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凤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创建与实施的成效研究
左金凤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创建与实施的成效研究是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一项科研课题,从2016年6月起,我们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归纳了部分研究成果并将它奉献给大家。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倡议构想。“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需要将沿途国家建立以“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要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实施,将会使中国技能型劳动人口由原来传统的珠三角、长三角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汇集。将推动沿线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而高职院校将是技能人才输出的主要部门。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现代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载体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二者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合作办学,为区域和国际合作框架内推进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职业院校所承载的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承担的是项目教学,顶岗实习及安置就业。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要紧密合作,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基本特点和探究性
所谓“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是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按照相关专业、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并行、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任教,教师可以到企业学习实践操作经验,校企双方由合作协议形成的具有特定职能的教育组织。
(二)“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让高职院校教师进企业,学习企业新的技术,并把先进的技术带回课堂,而学生到工地,一方面解决企业用人问题,另一方面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能够在社会上生活的技能。建立“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实施平台。
(一)“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教学设计
“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要在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例如:以往教学过程中成功失败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导致失败的因素如何控制,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否遵循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是否迎合了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是否顺应了测绘行业的发展,而学生对于老师的这种教授方式接受能力是怎样的,教师又该怎样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以保证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创新
“一带一路”流动型课堂由企校双方按照专业对口、工程和教学并行、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互兼互聘,校企双方由合作协议形成的具有特定职能的教育组织。
1.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的双重性
学校作为育人主体,同时也发挥着育人环境的建设作用。原来的办学模式是由职业院校独自承担育人和培养人才任务的。现在流行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则是由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来共同承担育人的任务的新式办学模式,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安排教学任务和进行相关的实训。就育人环境的角度来说,传统的育人环境是课堂,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就是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至于掌握程度怎么样,需要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实践。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则同时拥有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利用学校人才培养的知识型优势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实践型优势,把以课堂为主的教育环境与获得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环境对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直接性
“双师型”教师队伍指的是既可以走上讲台讲课,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可以走进企业能够当师傅讲授实战技巧,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师。就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的高职院校现在很缺乏“双师型”教师,就学校的教学来讲,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求,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的,能胜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校企合作不仅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实际上校企合作对我们的老师也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可以到企业去实践,得到更多的锻炼,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的教育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企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师到学校任教,这也是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不错的选择。
3.人才培养的直有效性
原有的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学校里学到的内容与企业不能很好的对接,企业选人用人时常常很头疼,明明是自己需要的某专业的学生,但在学期间根本没学这些内容,招来的人需要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而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事先就有过一段实习的经验,所以对企业的工作岗位比较熟悉,这样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顶岗工作,为企业产生效益。
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升了教师专业技能,并将日常教学与研究工作融为一体,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测绘实践之中,并为自己带来了就业机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一)深化了课程改革,重新拟定课程标准;
(二)以学生为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素质;
(三)改革了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教师不论在教学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无论何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执教能力。尽管教师具备强烈的改革愿望,但是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及深厚的专业技能并不是一下完全具备,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产生高效与长效。
G
A
1006-0049-(2017)19-0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