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州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保障路径探究
刘 佳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在我国,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也不例外。赣州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实际出发,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速构建特大城市的战略构想,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拉开特大城市框架,基本确立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因此,放宽农民工随迁子女中考政策,以此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务工,是推动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从现阶段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形势却很不乐观。很多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或是家庭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不能与同龄的城市孩子一样进入同一所学校学习,或者是在校园里经常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以有效确保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从而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和失学现象严重
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谋生,他们的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跟随他们进入城市生活,以获得父母更多的陪伴和接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农民工子女必然要进入学校开始正规式的学习。然而,我国城市公办学校数量以及教学经费是十分有限的,他们主要是针对该地区的城市儿童而服务的。所以,当大量的农民工子女申请入学时,城市学校由于教学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必然会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难度。同时,农民工子女学习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教师对于他们的教育难度必然要比城市孩子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公办学校对于他们的接收,这使得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和失学现象十分严重。
(二)受教育过程中不公平待遇现象明显
农民工子女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城市,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的户籍都在老家,而城市孩子的户籍和居住地都在城市,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别,就会引起很多不公平待遇现象的发生。比如:对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上学而言,其户籍不在城市,那么其要想同样地享受城市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就是说其必须通过缴纳借读费等方式来弥补户籍的这一缺陷。但是额外增加的上学费用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无疑会是一种负担,部分家庭甚至会因为这项费用而延迟或是阻止孩子来上学。此外,一些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后,常常会被分到带有特定标签的农民工子弟班级,这种明显的不公平待遇现象必然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和学习质量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农民工子女生活方式与城市学校教育管理矛盾明显
从目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方式对于他们的受教育情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农民工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居住场所会经常发生变动,他们经常会从一座城市搬到另一座城市,而这种居住变迁的背后,必然会牵扯到孩子上学地域和学籍信息的改变。而学籍信息的频繁变更,必然会增加城市学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学籍信息的管理难度。因为,学校对于其校内的每一名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安全责任,当其进校或是离校时,学校都必须知情。当农民工子女频繁更换学校时,其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以切实落实其去向,保障其安全,这样一来,必然会增加学校的教育管理负担。
(四)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农民工子女要求
由于城市公办学校招生人数和上学费用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一般都是会选择进入城市专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众所周知,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标准与城市公办学校是有很大差距的,这突出表现在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建设相对来说都比较简陋、教室空间小但学生数量众多、教学设施欠缺、教师水平十分有限等,这使得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并且,如果政府下令取消这些不符合办学标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会导致很多的农民工子女无学可上。
(五)不同地域教育的不同增加了农民工子女学习难度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农民工子女需要跟随父母不断地更换居住城市,也就意味着其需要不断地更换教育学校,而这对于其自身接受教育而言,无疑会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为,在我国,不同城市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安排都有所不同。当他们从一所学校转移到另一所学校时,他们的知识衔接会中断;其次,他们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追赶新学校的学习进度以及补上自己原来的知识漏洞。此外,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他们必须要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相关考试。而农民工集中的省份,人口数量巨大,相应的考试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所接受的教育是远远不能满足其户籍所在地考试需求的。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一般而言,城市公办学校的教学经费都是由政府拨款的,学校办学规模以及接受学生的限度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受教育经费制约的。所以,为了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和失学现象严重这一问题,政府首先必须要加大对城市公办学校的经费投入。其次,政府还要积极健全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法的形式将农民工子女的各项权益确认下来,同时明确教育部门的具体职责,从而切实贯彻落实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有力地推动了赣州市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允许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录取、就读,正吸引越来越多农民到城市来务工创业,为加快推进赣州市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做大、做强、做优赣州中心城区,把赣州市建设成为特大城市及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政府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舆论优势,积极宣传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思想,树立起农民工子女的自信,减少他们的自卑;积极宣传农民工子女自立自强的先进事迹,以有效改观城市居民和孩子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固有印象;积极宣传社会各界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帮扶情况,以唤起更多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心。
(二)积极改革我国现行的入学户籍制度
在我国,孩子们入学与其户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只有户籍在本地的孩子才能进入当地的城市公办学校进行学习。而农民工子女的户籍多留在农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上学进程,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公平待遇现象的发生。所以,要想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公平待遇现象,就必须积极改革我国现行的入学户籍制度。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必须要逐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但这并不是说要一下子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而是说有关部门要一步一步地进行户籍制度方面的改进,比如户籍管理部门可以出台一些与农民工子女落户城市相关的政策,明确指出农民工子女落户的一些实际要求,并保证已达到要求的农民工子女可以顺利落户。
(三)加强城市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学籍信息的管理
农民工子女迫于家庭生计,常常会跟随父母四处搬迁,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涉及到农民工子女的学籍处置问题,其在给城市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的同时,也常常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部分农民工子女因学籍信息遗漏、丢失等而不能及时入学。所以为了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有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城市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学籍信息的处理。具体而言,城市学校应该安排特定的人来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同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学校也应该积极引进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建设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数据库,并积极建立各学校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学籍信息的共享,从而有效减少农民工子女流动过程中学籍信息所产生的阻碍。
(四)大力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建设
现阶段,综合农民工家庭的各种因素来看,农民工子弟学校依旧是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重要选择。所以,针对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差等问题,社会必须要加大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建设的力度。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在加大对城市公办学校经费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投入;其次,社会各界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有关部门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积极进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在大力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对其的管理。
(五)做好跨地域城市教育之间的衔接
在我国,受地域教育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子女不断地变换城市,不断地变换学校,还要面对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考试的严峻形势,这给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所以,针对该种情况,教育部门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跨地域城市教育之间的衔接,从而为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实情况,积极研究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农民工子女可以在所在城市参加考试、全国使用统一的教学教材等等。
近年来,赣州市、县两级政府组织教育、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对城镇学校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五年建设规划的编制进行了充分调研。赣州市政府在2007年编制了《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近期又结合《赣州市特大城市建设第一个五年规划》,制定了《赣州市章江新区学校建设五年规划》,并将农民工子女的升学需求纳入整体教育规划之中,有计划地扩充城市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就学压力。综上,在我国当前社会,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而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受教育权利人人平等。所以,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职能,积极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力度,做好跨地域城市教育之间的衔接等。
[1]刘斌.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2]陈家斌,王守恒.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22(2).
[3]杨润勇.新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当代教育论坛,2016(7上半年月刊).
[4]吴向东.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政策研究,2016(7).
[5]王清志.浅探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教育,2016,7(8).
[6]吴瑞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思路.教育发展研究,2016.10.
[7]陈洪玲,李敏.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2016(3).
[8]汪明.统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16.6.
[9]龚薇,陈卫华.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益保护[J].理论导报,2016(05).
[10]徐洪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保障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分析[J].青春岁月,2016(10).
[11]汤云龙.农民工市民化: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05).
[12]王善峰,郭冬梅.从“接收”到“接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新需求[J].当代教育科学,2017(22).
[13]张璐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一种政策视角的考量[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2).
G
A
1006-0049-(2017)19-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