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 110122)
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及对策
——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潘晓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 110122)
文章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学生为样本,围绕理想信念、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研究、电信诈骗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和上网情况等进行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高职高专;思想动态;调研;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行、价值取向直接关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未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本次调研。文章根据调研数据,围绕大学生价值取向、就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1.1 思想政治方面
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积极乐观向上。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坚定的信心。75%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从学生关注的思政热点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握实时性和时效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1.2 学术研究方面
当前,大学校园的“学术腐败”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为社会清净之地,学术为社会公器,学术腐败的侵入将毁坏科学伦理和社会文化传承。对此,本调查收集学生的判断倾向,结果显示,有52.1%的学生表示校园里有严重的学术腐败,认为不严重的有42%,只有6.1%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学术腐败。这种调查结果主要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更看重动手能力,对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论文撰写和相关研究报告方面有摘抄现象。
1.3 对就业形势的关注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较少,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而对就业情况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工作表示担心,却又缺乏准备就业的基本努力,典型的表现为眼高手低。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学生面临的关键问题,很多学生存在逃避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1.4 普遍沉溺网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缺乏自控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浏览网页、打游戏、聊天,导致了诸多心理问题。
1.5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缺失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现状,除了社会就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1.6 学生关注的其他社会热点问题
如电信诈骗问题、医疗问题、G20峰会问题、美国大选问题、拐卖儿童问题和商业维权问题等等,都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充分信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赞同国家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举措,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高度关注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关的大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信心。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总体良好,主流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严格按照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建立起集体备课、小组听课、集体评课等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齐备。学校开设多门人文类选修课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中重点强调道德的践行,尤其是道德在校园中的践行。我们在校内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模拟职业规划等活动,校企合作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成了完善的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运作经费也有充足保障,实现了校内实践教学覆盖所有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与政策”课一直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保证规定的课时和学分。采取集体备课方式,紧密结合当前热点进行专题式教学。学校还经常聘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来我校为学生作有关形势与政策的报告。
2.2 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举措
一是做好温馨沟通活动,开展“疏心”工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前预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我校在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渠道的基础上,以第二课堂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专题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性,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通过温馨沟通,不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是实施“二级警示”教育。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的基础上,面对部分出现思想动态偏激、情绪波动和心理脆弱的学生,实施“二级”弱势“警示”。这里的“警示”对象主要针对辅导员,通过日常的例会制度等提升他们加强对思想偏颇、心理脆弱、情绪起伏较大和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以便分级实施弱势援助活动。
三是分级实施思想援助。根据二级弱势“警示”,我校针对这些群体分级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援助。一级警示援助——消除思想动态起伏较大、情绪不稳和心理问题严重现象。二级警示援助——转介治疗,二级警示援助在一级援助的基础上,主要将有重大问题的学生采取转介咨询和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转介治疗的方式。
2.3 建立健全基于第二课堂的活动性课程体系
2.3.1 加强第二课堂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建设
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切实发挥活动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应充分完善第二课堂的活动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2.3.2 践行“活动导向,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推行“活动导向、任务驱动、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通过体验式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学校选聘了优秀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担任活动性课程指导教师。每门活动性课程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哲理故事、经典理论、真实案例和相关量表等背景资料,同时设置实践任务、任务学分和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2.3.3 探索“校企合作,实境育人”的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关上门搞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求。为此,要充分推动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深度融合,贴近企业、贴近一线,不断拓宽校企合作新渠道,利用行业优势发挥企业育人职能。
2.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最后,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育人功能,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极为关注的群体,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广大学生工作者、相关学者围绕此主题继续探索,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王松峰,梁云鹤,景马良.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与教育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20期.
[2]杨燕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27期.
[3]余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7期.
[4]韩蓉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河学刊,2014年05期.
(编辑 文新梅)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trategies——Taking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PAN Xiaona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Shenyang 110122, China)
Taking students of 2016 Grade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centering on ideals and beliefs, hot issues, academic researches,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s, medical problems, employment issues and Internet situation, this paper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deological trend; investigation;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2016-12-01
潘晓娜(1981-),女,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G711
A
1672-0601(2017)01-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