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在初级汉语短期培训班中的应用调查报告与分析
——以成都美国海外留学中心暑期汉语培训班为例
郑 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成都美国海外留学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极妙国际教育集团共建的“成都美国海外留学中心”,坐落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作为中国首个创新性来华留学项目,“中心”通过与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建立“星空联盟”的合作关系,给美国留学生提供机会,在成都的校园里选修全部英语教授的美国大学课程以及汉语和中国文化类课程,并且学分可顺利转入美国母校。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暑期汉语课程学习的培训班所使用的汉语教材便显得尤为重要。
而事实上,《中文听说读写》(Integrated Chinese)是大部分美国大学中文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之一。因此,该中心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这套教材作为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根据王晓钧的统计,《中文听说读写》在美国的中文教材普及率排在首位。这套教材是由Cheng & Tsui Company出版的,1997年首次印刷。目前该中心使用的是2016年印刷的第三版,相较于前两版,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课程由之前的11课改为10课,删去了第十课“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并将原来的第十一课“Transportation”改为现在的第十课。第一册还配有汉字练习册(Character book),辅助学生练习汉字。
(一)《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内容
该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初级班目前学习的是第一册的内容。他们将在五周之内完成由入门简介和10篇课文组成的全部内容。其中每课均包括词汇、课文、语法、句型,此外还加入了各类英文注释、额外的超纲词汇和文化知识要略。第一册的设计主要适用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旨在让汉语初级班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培养并提升中文口语交际的能力。以下是这本教材的目录,均是按照主题式教学法的方式编排的。具体如下:
Topics Covered:
1.Foundation:pinyin and basic expressions,
2.Greetings,
3.Family,
4.Dates and Time,
5.Talking about Hobbies,
6.Friends,
7.Making Appointments,
8.Studying Chinese,
9.Shopping,
10.Transportation.
(二)成都美国中心暑期汉语短期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的今年这批暑期汉语短期培训班,为期五周,从6月2日到7月8日。一共有三个年级,初级汉语班、中级汉语班和高级汉语班。初级班共有9个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各个大学,其中唯一的一个女生来自Carroll University;六个男生来自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语言学专业;一个男生来自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还有一个男生来自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他们在来中国之前,只有两个学生曾经在其他地方接受过1-2个月的汉语培训,其余七个均是零基础。该中心给他们安排每周每个工作日上午8:30-11:45作为汉语课程的学习时间,8:30-10:00为第一节,中途不休息;10:15-11:45为第二节,中途不休息。每节课均有两位不同的教师交叉上课。此外,每周每位学生还需参加半个小时的office hour。最后,每周还安排了相应的文化课程,例如学习书法、剪纸、太极等等,活动内容相当丰富。
(一)调查过程
为了保证论文的水平和质量,以及数据和论证的准确性,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1.实验法:笔者应用《中文听说读写》教材对该中心暑期初级汉语短期培训班的学生进行了五周的教学实验。
2.问卷调查法:教学临近尾声,笔者发放了问卷并调查了学生对本教材的反馈。
3.访谈法与评价方式:本人对旁听的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其他教师的课堂观摩和学生对教材的评价以及自己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教材上的问题等各方面,搜集并了解了该教材的应用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发放了9份问卷并调查了9位学生对本教材的反馈,两天之内一共收回9份有效问卷。笔者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教材本身是否有缺点,教材的难易度,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学生提出的其他意见等。据此,笔者从调查问卷当中看到了如下问题:
一、7个学生认为这本书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的,只有一位同学认为没有缺点,一位同学认为有很多缺点;对于4个学生来说,这本教材十分困难,还有三个同学认为不是很困难,剩下两位学生认为不困难;此外对于绝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听和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本教材的其他要求,要求最多的是给到更多的例子,其次是及时更新和多样化的练习题,最后才是加入更多的图片和英文释义;在最后的自由建议部分,只有一个学生认为本教材很好,其余8位同学都有不同的意见,例如需要更多拼音、图片、汉字练习、语法释义、例子以及及时更新等,这些都与上述表格的调查互相补充。
事实上,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笔者总是听到学生抱怨进度太快跟不上节奏。《中文听说读写》的课时数安排与美国大学学期的学时特点基本相符。一般是6周为一个学期,这本教材一共11课,本应该在15-16周左右完成,而现在却要在5周之内完成,十分不合理。初学者入门本来就困难,在入门阶段的学习,比如拼音、笔划、偏旁部首等部分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目前初级班的学生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学习时效不充分,基础知识也就难以打扎实;长此以往,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有质的突破。
除了调查问卷,笔者对旁听的其他教师和学生还进行访谈,通过其他教师的课堂观摩和学生对教材的评价以及自己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教材上的问题等各方面,搜集并了解了该教材的应用情况。
首先,笔者邀请了该中心的暑期汉语短期培训班总负责人前来听课。该负责人总共听了三次,每次40分钟左右,听后当天即交流心得与看法。她指出:“这本教材让学生感到压力大,无聊甚至厌学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课程的主题并没有多大的实用性,且安排不合理。例如第九课shopping应该安排在第三课左右,而不是等项目都快接近尾声了才来学习如何出门买东西。这些来中国参加项目的美国学生时间很紧张,不熟悉情况,买东西这种日常最基本的对话就该放在前面。还有studying Chinese这种主题不适合初级汉语短期培训班,他们才几周的时间,很难全面了解到汉语的各个方面,所以实用性也不大。”
笔者还邀请了在该中心实习的老师听课,总共两次。该实习生反馈到:“学生的课堂情绪不高,到课程后半截就懈怠了。虽然任课老师已经激励设计了游戏环节来调动大家的氛围,但是效果不明显,可能是课本内容陈旧造成的。这个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社会,课本内容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要更新,甚至一幅图片都需要仔细斟酌才能印刷在书本上。”
由于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都是在美国完成的,内容也十分符合美国学生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在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个方面,尤其突出。例如,《中文听说读写》在课文的对话都是非常符合日常交际,内容场景都设定在美国,减少了学生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语言环境而产生的厌学现象。但是,这本教材本身的缺点以及此类暑期短期汉语培训班在选用教材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材应该及时更新。在这个迅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大背景下,一成不变或者变化缓慢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相应的出版社和编写人员应该及时更新书上的题材、内容和图片等。例如,教材第九课:买东西。课文的对话是这样的:
(李友在一个商店买东西,售货员问她…)
售货员:小姐,您要买什么衣服?
李友:我想买一件衬衫。
…………
李友:也不错。一共多少钱?
售货员:衬衫二十一块五,裤子三十二块九毛九,一共是五十四块四毛九分
李友:好,这是一百块钱。
售货员:找您四十五块五毛一分。
对话还涉及到了“分”这个人民币已经淘汰了的单位,如今在现实生活当中已经不会使用了,很多人甚至都在网上购买商品。因此,书本上的相关内容都应该及时更正使其与时代接轨,而不是脱轨,否则完全违背了培养交际能力的宗旨。
其次,教材的内容上多少,怎么上,都应该根据时间来决定。明明只有5个星期的时间,却要完成15个星期的课程内容,这是不合理的。盲目的赶进度,只会适得其反。学生应该对所学的内容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和预习,而不是一味地跟着老师打快板。例如初级班的一个女学生,明显在第二周周考的时候拖了全班的后腿。只考了43分的成绩,就是因为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虽然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是也记不完当天的所有新词和语法。此汉语短期培训班只有五周,每周五都有小型测试,此外还在课间穿插了很多中国文化课的学习,那课本内容就应该缩减。五周可以只上五个单元,前提是每个单元都学得扎实,才能为以后升上中级班打下牢固的基础。
最后,教材的编排还应做以下几点调整:1、增加多样化的例句和注解。汉语初级班的美国学生需要这些例句来强化新学的语法和句型。本教材一个语法点一般是3到5个例句,但是有些语法点比较复杂,可以增加到7到8个。如此,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例子里面充分把握该语法点的用法和特点;2、中英翻译需要更加考究,而不只是机械的翻译汉语表面的意思。例如,“下个星期”的释义居然是“the week below”,而在单词表里“下个”释义为“next one”。学生在此处就产生了巨大的困惑,直接在课堂上表示“below”这个翻译相当不地道。3、更多的插图和练习题。这一点也是很多学生所喜欢的。在他们眼中,插图可以更好地帮助认知生词、短语和语境,仅有的插图根本不能足够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题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在初级汉语短期培训班中的应用情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反思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在今后的短期汉语培训班的教材使用和选择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汉语学习者的交际需求、学习阶段、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到这套教材在趣味性和时效性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中文听说读写》在成都美国海外留学中心暑期汉语培训班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对今后相关机构选用教材、编写教材、教学大纲安排等有所启发,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1]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2/11-05/4300772.shtml.
[2]王晓钧.美国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郑瑾,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H
A
1006-0049-(2017)19-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