弱势的大学生往往在某种重要的职业能力上无法达到就业要求,从而无法顺利就业,或在入职后暴露不足,不得不重新就业。2、家庭条件弱势。家庭条件如父母的受教育状况、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社会资源、经济条件等因素,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一,家庭条件弱势使个人综合素质难以提升。与同龄人相比,弱势群体不仅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资源、实践机会均有限,而且通常还背负着沉重生活负担,学习时间难免被勤工助学挤占,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升。其二,家庭条件弱势直接影响职业选择。弱势群体制定职业目标的首要标准常常是能否迅速改善家庭条件,而不是从自身出发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他们社会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就业信息滞后,综合素质不高,职业目标单一,就业就难以顺利实现。3、生理心理弱势。其一,生理弱势大学生主要包括女大学生、身体残疾者,以及在体型样貌等方面有所欠缺者。由于就业市场供求矛盾依然存在,用人单位就业门槛较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现象仍屡见不鲜,生理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较大。其二,心理弱势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在缓解就业压力与焦虑方面乏力,无法协调期望与失落,在就业激烈竞争中难以保持端正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就业心态,容易陷入困境。

二、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体现

(一)弱势群体就业低端边缘化

一直在行业的底层徘徊,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就业环境差,就业风险大,就业能力成长困难,无法积累具有含金量的就业经验,妨碍了其职业发展平台的有序拓展和人生视野的良性成长。就业质量不高导致跳槽频繁影响职业规划。以女大学生为例,根据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统计,作为生理心理弱势群体代表——女大学生主要从事的是相对低端的服务行业和边缘行业,而在其他技术含量较高或管理层次的职位中,处于明显劣势,她们往往被迫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道路,无奈的追求就业数量,而对就业质量选择隐忍。再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本次问卷调查中家庭环境弱势群体代表——农村学生,占比高达71%的最终选择了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表面上看似个人能力很强,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高昂的“隐性代价”,用人单位会觉得这类学生在忠诚度和敬业精神方面大打折扣而直接否决。就业领域边缘化表明所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意味着对高等教育的高投入未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收益较差甚至未获得收益。

(二)高校弱势群体就业竞争能力不足

一是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将就业竞争能力高低片面等同于学历高低的倾向。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调查数据显示,在考研人群中,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而考研的占43%,因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合计56%。而高校弱势群体正是就业最困难群体,往往将考研当做就业能力的唯一砝码,忽略了市场需要更看重的是能力类别。二是弱势群体为职业生涯发展自设障碍。在进入大学前选报学校和专业时,往往偏向考取当时的好学校好专业,希求改善自身弱势地位,而这些专业大多是热门,很容易导致专业饱和与人才过剩,往往毕业时热门专业已成为就业困难专业。三是教育模式存在不足。比如部分中医药高校忽视传承的传统教育模式,仍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且倾向西医化,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中西医结合实质成为中西医均弱,从而导致中医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

(三)就业心理相对薄弱

一是面对风险的抗压心理能力较为薄弱。弱势群体从职业选择倾向性上来说,他们的职业选择意向准则较为特别,呈现有意识的规避风险,冒险精神严重缺乏,更偏好稳定、确定性的工作等特性,将就业作为告别贫困、走出农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职业定位往往限定于学校、医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更倾向于成为学术型人才。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农村大学生最看重就业单位能否解决户籍,女性大学生看重就业单位能否提供较好的生育保障,贫困大学生则注重薪水水平等,这些指标都偏向于学术型人才,而目前中医药高校弱势群体中应用型人才短缺、学术型人才过剩的结构矛盾突出。二是客观认知自己的心理能力缺乏。弱势群体很难在客观全面分析自身的基础上建立对自身的心理认知。极易存在就业忧虑恐惧心理、消极自卑心理、盲从冲动心理等。

三、高校弱势群体摆脱就业困境的对策

(一)个人做好就业准备

一是端正心态。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重要因素。然而面对激烈竞争,弱势群体常常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焦虑、失落、偏执、依赖等,都严重制约了其顺利就业。因此,弱势群体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学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不断进行心理调适,以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二是提升职场适应力。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从大学生涯的初始阶段就着手准备,对弱势群体大学生尤其如此。大学阶段应进行充分的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在此基础上尽早确立职业目标。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多元的职业能力,对学生生涯加强管理,对职业生涯科学规划。

(二)学校加强职业教育

一是加强指导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学校尤其是中医药高校应当立足人才市场客观需要,引领弱势群体找准发展定位,切实转变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律上来。目前我国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这些现状表明当前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较旺,学校应当推动弱势群体朝着不同类型的人才实现特色发展,使其改变自身弱势地位。二是增强职业发展通识课程教育。通过全程覆盖、系统科学的职业发展通识教育来实现其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以促进弱势群体毕业生融入社会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改善。三是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弱势群体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科学评价其创新创业潜质,切实增强激发弱势群体创新创业动力。

(三)政府强化扶持保障

一是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就业政策定期清理机制,定期开展清理,针对存在排斥弱势群体就业,或就业中给予弱势群体不公平待遇等问题的政策规定,一律坚决清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有关就业中损害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意见,接收相关投诉,并承诺限时办结,接收群众监督。二是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为弱势群体学生就业创业直接提供资金补助,帮助其解决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设立弱势群体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扶持鼓励弱势群体学生自主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引导社会舆论正面宣扬,倡导创造公平、诚信、和谐等的良好扶助环境。

[1]祝杨.帮扶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四部曲[J].中国就业,2014(7).

[2]黄英燕.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及其帮扶对策.煤炭高等教育,2017.3.

[3]张阳.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6(02).

[4]博伟,马改红.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探讨与化解[J].中医药导报,2010(8).

G

A

1006-0049-(2017)21-0040-02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资助(X2014003-人事)。

猜你喜欢
弱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