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2017-01-29 16:16平爱红
山西青年 2017年20期
关键词:林业大学心理学心理健康

平爱红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平爱红*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当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改革势在必行。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实现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回归、内容完善、途径多元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特征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主要有三个特征:(1)重视人的积极因素。具备积极的力量是支撑人类活动的重要条件。积极心理学侧重对人的积极价值引导,例如通过健全的心理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系统的积极健康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从而更高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2)致力于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回归。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而且还是侧重积极心理学的知识体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实现了心理学系统价值,通过心理教育让人们树立相应的积极品质等,从而让心理学回归本质价值。(3)侧重对问题的积极解释。问题的产生是人对事物探索与创新的体现,积极心理学认为问题本身不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会阻碍人的健康品质的形成,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充分发挥人的良好品质的过程,例如积极心理学认为同对问题的积极解决可以有效的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能够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经验,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问题: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开展三十余年,对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不幸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大学生害人害己等恶性事件逐年增多,而更多的被我们认为属于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校期间也没能抓紧时间、努力求知、奋发向上。其实,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大学生没有积极的生活与成长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与努力的意义。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此束手无策,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还是以消极目标为主,以解决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主要工作,重在筛查心理问题、诊断心理疾病以及对其进行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问题”为核心,教师以解决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方式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消极的一面,甚至没有问题的学生也会查找自己消极的一面。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式,而对自己的积极品质不予关注。这种以消极目标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忽视甚至无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目标的存在和其巨大的价值,无法养成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无法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1]。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偏差必然带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狭窄。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各种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和矫治上,如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社交障碍、人格障碍等等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上,而对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需要鲜少思考与研究。

彭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否贴近生活”等问题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0%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较理论化;39%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太贴近生活;只有11%的大学生认为比较贴近生活。而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效用性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5%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有帮助。由此可见,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枯燥、乏味,没有办法获得学生的认同,其功效性降到历史低点。

1.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发挥不足。目前,“4321”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刚刚突破8亿元,业务规模小、进度慢,远不能满足企业担保需求。由于激励和考核措施未落实,部分银行对“4321”政银担合作业务中银行需承担20%的风险责任以及对贷款利率上浮不能超过同期贷款利率30%的规定持观望态度,放贷积极性不高。有的设区市尚未建立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和代偿补偿机制,“4321”政银担合作业务推动困难。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具有医学性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心理辅导、相关课程、心理健康宣传周和讲座等等。心理辅导大多采用个案方式,心理教师接诊的多是自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一般采用咨询、治疗的方法处理学生的问题,医学性明显。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编写也没有科学的规范,质量更是良莠混杂,教材说教意味明显,实际意义不大。相关的心理读本和舆论宣传,又以心理问题为专题,传播渲染消极的心理体验。

(四)师资队伍数量短缺、专业结构不合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是少的可怜。以2015年前的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在校学生2万多人

,只有3位心理专职教师,还有9位辅导员兼职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种师资奇缺的状况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有的是辅导员或班主任兼职,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的是医生,还有的是学校管理工作者等等。尽管他们能够从事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不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降低。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目标从消除“问题”转为关注“发展”

积极心理学家倡导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他们认为心理学的关注点不应是发现人的弱点或病态心理与行为,更应该侧重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同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不应只是消除“心理问题”,而应关注“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培养和开发学生所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可以说,积极心理学从根本上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目标与积极目标,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3月25日-4月25日定为学校的“3·25”(善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设计了大学生心理活动“嘉年华”、朋辈辅导员成长与提高训练、心理教师专业培训等多个系列的系统活动。此次系列活动,目标积极、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在学校及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中国林业新闻网》、《生活报》等多家媒体都争相对此事件进行报道与关注。

(二)教育内容从研究“问题”转为培养“品质”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品质培养的过程也是各种心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例如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出现了“上学无用”的消极情绪,如果心理学家一味的强调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往往效果不佳,但是如果让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市场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学生会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消除这种负面影响,从而真正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依据积极心理学的情绪体验、人格塑造和环境构建三大主题设置:①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此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愉悦、兴趣、满足、自尊自信、爱、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焦虑、抑郁、悲伤等消极情绪,并使个体处于一种乐观、美满、愉悦的状态,使人格达到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境界。②积极的人格塑造,基于赛里格曼等积极心理学家的研究,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塑造良好的人格体系,例如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具有正能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塑造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当然人格品质的塑造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③积极的环境构建,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认为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重大。积极的环境构建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大学生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进而培养积极品质[3]。

东北林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每周固定两次向全校学生开放沙盘室、作吧(即宣泄室)、聊吧(咨询室)等工作室,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并开展多种团体积极心理学工作坊,如品味茶道、艺术欣赏、发现幸福等系列工作坊,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关注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与人格。

(三)教育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欧美一些国家的高校都开设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06年最受哈佛学子欢迎的课程就是本·沙哈尔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哈佛大学网站对“积极心理学”课程介绍如下:“本课主要是为营建一个充实人生的健全心理,内容包括快乐、自尊、理解、友情、爱情、成就、创造力、音乐、精神和幽默感等”。

东北林业大学对积极心理学课程的规划已经开始,拥有积极心理学背景的教师来授课,教学资料也采用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健康书籍。教师在课堂上将传播很多的积极理念,如怎样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如何获得友谊,如何培养自信等。另外,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和实际体验,使得课程更有现实意义。

2.打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课程一部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有着潜在的作用。校园的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校园的人文环境。

东北林业大学非常关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开展了多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活动,发展了一些积极的社团组织,在校园里粘贴、准备了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结果等等。丰富积极的心理学思想会在不经意间滋润学生们的心田,构成学生一种向上成长的力量。

3.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职能转型。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团体的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活动体验课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促进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能的发展。这些活动需要考虑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四原则。当然,对有心理困扰的同学,依然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因素。①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东北林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积极参加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的培训,这是国内首届积极心理学导师的培训,专业且权威,教师将最新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带回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巨大。②教师不断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与力量。心理咨询师通常会认为自己是心灵垃圾的“回收站”,工作就是要回收处理别人的“心灵垃圾”,因而会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辛苦、很痛苦,不堪回首。积极心理学给心理健康教师一个转型的机会,“教人如何快乐”,很美的主题,很好的改变。教师体会到生活和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然后,教学生同样去体验这种积极感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们在努力读书学习,丰富自身的底蕴,成为“快乐”的缔造者。③融合的师生关系。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可以互为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发掘彼此的积极品质。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让学生觉得和老师交流顺畅,也能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以其崭新的视角及全新的思维模式,实现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回归、内容完善、途径多元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建。东北林业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彭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3]陈晓娟,任俊,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心理科学,2009(2).

*东北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4BC3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16Z012);东北林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DL2016YJG004)。

平爱红(1980-),女,山东莒县人,硕士,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从事教育与社会心理研究。

G444;G

A

1006-0049-(2017)20-0022-02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心理学心理健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九届编辑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祖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