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对于音乐表演艺术而言,只有通过不断的创造和发展才能获得更多的进步。而音乐表演这种艺术形式自然也离不开创造,创造性往往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去唤醒我们内心潜在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精神领域去创新更多的音乐作品,要赋予音乐表演作品更多的生命力,从而使它变得鲜活起来,去吸引更多的欣赏者。
音乐表演离不开对音乐进行创造,而在整个创造的过程中就需要音乐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醇厚的文化底蕴,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谱写出更丰富的音乐内容,慢慢迈向成功。所以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文化修养,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比较理想的音乐表演作品。
创造力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若想创造出一部满意、优秀的音乐表演作品,就需要创作者本身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或者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学生无法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其很大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想象力,因为只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帮助创作者产生更多的想象力,而现实的生活经历就可以赋予音乐作品更多鲜活的生命力,可以和观赏者产生共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去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创造音乐艺术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音乐文化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开始慢慢提高,紧接着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
首先,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学起。尤其对于音乐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好音乐的节拍、节奏,还要具备基础的乐理知识,具备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才能再此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去逐渐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他们才会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去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歌曲《儿行千里》是刘和刚在2002年发表的一首作品,歌曲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儿子对母亲却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所以歌曲本身是被亲情、母爱所包围的,但如果学生本身并不了解这首歌的情感和意义,那就无法诠释好这首作品的内涵。为此教师不仅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让他们可以有感情地去表现这种歌曲。
创造性思维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需要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去正确地引导学生,比如在课堂上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对他们的音乐想象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例如《黄河颂》这首歌的节奏就比较鲜明,且旋律句法也比较押韵,不仅需要宏伟的气魄,还需要声音的运用非常饱满。而这首歌不仅仅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学生对作品的精神内涵有着深刻的体会,而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增加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并增加他们的想象空间,当学生的想象力慢慢变得丰富起来,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比较容易一些了。
在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识谱能力、理解作品的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此之外,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教学活动实践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音乐活动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感悟,这样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适当的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音乐演唱活动,让学生通过上台演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奖励,并鼓励他们试着去对音乐进行二次创造。所谓的二次创作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演唱的歌曲进行一些改编,无论是对歌词的改编还是对旋律节奏的改编,都能唤醒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了,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音乐表演经验,丰富自己的音乐情感思维,最终提高音乐的表演水平和创造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需要教师进行反复研究、实践和改进,才能让学生获得这种宝贵的创造性艺术。而教师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也要在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要开展一些音乐表演活动去培养他们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1]薛瑞芝.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研究[J].音乐时空,2016(01):102-103.
[2]钟家明.高校声乐教育创新研究[J].华章,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