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传播探析*

2017-01-29 20:28:25马高曼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社会化传统媒体

马高曼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传播探析*

马高曼*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公民新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的90年代,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兴盛,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广泛的应用于公民参与新闻的活动。现阶段对于公民新闻没有准确的定义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的参与性、交流性、共享性与社区性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公民参与新闻传播、新闻事件的门槛降低,逐渐成为新闻发布主体的“公民记者”。博客、播客、映客、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日益壮大,为公民新闻的衍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公民新闻的传播环境

(一)理论环境

公民新闻在民意表达上满足了民众的言论自由权力。只要不触及法律,公民便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及新闻事件。新闻自由理论的发展激励民众通过实践维护自己的言论权力。新闻自由的理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由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我国学者基于现实国情研究,将这一理论不断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外延。①公众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行使这项权力,自由表达意愿的同时,并且能实现互动以及进行舆论监督,凭借现代传播技术和工具,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主动参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自由言论的发展,有效改变了传统媒介时代,普通民众处于大众传播最底端的现状,为公众主动参与新闻发布与传播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技术环境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赋予了公众新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模式。以2002年博客正式进入我国开始,现阶段我国公民主要利用微博、微信及社区贴吧等平台发布自己采集的新闻信息。大众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混编的形式进行传播,将自己编辑的新闻发布在朋友圈内,对于新奇或者大型事件,传播效果更是显而易见,能够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信息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

(三)社会环境

社会民主政治的逐渐完善,给民众自由表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年来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给公民带来了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者遍布各个阶层,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民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公民新闻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声音构成,生动活泼、百家争鸣、草根新闻的舆论生态代替了过去主流媒体唱独角戏的形态,为我国公民言论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四)媒介环境

传统媒体发展的不足无法满足公众需求。传统媒体受到体制、制度等方面的约束,无法真正的为民发声,报道的内容也会出现同质化的问题。传统电视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要控制舆论导向,对于牵涉到高层或者关系厉害方的不利新闻会避而不谈。因此,民众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传统媒体传播的单一新闻,他们利用社会化媒体,积极主动地追寻事件的真相,代替传统媒体不能延伸的领域,揭露社会上真实存在的不公现象,传播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

二、公民新闻的传播价值

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是自下而上的,人人都可以制造信息,人人都可能是“公民记者”,公民可以自由发声,主动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与传播。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平台,公民能够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有助于公共领域的良性建构和促进媒体之间的合作。公民新闻的传播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捕捉第一手新闻信息

新闻具有一定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在社会化媒体的时代,公民新闻依托数字技术,具有超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相对于传统媒体,公民记者能够弥补了专业记者的不足。公民根据眼前发生的事件,及时记录捕捉新闻事件进而传播,能够迅速的将信息传播出来。例如2015年1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的爆炸事件,公众通过手机拍摄微视频以及照片在第一时间将这场重大新闻事件传播出来。视频中火光烟消弥漫,轰隆的爆炸声犹如身临其境。在突发事件面前,公民新闻弥补了专业媒体在时间、地点上捕捉新闻的不足,公民所做的视频与图片资料成为难得的一手资料,同时也为专业新闻媒体的报道提供了线索。

(二)与媒体进行紧密的互动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早期的表现形态是网络评论。网民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跟帖、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近期发生的事件尤其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评论,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从而对专业媒体报道的事件进行持续的关注与跟踪式地爆料。近几年许多引起广泛热议的新闻事件大多源于网络,2016年1月,一段名为“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热传,公民记者拍摄了女孩怒斥黄牛的完整过程。视频一经发出,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网友众说纷纭,有的网友为女孩的行为点赞,有的网友透过视频剖析出事件背后的真相。网友与网友之间,网友与媒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快了这一事件的进程,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在短时间内对此事件作出了回应,票贩子也被公安机关抓获。虽然是一个三分钟的视频,却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网友的推波助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看病难”的现状是公民能够深刻体会的,所以会更加关注此事件。网民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因某种限制不能覆盖的盲点,也促进了公民新闻报道逐渐走向深入。

(三)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舆论监督一直是传统媒体认真履行的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步伐艰难。在社会化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公民新闻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变了受众的被动接受信息状态,公民已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中来。受众不再受到媒体所设议题的限制,而是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自行做出判断。舆论监督新闻成为公民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舆论监督做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3月山东“辱母杀人案”无疑成为当月的热点,《刺死辱母者》一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后经过各大网络媒体和商业门户转载、传播后,引起了各方巨大关注。网友自己发帖,转载相关文章,法院以及高级执法部门都感受到了来自舆论的压力。同年6月24日,二审宣判结果于欢的由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5年。正是因为公民新闻成为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事件能够加快解决,相关人员也能得到应有的处罚。

三、结语

社会化媒体时代为公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话语空间,公民在自媒体时代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接受者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新闻互动中。社会化媒体在理论、技术、社会和媒介等方面给公民新闻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公民新闻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也打破了专业媒介构建的媒介环境。

然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日益发展,公民新闻真实性与道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公民新闻的规范及监管需要我们予以重视,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与制度进行规范以及培养“公民记者”的媒介素质,从而构建良性的传播模式,为公民新闻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 注 释 ]

①刘建明.新闻自由的其中权利[J].新闻爱好者,2001(03).

[1]刘建明.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J].新闻爱好者,2001(03):12-13.

[2]张通生,张洁.自媒体公民新闻成因及特征[J].青年记者,2011(27):98-99.

[3]刘茂华,张秋鸣.公民新闻传播的现实价值[J].新闻前哨,2011(02):50-52.

[4]唐卫岗.浅析微博时代公民新闻的传播[J].视听,2012(09):44-45.

[5]原茵.新媒体视阈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文化初探[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5(05):73-76.

[6]刘学义,王一丽.美国的公民新闻网站与公民媒体[J].新闻爱好者,2009(15):68-69.

[7]时宇石.论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J].潮海大学学报,2013(1):119-122.

[8]庹炼.公民新闻的传播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

[9]林佳.公民新闻的传播价值与发展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3.

[10]刘锦锦.华中师范大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016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县级媒体的舆论转型——基于区域传播理论的研究(SJLX16_0345)的最终成果。

马高曼,江苏新沂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19-0031-02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社会化传统媒体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传媒评论(2019年10期)2019-06-05 09:26:0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7-09 0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