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人才储备研究
——以阜新市为案例
于 洋*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高职教育不仅要使高职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使学生学会如何适应新环境并具有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素质教育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我市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储备问题。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关键在人才。因此,编制好人才素质教育,不仅对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快二三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阜新属于经济转型城市要是想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综合素质;人才储备
(一)人才技能单一科学文化素质薄弱
截至2001年6月底,阜新市实有下岗职工15.6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占50%。矿工由于长期井下作业,或从事井上危险工作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多数属于井下人员,加上职工缺乏再就业前培训。而新的产业需要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下岗职工很难适应新产业生产的需要。
“信息不畅、资源不清、矿物产品加工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低、技术开发滞后、产品落后、专业化生产程度低、生产规模小,致使阜新许多特有的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阜新市是经济转型示范市,更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任务,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所以现在急需大批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二)人才储备不足理想信念模糊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需要与德的结合,德才兼备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阜新城市矿产枯竭,必须建立新的企业完成产业替代,而阜新的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水平低没有留住人的把握,更没有吸引人才的“金刚钻”,缺乏建立新的产业所需的人才。重点是如何让现今的人才能够留得住,不但留得住还要注重培养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更是在阜新经济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阜新现有的大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和再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根据阜新经济转型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农村种、养业、加工业专门人才,工业企业用专业技术人才和从事商、饮、服、修等第三产业的经营人才。为阜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前提。要构建新产业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储备,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提供科学技术的根本,更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纽带。
“同时,彻底扭转重资源开发、轻人力资源开发的局面,充分发挥人才和教育在经济转型中的先导作用。政府积极探索和建立人才激励、引进与使用机制,培养、聚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打造人力资源优势。并根据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和农民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力度。”
第二,拓宽人才培养思路,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保证。为使转型有好的开端,市政府从矿和市直选派几名干部参加中法工业转型硕士培训班学习,他们成为转型的带头人,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着转型任务;在转型之后,市政府又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联合,为转型定向培养更多的高层人才。
“广泛开展企业用工意向调查,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积极促进与外地学校联合办学,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
第三,人才是改革之基、发展之本。“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加强应用研究,大面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科技成果,加快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设一批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大幅度提高新上项目的技术层次和新开发产品的技术含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的自身修养
加强专业教师的自身修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是能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加强专业教师的结构队伍建设,并在继续教育和培训中专项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论修养,其中具体包括可以寻找专家教师队伍,成立专家委员会,甚至可以选聘专职和兼职的专业教师以能够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创建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模式
创建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创建全方位的素质培养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但是要在全方位、全过程、全体学生;还有就是要从学校与企业、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与学生强调全校专职教师转变新的教育理念,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网络化的素质培养平台建设
加强网络化的素质培养平台建设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数据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网络化也就是虚拟化到现实的培养中,使得培养更加高端,做到虚实结合,校内互补。
于洋(1982-),男,辽宁阜新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公建系,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20-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