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社会工作视角下养老模式的创新
——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
张 梅*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在我国,由于家庭养老模式日益弱化,老人从家庭中获得的养老资源、生活照料等越来越少,从家庭外部获取养老需求越来越明显。又因为社会福利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建设不足等原因,对于老人养老问题解决的有效路径之一则是专业的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
养老问题;社会工作;互助模式
家庭养老虽是现在的一种养老模式的主流,但调查发现,辽阳社区内普遍出现子女们的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儿女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父母,对父母关心不足,照顾不周。同时有些老人不得不面对丧偶之痛,晚年的生活更让自己产生多余的想法,这使得一些老年人感觉内心寂寞,心中产生自己的养老问题是儿女们的负担的想法,所以说对于辽阳市来说,家庭养老模式也不是完全能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50年中国老人人口数将达到4亿占总人数的30%。老人记忆力下降,手脚不便,老年病较多。经调查辽阳市内,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比例上升等等问题[1]。家政公司,护理中心,敬老机构管理水平不高,行业没有形成良性的发展,不能有效及时的为老人提供服务。面对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迫在眉睫。对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在专业的社会工作视角下,建立新型养老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养老模式。
(一)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标准化服务做的不到位
辽阳市标准化服务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是无法做到的,同时养老机构发展滞后。政府政策制定、公共品供给都是面向大众的,无法一对一深入每家每户去开展工作。养老机构运营成本高,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监督措施弱。同时在养老院的老人自理能力较弱,同时对于亲情关爱较少。院内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低,工作压力大,操作流程不规范。
(二)社区内部建立上门服务发展滞后
根据调查辽阳市内社区内部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相对较少。设施过于简单,服务内容过于单一,致使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每个社区只有简单的文体娱乐设施,对于一些家政服务团队还有社区医院来说少之又少。至于老年人可通过一键呼叫管理中心,快捷的得到帮助,能够方便地给子女拨打电话以及能够让老年人方便地进行健康体检,根据体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也是相对欠缺的。
(三)社区内专业的服务机构建设不足
通过走访与调查,辽阳市内在社区内部建立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特别少,有些建立的机构设施不完备,工作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素质,缺乏专业培训。普遍雇用的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合同工或临时工,或是出于照顾,吸纳一些下岗女工,在观念上认为这类工作本身就无多少学问或技能。
(一)提供家庭服务,建立家庭养老新模式
社会工作的内容是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家庭健康与管理服务。因为儿女们工作繁忙不在家,加上自己疾病缠身,家里一些活自己无法完成。社会工作者可以结合老人以及丧偶老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征,运用专业社工技巧帮助老人正确面对困难,切实帮助老人走出养老问题的困境。在社区与老人建立了电话联系机制,只要老人有需求,打个电话,所在团队成员可以及时赶到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提高的生活质量。挖掘自身潜能,树立生活自信,重建社会关系,丰富晚年生活。
(二)建立专业健康服务体系与养老管理中心
通过在社区内部设立平台引入全套软硬件结合的专业健康服务体系,可以让每一位老人都可以在社区服务站进行身体检测,同时社区可以通过平台为每一位老人帮助每一个到社区的老人实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根据健康报告,老人可以相应地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根据体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一卡通式服务,增加社区服务开放平台[2]。同时管理中心设立多个部门,涵盖家庭养老服务以及设立的养老中心部门,根据老人不同需求设立专项服务部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当老年人发生意外时,能够方便地向外界求助,及时通知管理中心进行相应处理。在管理中心子女方便的给老年人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社区内进行养老的老年人夜间健康预警、离床感知,管理中心及时发现并救助。养老管理中心根据身体状况,子女可以方便的了解到老人身体状况。
(三)由社会工作者引导建立社区内部互助网络养老模式
老人无法从家庭解决养老困扰时,可以向社区提出需求申请,社区由专业的社工将有共同需求的老人组成集体,相互帮助与支持,共度养老难关。对于那些老人身患疾病,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也可以建立互助小组关系,通过每天社工与互助老人之间定时电话联系,或登门拜访,起到预防与解决紧急问题的作用,用小组集体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一套互助机制,增强老人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社区内建立兴趣小组,可以鼓励老人们参加活动,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有助于老人们实现“再社会化”。同时针对个别的丧偶老人养老问题,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方法,改善丧偶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其自身的自助能力,促进老人们社区活动的参与意识,改善养老生活的质量。
社会工作者应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保障老年人养老权益,帮助老年人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调动老人的生活积极性。社会工作的介入,给老人赋予更多权力资源,增强老人成就感,树立生活自信,为老人创造幸福祥和的社区环境,尽到社区工作的职能,从而提高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的目标。建立为老人服务的体系与平台,扩大其社区活动参与,通过互助模式,使其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作用与影响,最终增加老人的权力意识,增强老人生活自信心,使养老模式得以创新,提高养老的质量。
[1]王大伟.上海市空巢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杨仔荷.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新取向[J].理论视角,2011(7):136-137.
张梅(1991-),女,汉族,辽宁辽阳人,研究生,辽宁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C
A
1006-0049-(2017)20-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