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2017-01-29 20:28:25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耶鲁人文精神

程 英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程 英*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系指人性、教养。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通过人文知识这种载体,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人文教育精神的涵养要通过学习知识、提高素养,陶冶品格,氛围熏陶以及生动的人生阅历而成。人文教育注重由内而外的人格塑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归根结底在于对于人生、人性的积极思考与探索,注重对社会广阔领域的追寻和关怀,进而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人文教育是关于人文学科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当然,人文教育不仅局限于人文学科的基础教育,它内在于教育的始终,贯穿整个全过程。教育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在于它的人文性,但是人文教育无法脱离教育本身,它内在于教育之中,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人文教育是提供人文精神的必备条件。耶鲁大学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其人文教育传统。

二、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的经验

耶鲁大学是当今一流的世界名校,始终恪守自由教育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坚持学术的正统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教育传统和人文精神,是全世界人文教育的典范。

(一)自由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根基

耶鲁大学由来已久的自由传统是其人文教育的根基。“自由精神就是自由地探究思想,自由地表达思想,自由地主张自由的思想,并使所珍爱之思想保持常新的自由”。[1]耶鲁的自由教育绝不是形式上的规定与表现,从耶鲁大学的《耶鲁报告》以及其校训和教授治校的传统可见一斑。校训简单明快:“真理与光明”,追求个性独立,享有“真知”自由。历史上耶鲁为了学校自治,坚守真理而甘受苦难,《1828年耶鲁报告》集中阐述了自由教育立场,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为争取个体的独立,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则是耶鲁的文化品格和恒久传统。教授治校不仅被伯克利奉为圭臬,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实质就是对真理的忠实。

(二)学术氛围是人文教育的保证

“我们热爱知识,认为它本身有价值;我们信奉自由的学术空气,认为它是追求真理的基础”。耶鲁的成就离不开不断发扬光大的自由、民主、包容和开拓创新的学术氛围的保障。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名扬四海,不是因为传授一种“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而是因为它是交流思想的“自由市场”。[2]耶鲁的课程设置、重视本科生教育,注重古典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无不证明耶鲁的成功离不开浓厚的学术氛围。耶鲁便鼓励学生既要使用“显微镜”窥见本学科的本质和奥秘;也要经常使用“望远镜”去掌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其他学科的进展。[3]耶鲁大学采用住宿学院,以其兼容并包的风气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价值、信仰和看法。

(三)社会责任是人文教育的归宿

“耶鲁大学最核心的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4]“合格公民”是指有良知的、有能力为社会服务的、可以为探寻人类真理与光明作出贡献的人,“耶鲁追求青年学生尽己所能用自己所学所知,用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怀之情与责任担当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整个人类世界的改善而积极探索。“耶鲁像一个荟萃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和人文特色的富于亲和力的‘国际社区’。”[5]“我们不能为年轻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我们能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培养年轻人”。[6]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耶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领导人才的素质——个人品格、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交往能力等。[7]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学校组建了“耶鲁共同体”,积极致力于建设当地的繁荣社区、建言献策以此致力于整个社会的积极发展。

三、耶鲁大学人文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的教育即大学人文教育,致力于积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达到知行合一,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耶鲁大学以其人文教育而闻名于世,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作用。

(一)培养人文精神,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人文素养的人。健康人格的培养和人自身的完善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人文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深谋远虑、灵活运用知识、思想坚定、心胸开阔的人;培养对新事物反应敏锐、对使人类进化的传统价值负责的人。”[8]人文精神是一流大学应有之义。一流大学的标志不仅是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学术,一流的学生,更要有深藏于内的人文底蕴。习近平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0]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作为隐形资源的校园文化和纯洁明净的人文氛围对于学生精神品格的积极影响。挖掘隐藏在冰冷建筑后面的鲜活人文精神,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举办有特色的人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大学精神品格。[9]一所一流大学的彰显在于学校本身对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与涵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形成,不仅具有学校独树一帜的内在气质更要有包容进取的社会品格的形成,即大学人文精神的养成。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养成是建成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如果一所大学没有文化底蕴,是创造不出新的文化来的。一流大学和一般大学的不同就在于此。”[11]

(二)制定通识课程,科学定位人文办学理念

大学文化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是一所大学成就的内在要求,是一所大学立足的理念追求。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或成就斐然都离不开人文教育,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涵养。制定开放的“通才教育”体系,找准自己的定位。耶鲁致力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自身的课程教学,使得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当代社会需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进而在合理的课程设计中努力开拓视野,而这恰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12]我国大学教育必须深化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反对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办学思想,要吸取耶鲁大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精华,结合我国高校发展现实变革。依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学科改革,以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建立多个学科和专业,实现互通有无,使学生在多种专业学习中融会贯通培育人文精神促进自身和谐发展。通过文理互补的课程体系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自身的选择、参与增强对学习的责任感与自我实现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成为全面育人的主渠道,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三)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实现“双一流”目标,就要坚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尊重自己的高等教育文化和环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0]大学人文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实现德才合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0]大学人文教育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起高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大学是培养青年才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其使命之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人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年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13]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高校的人文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张旺.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学—浅析耶鲁大学的教育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2]张金辉.耶鲁大学成就一流学府的经验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7(2).

[3]孙承武.聚焦全球十大名校:巍巍学苑——全球十大名牌大学概况[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66-69.

[4]沈佳乐,姚信.耶鲁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本科教育特色[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5]夏秋华.耶鲁大学:神秘而传奇[J].大学时代,2005(11).

[6]张韦韦.是什么成就了耶鲁今日的辉煌[J].教育与职业,2006(10).

[7]洪银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战略选择——耶鲁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8]陈宏薇.耶鲁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57.

[9]李晞.构筑新时期和谐校园文化需“拿来主义”—美国大学文化对我国校园文化塑造的启示[J].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1]顾明远.铸造大学的灵魂——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3).

[12]洪银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战略选择——耶鲁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13]吕晓芹.大学人文教育的坚守与创新[N].光明日报,2015-05-10.

程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19-0087-02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耶鲁人文精神
耶鲁大学完成“起死回生”初步实验 猪死亡后器官被“复活”
科学大众(2022年23期)2023-01-30 07:03:42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44
Love and politics in The Tempest
外文研究(2021年2期)2021-03-08 08:52:26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 02:28:20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当代音乐(2018年12期)2018-05-14 13:08:43
学农
大学生(2017年10期)2017-10-23 20:09:03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