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焕
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张世焕
201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2016年,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至此,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研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角的变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以教材为基点,以课堂为阵地,以阅读为契机,以生活为依托等途径来培养并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当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载体,教师当充分利用好教科书,明确并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以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为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熟练诵读课文,名篇经典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归纳整理,积累常见的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从而,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及学习习惯,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而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环节中的确存在一些低效、繁琐的问题。课堂教学环节的复杂繁冗,直接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加重。这样的课堂难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语言技能,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落空。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堂面貌,让学生轻松学习;简化低效、繁琐的教学环节,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交流和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1.倡导经典阅读
毫无疑问,文学经典阅读对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倡导经典阅读。具体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首先,以人格引领人格,用魅力塑造魅力。教师应以自身为范,引领学生读书。教师可以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在课堂内外进行展示,以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其次,机智地引导学生。文学经典的引领,可以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导语,如授课过程中的经典穿插等等。(2)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利用教材中的文学经典,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在教材中有很多文学经典,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兴趣。其次,巧妙推荐书目,促进学生阅读经典。比如学习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可告知学生,梁先生的文章风格不独有严肃,还有幽默谐趣,进而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推荐《雅舍小品》一书。(3)引入激励机制,倡导背诵经典。可以诵读比赛带动读书氛围,也可以考试为动力,促进经典名篇的背诵。(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2.规范网络阅读
网络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因其自身的优势,对高中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能因势利导,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我们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规范学生的网络阅读。(1)家校统一认识。既然网络阅读的趋势不可逆转,家长和学校方面则当与时俱进,客观看待网络阅读的利与弊,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学校要为高中生的网络阅读提供条件,营造一个安全纯净的校园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家长、语文教师要开放眼界,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2)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可指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检索能力,也可向学生推荐专业站点和精品网站,做好信息导航。(3)以经典阅读带动网络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首先,用经典阅读精神培养高中生网络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用经典阅读兴趣提高高中生网络阅读品味。实践证明,长期的经典阅读必能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同样,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要以生活为依托,从中汲取营养,最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从教材中去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观念、情感、审美等,从而实现学生和课文作者的交汇、融合,甚至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所学知识,去体验、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如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为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在引导学生分析了作文各个角度的立意之后,由“伸出是温暖的服务”这一句,可设计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如果有一位老人跌倒,扶不扶?学生或因害怕讹诈而申明不敢扶;或毫无顾虑义无反顾选择扶起来;或尝试去想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先找人作证,再扶起老人。最后由教师作结,扬善与惩恶并举。这种课堂体验,使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在感同身受中加深了对命题意图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的今天,针对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并着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批号:GS[2016]GHB0080)的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