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旅游职业学校
学生一开始对学钢琴怀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了几年钢琴后会惧怕弹钢琴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钢琴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教学兴趣的培养,教学过于正规化,错误地把技能、技巧练习看成钢琴教学的唯一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成功的喜悦,也没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导致学生极端不愿学钢琴。
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想要学好钢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增加,长时间练琴时注意力会分散。因此,作为钢琴教师这时就要在钢琴教学中逐渐地摸索、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弹奏“E”(音名)学生唱“mi”,并以最快的速度在谱表的相应位置上指出,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许多钢琴教师在为学生选取乐曲时以自己的审美为准则,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让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钢琴的乐趣,也就无从谈起音乐的美之所在了。所以,教师在教授钢琴时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弹奏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把练习曲和乐曲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要为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提供表演的平台,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但在生活中由于表演场地的限制,再加上钢琴体积大,并且比较笨重、不易携带等因素,使弹奏钢琴的学生的社会演出量会随之减少。因此,钢琴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表演舞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也可在亲戚朋友面前给学生表演的机会,或在学校举行一些面向全校的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这些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让学生在光鲜的舞台上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巧来积极地表现音乐。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在弹奏一首曲子时,可以让学生弹奏旋律,教师弹伴奏;也可以让学生弹伴奏,教师弹旋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声部互相呼应,要把每一声部区分开,并能清楚地弹出来。
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我们必须认真地审视曲谱,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绪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例如,在学习巴赫的作品时,在弹奏之前,我们应带领学生学习巴赫作品的特点,正确分析不协和音程的处理方法。巴赫的作品具有内在精神体验的静谧,弹奏时需要十分节制,这就是巴赫与现代作品不协和性处理的不同风格要求。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我们要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联想,使学生走入乐曲意境之中。例如,在弹奏《庆翻身》一课时,我们就要带领学生正确地感受每一乐句中所描写的音画,并走入情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深刻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所有的力度都与音乐有着内在联系,不要只让学生呆板地弹奏出强弱的变化,而是要走入音画中真情地流露,这样的音乐才能深入人心。
音乐好像我们动情地朗诵一篇文章,这就是音乐的语言。
在第一个乐句中,要注意力度的走向,乐句的力度造型大体可分为三种:(1)< >可形象地称之为“橄榄形记号”;(2)<渐强;(3)>渐弱。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音乐的表达,强调音乐强弱变化中的情感,这样,旋律就不会显得平庸和死板,音乐也就变得生动、形象了。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应重视兴趣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我们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意技巧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在钢琴弹奏的领域中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