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乐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2017-01-29 08:26:07汤美灵
黄河之声 2017年19期
关键词:打击乐奥尔夫乐器

汤美灵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浅谈奥尔夫乐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汤美灵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区域活动是幼儿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的活动,关于音乐的区域活动一般会设在艺术区、表演区或音乐区,其中奥尔夫乐器一般也会投放其中,但幼儿的自主使用率不高。本文旨在指出奥尔夫乐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合理使用方式方法,希望起到切实的作用。

幼儿;区域活动;奥尔夫乐器

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是依据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并划分一些区域:如建构区、结构区、阅读区等,在其中投放相应地设施和材料,让幼儿自主自愿的进行操作活动。①对于艺术领域也会开设表演区、艺术区或音乐区等活动。

一、区域活动中正确使用奥尔夫乐器的价值

奥尔夫教学法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原本性思想”,即奥尔夫认为,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其原本性的乐器既奥尔夫乐器,其有无固定音高都有精确的发音、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起来不会有过多的技术负担,不会束缚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奥尔夫乐器是卡尔·奥尔夫创设的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特色的乐器,分为有音高的乐器和无音高的乐器。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儿童使用的大部分乐器是无音高的奥尔夫打击乐器。分为四类,分别是木质类,如双响筒、响板等;散响类,如沙锤、串铃等;金属类,如三角铁、碰铃等;皮革类,即各种鼓类。奥尔夫乐器是通过敲打乐器本身而发出声音,因其简单易学,音色多种多样,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幼儿来玩耍使用。

在幼儿园里,奥尔夫乐器通常运用于打击乐活动中,教师活动的组织也通常会使用铃鼓来发出活动前的指令,因其既清晰又引人注目。考虑到经费和幼儿的可操作性等问题,大部分幼儿园会选择无音高的奥尔夫乐器,如沙锤、响板、双响筒等,也有部分有音高的小打击乐器,所以其实质是敲击出了节奏。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学习之根本,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重视节奏的训练,能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活动进行中,幼儿如果能够合理正确的使用奥尔夫乐器,则会更好的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发展他的即兴创造力、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平衡发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二、区域活动中奥尔夫乐器成为“冷门选择”的原因

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自主性、个别差异性、和以教师的间接指导为主等特点,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对于艺术领域,幼儿园也会开设表演区、艺术区或音乐区等,来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奥尔夫乐器由于其外形美观,易操作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往往也会将这些材料投放其中,但往往使用率低,其中有以下原因:

(一)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思想及奥尔夫乐器的正确使用了解不够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还未真正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和掌握奥尔夫乐器的演奏技巧。很多幼儿园教师自认为奥尔夫就是各种节奏型的变换学习,至于会出现过于注重节奏的花样,使得活动开展的很难,幼儿兴趣不高。但这并不符合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质。

(二)在一日生活中,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受限制

由于奥尔夫乐器精美而多样,使得幼儿有兴趣去敲打探索,但由于幼儿不懂如何操作,如胡乱敲打会使其声音繁杂而不富于美,幼儿教师为了整个班级的规则纪律,往往会限制幼儿对奥尔夫乐器的使用,使得幼儿认为奥尔夫乐器只能在教师的允许下偶尔操作,如教学活动中,即使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不敢大胆操作。

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奥尔夫乐器由于其具有外形美观、音质多样动听、简单易掌握的特点,能使音乐活动的气氛更为活跃,所以打击乐活动是幼儿音乐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打击乐活动的开展中,正由于幼儿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使得打击乐活动的组织困难,很难统一协调。

幼儿反而更喜欢自主探索,自由玩耍,使得整个活动气氛很难拿捏。由此可见,幼儿对这一外形美观、能发出声响的“家伙们”是好奇的、喜欢的,但如果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在打击乐活动组织的时候由于过于强调纪律反而会使得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过于局促。正是因为以上诸多的原因,使得奥尔夫乐器虽然作为投放材料,放入了区域活动中,却很少有幼儿会大胆的去取用,去进行玩耍,并享受其中。

三、奥尔夫乐器融入音乐区域活动的具体策略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简单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正是因为奥尔夫教学法及奥尔夫乐器使用的诸多优点,使得奥尔夫乐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正确投放于使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使得奥尔夫乐器能够在区域活动开展中得到正确运用呢,现笔者提出以下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教师自身不断提高音乐业务水平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师是“杂活”教师,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懂,如艺术中的美术、音乐、舞蹈等等,音乐中又分为钢琴、声乐、自弹自唱等等,更甚还有诸多门类,在上学的几年学习里,一般都是刚刚才入门就毕业了,需要老师们在上岗之后继续深入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对自己对学生都是好的。

要将奥尔夫乐器在区域活动中更好的投放使用,需要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的提高音乐业务水平,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我们在幼儿园运用的大部分是无音高的小打击乐器,适合幼儿的操作。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给幼儿介绍各种乐器的使用方法,趣味性的教授一些基本节奏,如四分音符像走路一样,八分音符像跑步一样。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二)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巧妙运用奥尔夫乐器

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当要巧妙的运用奥尔夫乐器,使幼儿对奥尔夫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音色有所了解,激发他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循序渐进的给幼儿介绍奥尔夫乐器。

(三)开设多种趣味的奥尔夫乐器操作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运用多种办法学习简单的节奏型,如教师集合的指令,玩一玩“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和你这样做”的节奏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趣味的打击乐活动,或在歌唱活动或韵律活动中运用奥尔夫乐器为其进行伴奏,渐渐让幼儿喜欢上奥尔夫乐器,并知道它是简单,可以人人参与的,使幼儿能够自主的操作,不要过于限制幼儿对乐器的探索,整个活动的开展能基本完成活动目标,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使其知识经验有所增加。同时教师可以开设一系列奥尔夫乐器主题活动,从认识它,到学会操作它,循序渐进,逐渐使幼儿能够具备自主玩耍的能力。

(四)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玩转奥尔夫乐器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自主的选择乐器,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玩耍,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作为一个玩伴参与,而后退出角色,让幼儿自主玩耍。鼓励幼儿使用奥尔夫乐器为其歌曲、舞蹈、CD音乐或少部分幼儿的钢琴曲伴奏。游戏水平高的班级或可以进行单纯的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一个小朋友为指挥,指挥其他小朋友演奏奥尔夫乐器,较小班级的幼儿需要更多教师的指导,可以简单的为歌曲伴奏,或对奥尔夫乐器进行自主的探索。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去进行玩耍,这样充分的尊重了幼儿的个性,使其能够自主的自由的开展自己想要开展的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到的是一个间接的指导作用,既要带动小朋友们进入角色,教师也要懂得适时的“走出来”,逐渐降低参与度,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奥尔夫乐器,不仅能使他对这些乐器有更深的了解,也会使他产生很多的矛盾冲突,从而促进想象力、创造了力及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3-6岁是幼儿音乐启蒙的最好年龄阶段,在区域活动中合理的投放奥尔夫乐器材料,使得投放材料更加丰富,既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又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对节奏的兴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相信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域活动中,奥尔夫乐器的使用率会不断提高,同时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幼儿音乐素养的逐渐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齐放.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 高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 黄俐.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

猜你喜欢
打击乐奥尔夫乐器
学乐器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06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2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魅力中国(2019年20期)2019-12-18 13:36:06
乐器
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