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 从“真”处开始修炼
——小学生“绿色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2017-01-29 22:46王素娟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作业本习作作文

王素娟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教研室,山西 阳泉 045100

习作教学 从“真”处开始修炼
——小学生“绿色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素娟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教研室,山西 阳泉 045100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老师抱怨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难造无“米”之炊,而我们的学生更是谈“文”色变,提笔难言。这样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重复、低效,学生作文呈现假、大、空现象,习作能力和素养也得不到切实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绿色作文”教学模式。意在努力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辟一片崭新天地,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本真,使学生在此模式下一步一步做到能写、会写、乐写,沿着这条路,我们的学生才会学到真知,学做真人。

习作教学;随文练笔;海量阅读

三年级的一节习作讲评课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小伙伴,一个班45个人有十几个孩子把他们小伙伴的样子写成了一个人——“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葡萄似的,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再看看我们的考场作文,在一次六年级考试习作“战胜困难”中,抽样调查竟有30个人在作文中说,父母双亡“我”战胜困难,面带微笑走进考场;有30多人考前遭遇车祸,“我”战胜困难,面带微笑走进考场……为了拿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自我摧残”……

我们在无可奈何的笑对同时,您是否也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惧怕?我们的学生已把“造假”推向了极致。此刻,我想到了韩寒曾说过一句颇具风趣辛辣的话: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说真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人师者难道一直在听之任之吗?没有!我们很多教育专家已多次呼吁,我们的课标也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作为我们教者,课改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的课堂我做主”,但在各种观摩活动风生水起,教学流派异彩纷呈的大潮过后,沉淀于我们心里的是“回归”两字。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本真。在习作里,我们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想说的话,喜欢说的话,为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绿色作文”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践近一年,随着课题的深入探索,可喜的发现我们的学生不再感叹“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习作功底也逐渐增强。现结合我的课题实践探索谈几点关于习作教学的看法和做法:

一、唤醒情感,选“真”素材

我们三年级的学生之所以会有“千人一面”的习作,高年级的学生会出现“无病呻吟”的考场作文,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乏写作素材。很通俗的一句话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要努力开创资源,为学生打造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去积累,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找米”甚至要“造米”。

例如写身边的事:课间游戏、集体活动、上下学路上见闻等;写身边的人:同学、老师、家人;写身边的变化:写心情、写景色等等这些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是亲身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无形中就带来了些“情感”,牵引着他们的心弦,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既务实又动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努力为孩子们重现生活场景,努力为孩子们模拟生活片段,充分利用资源变化形式让孩子们积累不同的语言,从而引领他们走进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语言积累活动中,当孩子们一路去“拾捡”这些注入自己精力的果实时,情自会由感而生,情动而辞发,有了喜怒哀乐何愁无话可说?当然更是摒弃了“假大空”一说。显而易见,教会学生选材需要我们去唤醒学生的最近情感区,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找材料,去发现去捕捉,最后选出那单独的“这一个”及时记下来。正如作家“尚爱兰”说:“发现题材,是最重要的写作才能。”

可是,你是不是发现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已经熟视无睹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少运用到“有意注意”?也因此当写到“小伙伴”时,都是大眼睛、樱桃小嘴,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我要说比找素材重要的是有效指导学生作文。

二、关注指导,下“真”功夫

习作的“关键缺陷”在哪儿?那就是有意思的情节不见了。没了情节,自然就没了味道。

因此,我们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到底怎么写具体?我们要根据习作体裁、题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地找到训练点。例如,三年级的观察日记,作文课上我布置每位同学都拿一个橘子,让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立体化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橘子颜色也不相同,有黄的、有绿的、还有黄中带绿的。再仔细瞧瞧外皮上有米粒般大小的小圆点,它的表面光滑油亮捏起来软软的,像一个超大的QQ糖,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样的习作指导课经常在班里“上演”。在这类环节中,学生们学会了认真观察,表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保证了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技能。再如3月5日是学雷锋日,我布置日记“写校园里的好人好事”。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我帮老师抱作业本,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几位同学帮我捡起,我说了一声:‘谢谢。’”这样的日记也真,也是身边的好人好事,但就是——不具体,没意思!怎么办?我干脆把这个素材拿到班上,全班同学一下子炸开了锅,我还没说就七嘴八舌地改了起来,这篇文章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丰满成形,全班同学共写一篇文章。

“今天早上,我一如既往地走在去英语办公室的途中,今天的作业很多,我刚走了一小会儿,双手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又酸又疼。走着走着,脚下突然踩到了一块石头,我本来就难以控制的平衡一下失控了,只听呼啦一声,作业本撒了一地我也跌倒在了地上,周围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慌慌张张地爬起来,仓促地拍拍身上的土,赶紧捡地上零零散散的作业本,手忙脚乱的我迎着大家的目光让我更难为情了,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时,有一帮男孩儿出现了,他们看到了我慌里慌张的样子,都呆住了。有一个大叫道:“快帮忙!”大家都回过神来,连忙帮我捡作业本,在他们的帮助下,五十个作业本一会儿就整整齐齐地回到我手中,平时很少和人说话的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了声“谢谢”,但他们好像没听见,蹦蹦跳跳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这样的指导作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老师只引领,不包办;只点拨,不拍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口语交际”中通过观察、交流、思考进行遣词造句、情感构建从而发现并获得了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让“内容具体”不再遥不可及。

三、随文练笔,获“真”技巧

我们课标建议中指出“加强平时练笔指导”。什么意思?意思是写作水平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写作课,应该紧紧跟随阅读教学,相继进行写的训练指导,实现读写结合,从而有效获得习作技巧。但如何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我想我们可以借助每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通过句式练习、语段训练、篇章结构模仿等,让学生逐步学习文辞要求和写作规范。例如:学习修辞手法。六年级的《山中访友》“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文本的典型语言形式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些吗?“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你__________;你好,美丽的蝴蝶!你__________;你好,翠绿的树叶!你__________。”再如,学习描写方法。五年级的《窃读记》文本的典型语言形式是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训练项目“你有过窃读的经历吗?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景下?就把这难忘的经历写下来吧。重点写好当时的心情。”此外,还可以对文章进行补白、续写、改写。如: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学生制定练习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那会是怎样一番动人的场景?”这种延伸式的练笔让学生沿着课文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进行发挥想象,既使练笔内容丰富,同时也让语言实践得到有效落实。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实实在在的“练习”,我们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日渐提高,技巧也会日臻熟练。

四、海量阅读,给“真”动力

我们常说阅读写作同行不同步,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才会增强。高尔基在半流浪中度过了童年,郑渊洁初中都没毕业,而我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仅上到小学五年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酷爱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会迎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更需要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潜心读文,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好底色,让阅读助力学生踏上表达能力、习作水平的快车道。

总之,我想,我们的“绿色作文”教学模式其课题的意义在于努力为作文教学开辟一片崭新天地,把我们的思路、想法真正实践到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才会从点点滴滴中一步一步做到能写、会写、乐写。沿着这条路,我们的学生才会学到真知,学做真人。为此,我建议,我们的习作教学,不妨从现在开始,从“真”处修炼。

G

A

1006-0049-(2017)05-0161-02

猜你喜欢
作业本习作作文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