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帆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辽宁 铁岭 112000
农村留守家庭问题探究
张 帆
中共铁岭市委党校,辽宁 铁岭 112000
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许多农民文化较低,农民劳动技能差,大多数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和方法少,外出务工就成了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大量农村壮年劳动者向外流动,无疑造成了许多留守家庭,留守家庭中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的安全问题、生活情况令人担忧。为此,做好留守家庭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就留守家庭存在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影响和解决办法作一探讨。
农村;留守;问题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其中,对中国农民阶级影响最大的就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而带来的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务工现象。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农民工无法顺利实现市民化,进而带来了一个“留守”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要达到并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首先要使农村“留守家庭”的成员享有更为优质的生活质量。
“留守家庭”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由家庭剩余人口形成的特殊家庭。唐钧在《农村“留守家庭”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文中指出:因为家中主要劳动力——对留守儿童来说是父母,对留守老人来说是子女,对留守妇女来说是丈夫——外出打工,于是他们的子女、父母和配偶就成为“留守”农村老家的农民工亲属(或其他家庭成员),由这些留守的亲属(或其他家庭成员)构成的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都呈“不完整”状态的家庭可称为“留守家庭”。
为什么在中国农村出现“留守家庭”现象?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与城市化是分不开的。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规模乡城移民造成了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这是社会发展时期的一个过渡性问题。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生存很多农民不得不舍弃原有的农村生活外出务工,城市化生活的高昂代价和户籍制度的阻碍,使得多数农民工还没有条件带家属进入其打工的城市,从而出现“留守家庭”。其次,乡村文化水平的滞后造成普通家庭农忙之余没有丰富的娱乐生活去处,加上改善生存质量的强烈愿望迫使一部分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第三,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而进城打工,随之增加了农村妇女、老人、儿童与打工者的空间分割的可能,产生“留守家庭”。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农民工进城务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但是随之带来了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的问题。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承担着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心理压力。他们大多处于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家庭情况的影响,使得他们中的一些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会产生孤僻、内向等问题。由于长期脱离父母的监管,而很多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尚未建立,这样必然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下降,成绩下滑。
留守妇女家庭负担加剧。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的缺位,农村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每日不仅要辛苦劳作,还要侍候老人照顾孩子,强体力劳动对妇女的身体造成了极大损害。
留守老人生存环境堪忧。由于观念上的局限,留守老人大多没有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老人的赡养多靠子女和老人自己务农的经济所得。在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很多留守老人还要肩负着繁重的劳作,不少人还担负着隔代抚育孙辈的重担。此外,年轻子女都外出打工,家里老人精神上会感到孤独,出现心理问题,精神生活极度贫瘠。
首先,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民增收问题是中国农业及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农民选择进城务工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面临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提高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思想认识到政府工作部署上都要有一个大的转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第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改善留守家庭现状。政府可以牵头,联合企业或慈善机构成立专门的社会性公益组织,定期到农村留守家庭进行服务。服务的范畴主要包括对留守家庭成员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为留守家庭带来脱贫致富的讲座,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找到致富之路;为了丰富留守家庭成员的农闲生活,可以定期为留守家庭带来文艺演出,让正能量之光照进留守家庭成员的心田。当然,这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财力投入才能够实现的。
总之,农民工加速城市经济发展,他们为城市献出了青春、体力乃至血汗,但是他们的家庭成员却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因此,社会应该担负起改善留守家庭生存现状的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让留守家庭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1]王浙鑫.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东南学术,2015(6).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15,5:82-83.
[3]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3,6,27(6).
[4]王庆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基于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父母的调查[J].法制与社会,2007(03).
[5]李湘妹.养老: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6]王杰.浅析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J].改革与开放,2009(03).
[7]赵灶娇,曹广祥.关注山区老年人生活 构建和谐新农村[J].南方农村,2007(02).
[8]王立.关于高校高龄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南方论刊,2008(04).
[9]吴凯,黄湘红.逆抵押贷款——中国养老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消费导刊,2009(13).
[10]赵聪锐,周玉萍.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讨——城市社区老年照顾有关问题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2).
G521;G
A
1006-0049-(2017)20-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