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青 张维萍 刘 昕 张 雪 张晓凤 李百秀 李 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浅议解决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途径*
——以潍坊市为例
杨 青 张维萍 刘 昕 张 雪 张晓凤 李百秀**李 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的社会流动不断加快。大批中青年人口离开本土外出务工或上学,导致得不到子女照顾的空巢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的潍城区、诸城市、寿光市、昌乐县、临朐县、安丘市为主要调研区域,在综述“空巢老人”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对潍坊市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整体分析,在具体分析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后,从老人自身、子女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途径。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来处理,如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制定一系列措施等,使每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本文将以潍坊市为例对空巢老人现状及其问题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空巢老人;问卷;养老保障;措施
(一)潍坊市经济发展现状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发展起步较晚但速度快,虽底子相对较薄,但总体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潍坊市全市常住人口为935.7万人,户籍人口901.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26374人,占总人口的20.43%。其各县市人口情况及生产总值如下(数据来自潍坊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潍坊统计年鉴):
从上述数据来看,潍坊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20.43%。从国际标准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数的10%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潍坊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老龄化社会产生的问题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将针对潍坊空巢老人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以求获得空巢化的解决方法。
(二)空巢老人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和实地研究法相结合等方法,对潍城区,诸城,寿光,临朐,昌乐,安丘六个典型区域,三个年龄阶段(60-70,70-80,80-90)以及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及身心状况进行了调查。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了潍坊市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问题。
随着潍坊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劳动力人群选择外出务工,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外出求学,导致了空巢老人所占比例的逐年攀升,空巢老人开始成为农村里的主居人群,而其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随着老人们年龄的增高,老人丧偶的情况也日趋普遍。大多数丧偶老人在被问及现在生活的感受时表示心灵孤独,性格更加孤僻,日常起居无人照顾,生活枯燥乏味,基本待在家,很多没有娱乐活动的,这一部分的数据相比于子女陪在身边的同年龄段老人们的数据是存在很大差距的,这一点可以从问卷上得到更直观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难得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家,有的可以做到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跟老人打通电话,有的离家远的几个月乃至一年才通一次电话。迫于生计,他们选择外出,每月定时汇款给父母是他们给予老人们的物质保证,然而他们却忽略了空巢老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一系列行为往往使空巢老人们的内心处于更深的孤寂之中。
1.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空巢老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退休金、自己劳动所得、子女赡养、以及保险救济等许多方面。其中退休金占13.8%,自己劳动所得占36.9%,子女赡养占26.2%,保险救济占14.7%,其他占8.4%。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子女赡养和劳动所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对于老人来说,加大了“子女赡养”的不稳定性,使老人经济来源缺乏保障。就老人自己劳动所得而言,老人身体状况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差,随之劳动能力减小,这样在收入方面就变得很薄弱。
2.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孤寡老人的数量在空巢老人中的比例占到9.6%。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保险救济和劳动所得。随着年龄的变大和劳动能力的丧失,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趋严峻,而且这些孤寡老人中有65.7%的老人不乐意住在养老院,所以政府认真落实对孤寡老人的养老保障制度对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精神生活贫乏
一般而言,空巢老人都有一些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症状被成为“空巢综合症”。空巢综合症是指父母因子女离开难以适应,同时因缺乏关爱、与子女沟通障碍等产生的一系列身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有:焦虑、失落、抑郁、失眠、食欲不良等,长期如此的话,就会使得老年人性格变得孤僻、自闭,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老年痴呆。
根据调查显示,有35.2%的老年人感到心灵孤独,而且在“日常活动”选项中,“基本无活动,待在家”的老人占到50.6%。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国家、社会和个人应对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予以重视。
4.安全、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对法律的认知能力也是相当淡薄。在调查中,“懂法并且可以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仅仅占到5.3%。而且老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不少犯罪分子把目标放在空巢老人身上,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生活隐患。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以潍坊市为代表的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从老人,子女以及社会三方面,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途径:
(一)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学习掌握常见疾病的知识
做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备有关慢性病常见症状,影响因素以及常见药品或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以便于老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但许多老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自以为对健康不会构成太大威胁,加之子女不在身边,也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现象,长期下来就会耽误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2.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空闲时间老人们可以多多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自主的组织老人活动,邀请其他地区的空巢老人们一起,调整好心态,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
3.空巢老人们应尝试接受养老机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现在国家开始注重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全国各地都已建立起了养/敬老院。而受封建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空巢老人拒绝去这些机构安享晚年,因此,老人们需要转变观念,这些机构的设施服务等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子女方面
1.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不应该只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头语,更应该是一句身体力行的话,作为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而是心灵上的不孤独。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每个月给他们汇了多少钱,而是在外漂泊的孩子们是否平安。所以,请多多关心在家等你们的父母,常回家看看,又或者是常跟他们通通电话,多多给予他们家人的温暖。
2.尽可能的就近工作,与父母居住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子女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一种制度,更是法律所规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因此子女要积极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尽可能的就近工作,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照顾的生活起居。
(三)社会及政府方面
1.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
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劳动能力的空巢老人政府要及时进行统计,将其纳入救助对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及时的救助。同时要对各地养老机构进行不定时的走访,确保空巢老人们可以得到全面的照顾。
2.进一步完善保障空巢老人生活的具体制度,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政府对于空巢老人这方面的信息不够完善,相对应的有关于空巢老人的制度也不明确,这也说明了这一群体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对于此方面的制度,政府还需完善。另一个方面,在医疗问题上,政府可以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为老人设立更多的免费医疗设施及提供医疗基金,让更多的老人及时发现自己的疾病,及时治疗。
3.社区干部或者村委会要密切关注空巢老人
基层居委会和村委会可成立形式多样的老年群众组织,多组织老年人娱乐活动,例如邀请当地戏剧团来演出等。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也可以在当地多多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保证空巢老人的心灵健康。
4.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
经调研分析,大多数空巢老人待在家中没有娱乐活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空巢老人自身不乐意出门外,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没有娱乐地点。所以为了解决空巢老人精神贫乏的问题,建设更多供空巢老人娱乐的设施是重中之重。
5.多方面提高空巢老人的法律意识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所以这些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村委及社会相关人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比如:请专门人员到村里给老年人上法律课;在村里放关于懂法用法的广播;放具有法律内容的电影。形成一种传播法律的氛围,让老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的熏陶。
6.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随子女进城入住的老年人适当补贴
对于在城市工作的子女,若其农村父母随其进城入住,在政府相关补贴政策下,其单位可给予其父母一定的补贴(例如,员工在工作单位入职后,公司补贴一百元,子女自己提供一百元,每月固定两百元打入父母账户)。
7.政府提供平台联结有房的空巢老人跟租房需求者共同居住
政府建立安全优惠的租房平台使家中有多余房间的空巢老人与需要租房的年轻人在自愿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租房关系,既能使租房者用低于市场租房价格的租金租到房子,又能让空巢老人日常有伴,减轻独居心灵的孤独寂寞感,还能让老人通过出租房间得到一份额外的收入。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以及政府对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不重视的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经济发展和工作变动。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对子女及其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加之某些空巢老人心理的脆弱,对空巢老人实施切实可行的养老措施迫在眉睫。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为“空巢老人”办实事,贯彻落实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尊老、爱老、养老、敬老,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1]张慧楠.论我国空巢老人权益的法律保护[D].西南大学.
[2]黄耀明.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国内外文化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3]杜守东.中西养老方式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
[4]陈星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J].前沿.
[5]陈方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4439008)。
D669.6;D
A
1006-0049-(2017)20-0020-02
*指导教师:李百秀(1965-),女,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李飞(1983-),男,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秘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