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花
临床见习、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唐小花
护理教育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临床见习、实习,其与理论学习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可以促进实习护士更好完成角色的转换,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平稳过渡至临床实践,因此,加强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的质量意义重大。但是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并实施相关的对策来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十分必要。
见习;实习;带教;问题;对策
临床见习、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使得实习护士更好由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之间进行转换,更好培养实习护士的职业道德品质、思维以及综合动手能力[1]。本文主要对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1 缺乏教学意识
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的老师部分为年轻护士,其认为自身的工作为护理,而非教学工作,且其更加注重临床的工作质量,从而不愿积极参与至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部分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并不重视带教效果。多数年轻的护士并未接受过有关带教方面的培训,其在带教的过程中,会因为缺乏教育理论的相关指导而出现授课经验缺乏的情况,导致部分护士在临床见习、实习中出现信心不足,对带教任务有所抵制[2]。
1.2 带教人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1)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并不合理:不同专业的带教老师,其技能掌握和理论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而在其他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掌握不足的情况,导致其在临床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过分对自身专业技能、知识强调,忽略其他专业技能、知识的情况,影响临床见习、实习的质量。
(2)教学重点不一:部分教师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仅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而出现忽略实习护士品德相关的培养,或过分对思想品德进行强调而出现影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情况,导致实习护士不能在临床见习、实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教学方法应用不足:在临床见习、实习的过程中,部分带教老师认为仅为实习护士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即可,而出现对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忽视的情况, 部分带教老师虽然对带教方法有所了解,但是其带教方法较为陈旧,从而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
(4)教学激励、监督机制并不完善:部分带教老师在临床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并未加强实习护士护风、护德的教育,且对其学习成果的考核制度较低,使得实习护士出现有问题不反映、不积极学习的情况,从而对临床见习、实习的质量造成影响。
2.1 对教学意识进行强化
让教师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到进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其带教水平、责任心会直接对实习护士的学习态度以及其临床技术水平造成影响。在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提升时,应加强其理论知识的巩固,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临床的教学工作中,使得教育、临床护理之间可以共同提供、相互促进,将临床带教老师存在的工作压力减轻,可通过脱产的方式来促进带教老师可以更加积极的投入至临床见习、实习中,对临床带教的计划、内容、方案更加熟悉,从而对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的质量进行保证。
2.2 提高教学能力
(1)教师岗前培训:对临床见习、实习带教老师进行岗前培训,可以促进其基础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将其知识面拓宽,从而促进其更好进行临床见习、实习带教工作。同时,可以对临床带教的方法进行提供,避免不同教师因操作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实习护士无法适应的情况。
(2)定期进行带教联系会:对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将实习护士间的交流、教师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使得教师可以更好掌握自身以及其他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对专业差异所致教学重点不同的情况进行改善[4]。同时,加强新、老带教人员之间的联系,其中老带教人员具有较为优良的带教意识以及教学经验,可以为新带教老师提供榜样,将新带教老师与老带教老师进行搭配,可以促进新带教老师更好对临床见习、实习的带教技巧进行掌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3 对传统的教学措施进行改进
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阶段、特点的实习护士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断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由传统的示教方法向互动式教学进行转变,可以将问题和病案作为带教的内容。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时,带教老师可适当穿插自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相关病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针对不同实习护士的个性、悟性、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等,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实习护士可以更加全面的发展[5]。
2.4 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
(1)建立监督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师管理、评价、考核、奖惩等制度进行建立,组织相关专家定时进行检查、督导,对教学的活动进行评价,指出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改进方法,从而促进带教质量的提高[6]。对见习、实习护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让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促进临床见习、实习带教质量的提高。
(2)建立激励机制:根据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的结果、过程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在实习护士和教师层面进行奖惩,促进实习护士和教师之间的积极性提高,使得实习护士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促进。
3.1 教学管理体制
由护理部主任、带教组长、带教老师、护士长组成,其中护理部主任作为领导,带教组长和护士长进行全面组织,由带教老师来执行。选取具有良好素质、专业水平、具有带教能力的护理骨干作为带教组长,定时对召开带教组长会议,对带头作用强化。组织护理教学进行查房,正确讲解专科知识、基础护理内容,并进行示范和操作[7]。在带教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包括医德、能力、纪律、操作、理论等相关的知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和指导。
3.2 带教老师的管理
对带教制度、管理条例、实习大纲、考核项目等进行确定,加强带教护士的相关动员工作,使其可以积极对待带教。严格要求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正规操作、规范言行,并耐心进行讲解,做到一视同仁;定时对带教的结果进行提问和评价;对继续教育强化,将自身素质提高;建立奖罚制度,定时召开交流会,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提高[8]。
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其相关问题的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关的解决对策,可以促进临床见习、实习带教质量的提高,从而对带教的结果进行保证,提高实习护士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将护理服务水平提高。
[1]高峻,李兆申.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88-190.
[2]孙士波.临床见习带教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86-2387.
[3]许丽杰,岳鹏.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临床见习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9):683-686.
[4]吴俊晓.影响护理临床带教满意度的帕累托分析与质量改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7):2585-2587.
[5]李丽银,陈晓爱,熊国盛.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103-104.
[6]王淑芳.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6):77-79.
[7]陈萍,刘庭波,元小红,等.留学生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0):142-145.
[8]唐燕,姚恩生.浅析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垦医学,2014,36(6):566-56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inical Prob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TANG Xiaohua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Danyang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Danyang Jiangsu 212300, China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nursing education is clinical probation and practice, and it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oretical study, It can promote the practice nurses to complete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er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smooth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ob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prob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linical prob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summarize and analyze and implement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probation; internship;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G642
A
1674-9308(2017)16-003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