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研究

2017-01-29 20:28:25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刘 雅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研究

刘 雅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一、深刻认识到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不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步入网络时代,学校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前沿阵地。面对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更加紧迫[1]。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及时对问题进行研究、改正。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缺乏创新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辅导员,经过了大学及研究生七年的学习,这样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创新,课堂上依然只是每年每届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者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样照本宣科的课程设置方式并没有真正的使学生从思想上得到升华[2]。学生们为了所谓的点名、签到去上课,课堂上可能更多的是针对这门课的老师,讲得好的,回应多一些,对于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学生们普遍反映的便是,去了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去“翻墙”,反正最后的考试都是要临阵磨枪,狂背两天自然会通过的。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普及,但把文字从书本搬到大屏幕上的多,然而真正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很少,照着PPT进行读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大多用文字、图片、影视进行教学,但很少能够通过歌曲、故事、参观进行思政教育;教师们照搬照抄、机械授课,而忽略了学生们愿意听那些接地气的课程的心理。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精神,从前人留下的文化和智慧中汲取推动社会进步的养分,向往美好、追求美好,使社会向着文明、和谐的方向不断迈进。学生们都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有哪些,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四大名著,他们的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被列为四大名著?为什么不是五千年浩瀚历史中的其他书籍?学生自己不会思考去问,同样老师也没有去讲。也正因为如此,应试教育、高分低能被诟病多年,“钱学森之问”更是振聋发聩。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生态受到了功利的过度污染,缺乏独立的科学精神,由此遭遇大楼拔地而起大师却越来越少的尴尬局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当学生那么多年,之前可能也只是有一些体会,但是从学生的身份转变成老师,站在教师的这个角度,却也是看到了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学中,基本都采用大堂课,一二百人的课堂,学生很多时候得过且过,猜测老师不会点名,因为时间有限,人多,老师一般也不会在课堂上进行全体点名,几乎可以总结一下课堂的上课出勤率高的就是那些不得不去上课的同学,积极的好学生为了拿奖学金、入党(学而优则仕,大部分入党也是奔着当官去的,思想上入党的不多)、学生会的干事等,不喜欢不爱听的逃课、睡觉,并没有达到上课的目的和效果。当前,厌恶思想政治类话题崇拜美式政治“民主”似乎已经像瘟疫一样在到处传播,这些我们通过网络上思想政治或意识形态类文章的评论可见一斑。思想政治、精神文明类工作本是铸魂工程,何以如今出现逆向发展的怪相,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者认为根子首先出在我国思想政治类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的巨大缺陷。

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现在步入工作岗位,一路走来,我觉得现如今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基本相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来应该是源头活水,如今很多青年觉得学习这种学科毫无意义,这种现象应该值得各大高校的老师深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原本很经典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广大青年眼中无用、浪费时间的东西,讲解的时候只是最纯粹的理论,并没有将这种理论变成普通百姓也能听懂的语言,使所有人认可接受的东西,高深复杂的理论只能让所有人敬而远之,觉得和自己不相关。本来在每个人身边时常发生、运用、体现的世界观、方法论,离大家不是近了反而远了,不论授课方式还是传播的形式都让学生们不喜欢也就毫无争议、无可厚非了。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有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是一个受人崇敬的群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并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现如今,物质的思想越来越严重,有些教师只顾眼前利益,只顾私人利益,并没有将“教育”二字挂在心上。为了从课题中获取利益,不惜在各种横向、纵向的课题中谋取利益,打着科研的幌子而中饱私囊,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将自己的研究生作为自己赚钱的工具,其实他们的学识未必有多高深,很多研究都是一拍脑门的想法,不是科班出身的“海龟”根本不懂教育的理念,到高校直接当教授、学者,这样的结果很容易使学校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这些人其实并不一定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但教师这个群众的生态的的确确受到了负能量的感染,思政课教师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也难免受到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及发牢骚、泄怨气等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各种负面影响的全线冲击,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对西方政治经济学讲授的偏好,在加上网络推手的政治舆论偏见,本身认识不清、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思政教师思想根基就会逐步动摇、瓦解。同时,由于思政课内容存在的缺陷和教学手段、方式落后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教师质量不高以及部分高校对思政课轻视的实际,可以说,大部分思政课老师并未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有客观认识和深刻理解,由此大部分对党的领袖、党的奋斗历史、党的理论正确性缺乏感情,决定了他们无法使学生接受准确的党史国史,对思政课程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效延伸和发散,给学生捧上精彩纷呈的精神盛宴,收到预期的思想宣传教学效果。

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及途径

在新形势下应该进一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为高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使高校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摇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学生,深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能够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师生为本,明确教师作为宣传的引导者,学生作为宣传的接受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把他们的利益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满足他们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多方面的需求。

抓住关键点,就是把宣传思想工作建立在机制和制度上,如听课制度、班主任下宿舍制度、师生座谈制度等[3],来保障确实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落实到位。学校及学院可以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通过走访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中对思政方面的认识,在实际中善于抓典型,通过特例来教育师生,起到引导及推动作用。同时也要求领导干部做师生的表率,自身也要有闪光点,以此来教育师生,感染师生。校园中经常去播放一些国内外的热点,迎合学生们的主体思想潮流,做好大的方向指导,使学生不至于走偏,不至于随波逐流。

(二)高校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提高自身的思想建设素质,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能力。学校应大力支持举办宣传干部的培训班,组织学校宣传工作者开展学习培训和调研考察,不断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政治思想修养和业务技能水平[4],二级学院也应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思想进修的课程及讲座,使自身的思想素质逐渐的得到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水平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校的教师无论是从政治还是思想,从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来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当前还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作风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办法[5]。

(三)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在当前高校课堂中,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素质活动和创建网络等诸多方面[6]。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等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通过网络建设来从大局上控制学生的思想方向,不至于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不利形势的冲击,通过网络的建设,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同时也注意舆论引导,积极宣传正能量。

现如今,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的想法很多,点子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去琢磨并猜透他们的想法,在“翻墙技术”十分盛行的今天,不能确定学生得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学生在接受错误讯息的引导下容易形成错误的观点,从而容易发表错误的言论,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无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对学校乃至国家都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所以要加大网络舆情的监控力度,提高对网络言论的管理。如今,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网络直播”,学生们会将自己的“大事小情”,大到竞聘演讲小到吃饭聊天,都会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样可以改变平时的教育方式,用“直播”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一个小小的“直播”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乐趣,在“直播”中将与时俱进的时事政治传输给学生,用学生能够接受、善于接受的方式来接受正向思想。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当前高等教育不断登上新台阶,保证高校学生在思想上不受社会危险势力的冲击,使学生积极响应国家主流思想,健康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宣传的当务之急。

[1]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2]王丽霞.论高职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项进.论高校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1.

[4]任蕾.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3.

[5]寇清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研究综述[J].理论学刊,2012.

[6]朱孔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12.

G

A

1006-0049-(2017)19-0107-02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