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慧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黄 慧*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各大高校、各个专业都开始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之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品格的学科,因此,各个专家也根据思政专业的特性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然而,当前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普遍存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因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先通过分析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措施。
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理论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践教学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片面认识,高校在践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思想观念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能力”的教学观念一直盛行,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佐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理论知识,以理服人,而实践教学则无足轻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二是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目前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相同,基本上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四大类,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而且实际情况表明,各大高校在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的时间短、内容少、形式单一、实践基地不稳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教师技能方面主要是通过在校的微格教学和校外实习这两种途径来实施的,且安排的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而一个学期的时间显然不能使学生充分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对于见习,目前很多高校也不够重视,更加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保障。
(二)实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该专业理论教学实效性和发挥其作用的主要途经。虽然高校在教学目标、实施方法、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实践教学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较单一,上级管理过死,束缚太多等问题,导致学生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受到严重的压制,积极性不高。我们现有教材中存有一些已经陈旧落后的内容,而一些前沿的科学知识没能及时的补充到教材中来。另外,采用多年而形成的传统方法——毕业实习,这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长期以来,不少高校的实习只是走过场,没有领导老师的规范有序的组织指导和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那么学生就更加不愿积极参加,只是应付过关了事,这样无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层次上必须从课堂、校园延伸到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搭架知行统一的桥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包括校內基地,也包括校外基地,我们在重视校內教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校外实践教学,使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因为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及自己相应的不足,更加深刻地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顺利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好基础。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实际情况无法全面了解,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因此导致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教学评价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和监督是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其效果的重要保障,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能有效进行,并取得不错的效果,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和管理体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且重视度不够,现今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并没有制定统一而明确的评估标准,其考核方法也并不科学规范。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估只是通过一篇实践报告和总结,而没有考察实际情况,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状况的全面反馈,因此并不科学和完善,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导致不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经成为该专业发展与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针对当前该专业实践教学休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现状,理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下面就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如前所诉,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太少等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安排,要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增大教师技能教育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安排,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安排;其次,需要把实践教学这种模式引入到每门课程之中、每节课之中,老师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充分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再次,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考虑到其以后的就业实际,应增设一些应用性较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前沿性的课程;最后,可以经常邀请中学优秀教师到高校与该专业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后中学敎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积极性、主动性。
(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促进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实践基地既包括校內基地,也包括校外基地建设。从校內基地建设来说,应当结合专业的特性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添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设备,用来满足学生科学研究和培养其专业技能的需要。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来说,就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遵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保证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协调发展。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实践内涵厚重的名牌学校、政府机关、司法机关、红色基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寻求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争取建成稳定的、有效的、可持续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基地建设不仅要稳定数量,更要提高其质量,注重学生在外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指导与管理,及时反馈与评价,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该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老套单一的问题,高校必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而实践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不仅在课内、课外、校园之内,而且在校园之外,是“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实践,即要把实践教学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教学情境、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应该增设“行政公文写作”、“社会调查方法论研究”等课程,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相切合。校园实践,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校风建设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理论知识。同时,社会实践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实践教学,使之与课堂、校园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并从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可。除了传统的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教学模式,我们还可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四)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完善效果评价体系
一方面,实践教学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根据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现实状况,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如对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安排进行管理,对课程安排、教学考核、课堂耗材、实习等各方面进行管理,建立相关的政策与制度,规范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机制,是保证教学系统正常运行,促进教学系统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仅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而且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监督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组织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督查;要经常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以及时解决等。唯有如此,教师和学生才能重视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
[1]郭艳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3(1):161-162.
[2]韩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56.
黄慧(1992-),女,湖南邵阳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G
A
1006-0049-(2017)20-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