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和探索

2017-01-29 19:05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林州村级集体经济

王 军

中共林州市委,河南 林州 456500



新常态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和探索

王 军*

中共林州市委,河南 林州 456500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强和创新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林州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激活资源要素,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成功入选河南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试点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更加牢固。

新常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坚持党建引领,狠抓“队伍发展”

林州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狠抓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带头作用。注重“选”,配强村级班子。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从专业大户、企业骨干、高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等人员中,选配优秀人员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着力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人才队伍,力争达到用好一个人,激活一个班子,带富一个村的效果。注重“育”,抓实人才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方针,实施“强村育才工程”,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农村骨干人才到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地区挂职学习;通过开展“封闭式”培训、“大讲堂”培训、“菜单式”培训、“切磋式”培训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掌握致富本领,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赴江浙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发展理念,达到选树标杆,对标发展的目的。注重“留”,畅通关爱渠道。农村出人才,但留不住人才。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探索建立了农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定员、专职定责、结构定酬、严格考核”等方式,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绩、奖、罚相统一的机制,使农村干部向“主业”转变,向“专职”转变。注重“帮”,选派人才驻村。依托红旗渠国情学院,大力开展“名誉村长”活动,聘请关心关注林州乡村发展的优秀企业家人才、专家学者等担任行政村“名誉村长”,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开发、专家顾问、资金扶助等结对形式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村企互助共赢”。实行“后备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科级干部挂联帮扶工程”,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山区偏远村、工作后进村、贫困落后村、重点项目村挂职锻炼,以3年为一个周期(整治一年、巩固一年、提升一年),实现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

二、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多元发展”

明确了村级集体经济以村级自主发展为主,政策引导为辅的原则,鼓励引导各村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突出自身发展优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对城乡结合部、镇区所在地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村,通过大力发展门面房摊位租赁、商户管理服务等形式进行创收。如临淇镇临淇村,仅商户垃圾处理费、摊位承包费、集体土地租赁费这三项村集体每年收入就达120多万。对于条件便利,适合招商引资的村,通过引进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像横水镇上台村、合涧镇郭家园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土地租赁费和税收返还款可为村上增收几十万元。对于村集体废旧企业利用率差的村,通过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像陵阳柳林村、东姚老里沟村等通过盘活废旧厂矿为村集体增收。对山林、生态等资源比较丰富的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或坡地经济,提高特色资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像姚村水河村、城郊乡魏家庄村、河顺井上村,通过发展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村,加强土地流转增收,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于村级底子薄弱,没有发展潜能的贫困村,采取以乡镇(街道)垫资出利为主,建设光伏项目、标准厂房,购置门面房、兴办专业市场等手段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突出产业优势,加快“特色发展”

根据不同区域和经济特色,因村制宜,因村施策,结合林州优势特色产业,发挥品牌优势效应,大力推进特色增收。

放大旅游品牌辐射效应。目前林州拥有包括国家5A级旅游区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在内的“国字号”品牌25个,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我们不断推动全域式旅游发展理念,让全体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以村集体为主导,抱团连线强村富民发展乡村旅游模式正在快速发展,打造了以柏尖山、五龙洞、洪谷山、石板沟、万宝山等10余个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100余个旅游村庄。如石板岩镇桃花洞村,原来该村非常贫穷,通过实施“桃花别苑”特色旅游项目后,全村138户与太行大峡谷旅游公司签订协议,让群众“吃旅游饭、干旅游活、挣旅游钱”,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创收20余万元。抓好建筑品牌富民效应。林州建筑全国闻名,先后获得“中国建筑之乡”和河南省唯一的“建筑业综合改革试点市”荣誉称号。建筑业作为林州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我们借助建筑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和返乡创业经济,一大批优秀的外建企业和企业家,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人脉资源、项目资金引到了林州。截止目前,农村外出经商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带经验回村创办、领办集体经济实体达800余个,60%左右的村庄已经或正在享受外建品牌带来的红利。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企业369家,市场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50多座城市。抓好特色品牌带动效应。结合坡地经济发展,我们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特色品牌,将“边、远、小、散”的农业经济转变为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培育壮大了生猪养殖、家禽、核桃、小杂粮、中药材等五大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具有林州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拥有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00多个,特色农业年产值43.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1.8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5万余户。先后成功申报东姚洪河小米、东岗核桃、东岗花椒、茶店太行菊、茶店柿饼、茶店山楂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了东姚小米、太行菊、冬凌草、林州核桃、花椒等一系列农业品牌。

四、强化要素保障,助推“引擎发展”

林州市提出了“1+20+N”(林州市+20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多引擎发展理念,鼓励全市各级各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农村“一事一议”、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业发展等涉农项目涉农资金,优先、集中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通过项目资金捆绑,形成合力,发挥乘数效应。如横水镇焦家湾村从群众手中流转出来200多亩土地建设生态园,并将上级部门给予的荒草坡项目、公路项目、绿化项目整合到生态园项目中,使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几十万元。巧用奖补资金。实施重奖策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奖补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快的村和消除空白村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通过实施奖补政策,引导社会资金集聚,激活各类要素潜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农村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活用现存资金。据初步统计,林州市542个行政村,账面资金达2.9亿元,但受政策限制和干群思想的禁锢,现存资金几乎没有达到有效使用。下步我们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将有集体经济留存的村联合起来,探索稳定可靠的投资模式,将富余货币资金投资到能带来良好收益的资产、项目中,以赢取稳定收益,达到保值、增值效果。撬动银行资金。创新政府投资引导机制,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放大效应、融资担保平台增信作用和保险行业风险补偿功能,撬动银行信贷投放。像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光伏增收项目,由各乡镇独资成立以建设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公司,由市城投公司作为担保主体,建成总装机容量约46兆瓦的光伏产业项目,初步测算可撬动银行资金近3个亿,项目建成后村村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年增10万元的目标。

通过不断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林州市村级组织实现了“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的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基层党组织正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1]林州市志[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2]崔伟华.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N].中国经济时报,2012.9.

[3]陈炳荣.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J].桐乡通讯(网络版).

[4]白常顺.创新“边角经济”增收模式,破解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发展难题.东平县委组织部.

[5]遵义县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与思考[EB/OL].人民网,2015-1-16.

王军(1971-),男,汉族,河南长垣人,在职研究生,中共林州市委,书记。

F

A

1006-0049-(2017)11-0218-02

猜你喜欢
林州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迷情大丽花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袁湖村的“1+X”村级民主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