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柱
江苏模特艺术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6
绝境中的人性、理性与神性
尚玉柱*
江苏模特艺术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6
2001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凭借其小说《少年派的奇幻飘流》荣获了布克奖,并在此后一年中,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部小说引起了电影制片人吉尔·内特的关注,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后来,他们找到导演李安,并聘请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卫·马戈(《寻找梦幻岛》编剧)来进行改编。2012年这部拍摄了四年之久的电影终于上映,并于2013年一举夺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四个奖项。
这部拍摄过程艰难、呈现视觉效果震撼的3D大片,基本遵循了原著的叙事结构,即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在书中,已经是大学教授的派在对来访的作家讲述了他少年时的一个亲身经历,不过看起来派似乎是在讲一个故事,但是通过这个故事,让作家感受到他经历的残酷现实。同样,导演李安也在用电影对观众说一个故事:17岁少年与猛虎在海上飘流227天,终于在墨西哥海湾被救的故事。但是在这个看起来奇幻莫测的飘流之中,隐藏着残酷的现实——不仅有少年要与大自然搏斗,独自生存下来的残酷,还有令人不想面对的人类自相残杀的真相。
在影片中,少年派与全家一同从印度移民到加拿大去,途中他们经历了一场海难,全家只有派一人跳入救生船逃生。之后,派与一只老虎、一只瘸了腿的斑马、一只鬣狗、一只猩猩同坐在救生船上,在大海上开始漫无目的的漂流。影片中,狂怒的风暴雷电平息了,大海一望无际美不胜收。但是这种平静与美好只是一种短暂的假相,很快现实就暴露出残忍的本相来。结果,受伤的斑马和猩猩被鬣狗扼杀吃掉,而鬣狗最后成了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的食物。剩下来的就是老虎和派,派不杀死老虎,他就可能被老虎杀死,于是船上的派与老虎对立起来。但他最终选择驯服老虎,让老虎陪伴他直到受到人类的搭救。这时老虎头也不回的消失了。当幸存的派向人们讲述这个故事时,受到了质疑:派说母猩猩因为抱着飘浮的香蕉而在海上得生,可是香蕉飘浮在海面上与常识不符;另外派被搭救后,根本没有人在岛上发现他所说的那只老虎。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个故事,于是派又讲了另外一个版本。派跳入救生船,后来又有一个水手跳了下来,结果水手跌断了腿;接着凶狠的厨师与派的母亲也先后上了救生船。在之后几天的瓢流中,因为饥饿,厨师杀死了水手,以他的肉充饥。当厨师把魔爪伸向派时,母亲将派推向与救生船相连的木筏。结果母亲被杀害了。这时猛虎出现了,他吃了厨师,后来,派与猛虎一同飘流,直到得救。派问人们,这两个故事你们相信哪一个?人们选择了第一个。
在第一个故事中,人们的质疑理由之一是:没有发现派所说的老虎。那么一个大块头,不可能在岛上无故消失,以至于没人看到或者听说有一只老虎。如此说来,第二个故事中的老虎怎么解释呢?于是,第三个故事显露出来。真相是在厨师吃掉水手和母亲之后,少年杀死了厨师并吃掉了厨师以及已经被厨师杀死了的自己的母亲。这种更加残酷现实,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中,都没有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它隐含在诸多相互矛盾的情节中,通过一些细节,启发人们思索和探究。那么,派为什么要不断说到老虎?老虎到底是否存在?
我们还是回到电影情节本身。电影中的少年、猛虎、鬣狗、斑马与大猩猩,表面上看是人和动物在海上历险,其实存在很多隐喻。如果斑马代表水手,鬣狗代表船上的厨师,母猩猩代表少年的母亲,那么猛虎代表因饥饿失去理智的少年。少年与猛虎是共存的,它表明少年在飘流中人性与兽性的共存。救生船上并不一定真的有只猛虎,在飘流中,年少并笃信宗教的派开始并不敢也不愿意杀人,他对厨师残杀同类并吃人肉的状况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当母亲为了保护他而被杀害后,他的愤怒激发出他本能的兽性,他杀死了厨师,为了活下去,他也不得不吃掉厨师,甚至是母亲的尸体。猛虎帕克是他本能中兽性的代表,在茫茫海上独自生存,人只有不顾一切,才能战胜困难。派与帕克的相依相存,是他的人性与兽性共存的外化表现,他与猛虎保持着距离,并试图驯化猛虎,表明派在艰难的环境中必须以本能的力量去搏斗,同时又要以提醒自己不能完全沉沦于兽性而迷失人性,这种做法,恰恰是人的理性精神的光芒。
少年派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他对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有兴趣,并试图遵守教义,以净化灵魂,达到纯粹的境界。但是三种宗教主张是不同的,有些说法还相互排斥:印度教信仰多神,而伊斯兰教对饮食禁忌,而基督教认为人有原罪,要拯救人们于那些原罪。在少年派看来,“印度教是不留胡须的基督教徒,伊斯兰教是留胡须的印度教徒,基督教就是戴帽子的伊斯兰教徒”。于是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小小年纪却带着白色头巾的派一天五次虔诚做功课的场景。在平静的现实生活中,派可以通过严格地要求自己来达到宗教信仰的要求,但是在海上独自飘流227天,派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与信仰之间的冲突?电影中,派在饥饿和活下去的强大动力下,他和理查德.帕克都选择食生鱼肉,这与他的宗教信仰冲突,但是对信仰的虔诚除了有某些形式的体现外,更有超越形式的体现。派在饥饿中迎来了飞鱼的到来,他高喊“毗湿奴你化身为鱼,拯救于我!”是的,信仰是为了人的生存,源于内心的深信则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果这一切都是上帝的考验,那么生存下来而不迷失自我,则是对信仰最大的坚持。少年派面对恐惧和灾难,生与死的考验,靠自己的努力活下来是对信仰的坚持一种最高表现。
电影以明艳温和的色调、柔美神秘的音乐、简单明晰的故事、时隐时现的哲思指引观众挖掘故事背后的奥义。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海难”时,如何在绝境中平衡人性与兽性,把持理性与本能,度过苦难,经历考验而通往人类追求的更高境界,这正是《少年派的奇幻飘流》留给我们的思考。
尚玉柱(1971-),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江苏模特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J
A
1006-0049-(2017)19-0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