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玲 刘漫娟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六诏小学;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小学)
以音乐之韵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色
◆朱玉玲 刘漫娟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六诏小学;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小学)
音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来使用,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音乐
小学语文兼具学识基础与实践教学难点,达到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课堂教学成效尤为彰显功力。 随着小学教师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善用音乐韵律,引导小学生感受课文的趣味魅力,领悟课文的感情基调,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能显著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成倍放大小学生的认知力,营造出精于教、乐于学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恰当的音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意志、情感和性格,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指出:对于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非智力因素)占80%。 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对人的“深层资源”的开发,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
首先,非智力因素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数学、英语、物理等其他学科,语文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其人文性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本身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和感染的文化功能上。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技巧,适时运用音乐的韵律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课堂教学及时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这样语文的教学效果便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其次,利用音乐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提升学生的人格。 小学对于一个人的将来发展,起着奠基工程的作用,许多爱好、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大都来自小学阶段的培养。 所以小学选编的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例如,我们可以选用《触摸春天》《生命生命》等课文,配以《班得瑞》中渲染自然环境的曲目,简单流畅的旋律让虫鸣、流水和山林充这些清新的自然气息,充盈在学生大脑中,换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情感。
再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音乐的承接下更能丰富学生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尽可能的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形成独特的个性。 教师若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现代艺术手段演绎的歌曲,能瞬间吸纳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独特体验。
优美的韵律和铿锵的曲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瞬间建立多点联系和无限遐想,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方面无可媲美。 智力因素是指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乐圣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大发明家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而活跃的想象和联想在语文教学中,对文学形象欣赏的深化更起着显著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赏析文学作品的过程,适当地播放一些相关音乐,便可将教学内容和乐曲意境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使教学更具活力。
例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小学刘漫娟老师是这样教学《群鸟学艺》一课的,她抓住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一开始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好,现在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说完,刘老师便播放音乐《百鸟朝凤》,边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着:“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愉快的生活着。凤凰姑娘是它们中间的佼佼者,她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心灵手巧。 她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结实暖和,许多小鸟儿都慕名而来,来干什么呀? 想向她学一门好手艺……”故事讲到这里,让学生睁开眼睛。 这时,学生心中不难想象出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如有郁郁葱葱的树木,碧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兴致勃勃。 刘老师又抓住学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求知心理,相继提出问题:都有哪些鸟儿来跟凤凰姑娘学艺,学得怎么样? 谁学得最棒? 为什么它学得最好呢? 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再造的情境,深入探究的心理,诱使学生的读书欲望油然而生。
课中,刘老师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乐于学习。 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拼图,把各种鸟和鸟窝的图片相对应的拼贴在一起。 并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着相应的头饰扮演小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和记忆。 这样上课既有效果又不乏乐趣,刘老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演简单的课本剧,学生们都乐在其中,并从表演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这样结束一堂课,能让教室里的学生在方寸间远思遐想,产生一种“回味”、一种“思念”。
语文是一门闪耀着人文光芒的学科,如何让它成为人文的歌手,诗意的栖居,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点燃学生飞扬的激情。 音乐,便成为点燃学生激情的有效媒介。 例如,刘漫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采用了讲授法导入教学。 首先,刘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背景闪光的中朝英雄纪念碑,然后再配上音乐《英雄儿女》深情地讲述:“这是一座英雄的丰碑,它是由十几万优秀中华儿女的鲜血建筑而成的,在这无数的阴灵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喊出他的名字——邱少云”,师生一起说出伟大英雄邱少云的名字。 这样使得课堂情景更有活力,更具学习气氛。 学生感受着音乐的节奏,带着对先烈的缅怀之情,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情境中来,为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的志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老师的诵读和学生的朗诵,没有音乐,显然课堂情感效果就比较单调、苍白,这种差异在戏剧清唱和配乐演唱的比较中也可见一斑。 在语文课堂上,音乐的出现丰富了诵读的情感,为学生拓开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形象空间,烘染出一种氛围和气势,朗诵即可升华为歌颂,既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也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和形象的心理准备,利用音乐进行的形象化暗示和启发胜过对文本千言万语的讲解分析。
音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来使用,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于课文的音乐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接受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借助音乐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氛围或场景,借助音乐帮助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借助音乐激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能力。
[1]谢梅华.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1,(312):146.
[2]苏敏.浅谈音乐在小学语文课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2,(24):207.
[3]田建英.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07,(06):72.
[4][美]保罗·哈克 著.刘沛 译.走向功能音乐教学[J].人民音乐,2002,(439):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