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天津 300134)
实验与调查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毕业后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
李卫东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天津 300134)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前研究侧重培养在校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教学效果的延伸性鲜有体现。本研究对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毕业后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学校已经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群,超半数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因环境、懒惰、工作性质、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失去原有的体育锻炼习惯。
普通高校 ;体育特长生;毕业后;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和最后的冲刺阶段。终身体育是让每个人在一生中获得身心愉悦、健壮体质的体育活动。在现有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成果中,认为在学校期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等于学生养成了终身体育习惯,就可以定型终身体育观。其实,习惯只是生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虽然习惯的力量很大,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Verplanken和Melkevick(2008)认为,习惯会是个体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重复表现同一个特定行为过程中形成。
学生毕业后是否还能具有体育锻炼习惯,可以辨别学生的终身体育是否定型。本文以某高校的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在校时长期坚持体育专项训练,毕业后从事与体育教育、训练无关的工作,体育锻炼习惯是否产生变化,哪些条件限制了学生继续保持体育锻炼习惯,调查数据将作为今后高校体育——学校教育的最终阶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和内容设置的依据,使高校体育教育更加符合学生长远锻炼的需要,使学生切实形成终身体育观。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频率、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在校时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校队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发出问卷38份,回收3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人群分布状态:按性别男性24人,占总人数的63.2%;女性14人,占总人数的36.8%。毕业年限1~5年19人,占50%;6~10年11人,占28.9%;11~15年8人,占21.1%。按工作性质公务员/事业编6人,占15.8%;企业28人,占73.7%;其他性质4人,占10.5%。
2.1 调查人群总体的体育锻炼习惯变化
通过频率统计,调查对象在校期间确认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为38人, 100%拥有体育锻炼习惯。现在依然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为18人,占47.4;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数为20人,占总人数的52.6.%。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大学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在毕业后改变了原有的体育锻炼习惯。由此看来,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对定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方面亟待调整和改进。
2.2 不同性别人群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
通过性别⋆体育习惯的交叉制表,现在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18人中,男性15人、女性3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20人中,男性9人、女性11人。经过卡方检验,χ2=5.983,P=0.020(P<0.05),说明男性和女性的体育锻炼习惯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度优于女性。
“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提倡男女平等”,就政治、经济领域而言现代女性拥有了更多从政、工作的机会,并通过优秀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承担主要角色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因此复杂的角色成为一把“双刃剑”,女性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更加紧张。有研究从代际角度指出了女性参与体育锻炼少的原因:“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女性因家务过多无法进参加体育锻炼;70年代出生的女性即忙工作又要忙家务而无法参与体育锻炼;80年以后的女生主要忙工作而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看出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因为工作和家庭占有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结合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即使在学生时代已经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女性,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因为工作和家庭,放弃原有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教会女生如何在未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寻找因地制宜的体育锻炼方式,保持自己的体育锻炼习惯。
2.3 不同毕业年限人群的体育锻炼习惯现状
通过毕业年限⋆体育习惯的交叉制表,现在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18人中,毕业5年内有9人,6~10年的有7人,10~15年的有2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20人中,毕业5年内有10人,6~10年的有4人,10~15年的有6人。经过卡方检验, χ2=5.105,P=0.078(P>0.05),说明不同毕业年限人群的体育习惯是否继续保持没有明显差异。
2.4 不同工作性质人群的体育锻炼习惯现状
通过工作性质⋆体育习惯的交叉制表,现在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18人中,公务员/事业编制有4人还在保持体育锻炼,2人不再保持体育锻炼,分别占此类人群的66.7%和33.3%;在企业中工作共有28人,其中13人保持体育锻炼习惯,占46.4%,另外15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占53.6%;其他工作性质包含待业一共有4人,其中1人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占该人群的25%,3人都不再坚持体育锻炼,占75%。相对稳定的工作性质,会对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群体保持体育锻炼习惯起到一定帮助的作用。
2.5 不同收入人群的体育锻炼习惯现状
通过收入⋆体育习惯的交叉制表,年收入少于50 000元的人群有16人,其中5人保持体育锻炼习惯,占人数的31.3%, 11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占68.7%;年收入在50 001~100 000元的人群共有10人,其中5人保持体育锻炼习惯,5人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各占50%;年收入在100 001元以上的人群共有12人,其中8人坚持体育锻炼,占本群体人数的66.7%,4人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占33.3%。由各群体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看,收入越高,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就越大。
2.6 当前毕业生失去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高校体育特长生毕业后,体育锻炼习惯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多选题,汇总了影响他们体育锻炼习惯的一些因素,按选择人次的数量进行排列:(1)懒惰,20人次,100%的人选择了这个选项。(2)没有时间, 11人次,55%;(3)没有场地,9人次, 45%;(4)场地交通不便,6人次,30%; (5)无人陪伴,4人,20%;(6)空气质量差,2人次,10%。从数据可以看出,懒惰是失去体育锻炼习惯的绝对因素,没有时间、没有场地、交通不便利、无人陪伴还有空气质量差都是懒惰的伴随条件。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克服懒惰,并开发一些趣味性强的锻炼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3.1 不同性别体育特长生毕业后体育锻炼习惯的改变具有显著差异,男性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的状况优于女性;毕业年限不同的人群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对培养女生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在工作和生活繁忙时如何保持体育锻炼习惯这方面进行重点教育和熏陶,如提高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鉴赏能力、通过亲子体育活动增加运动机会等。
3.2 公务员/事业编的工作、经济收入高的人群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企业收入中等的阶层,体育锻炼习惯坚持率最低的是其他性质(含待业)和收入最低的人群。稳定的、高收入群体容易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时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3.3 体育锻炼环境会对毕业人群失去体育锻炼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懒惰还是最根本的原因。
3.4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调查对象是离开学校的毕业生,沟通不顺畅,所以样本数量偏小,如能调查更多的体育特长毕业生人群,其结果能更多样性和代表性。
[ 1 ]宋佳琳. 改变习惯 改变命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
[ 2 ]李斌,马红宇. 习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心理科学,2012,35(3).
[ 3 ]王富百慧.中国成年女性体育锻炼行为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体育科技, 2015 35(9):24-34.
G807.4
A
1674-151X(2017)01-05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1.030
投稿日期:2016-11-28
李卫东(1973—),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