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根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从事媒体与传播教育的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们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担心被媒体的快速发展抛离,忧虑培养的学生与媒体发展脱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工作。不过,无论媒体发展的步伐有多快,依然需要新闻传播学院培养人才。因此,新闻传播学院需要审时度势,恰当应对,确定自己的教育发展战略,不断为社会与市场输送合格人才。本文着重讨论新媒体发展态势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关系,并且阐释了为何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要吸收传播学研究发现,并认识新媒体及其发展带来的启示。
媒体的快速发展经常使人应接不暇。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改革要因应媒体发展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媒体发展态势。学者对媒体发展有不同的解读。费德勒 (Fidler, 1997) 用 Metamorphosis 来概括媒体发展的进程。Metamorphosis 指的是,媒体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无论什么新媒体,都是从现有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带有现有相对旧的媒体的印迹与特征。例如,在媒体发展的历史上,电视对于广播来说是新媒体,但是电视作为新媒体依然继承了广播所具有的通过声音传播信息的特征。现有的新媒体主要指基于数码技术和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的媒体。这些媒体无不带有传统媒体,包括报纸与电视的特征。报纸使用文字,电视使用视觉手段传递信息。媒体无论怎样发展,依然需要文字来传递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视觉媒体更是广泛运用视频技术。除了形式上的继承外,信息传播的基本原则也并无二致。因此,新媒体不是一种突然诞生的媒体,而是在现有媒体基础上,通过继承和发展逐步形成的。另一些学者,如尼尔森(Nielson, 1998)用的是Mediacide来概括新媒体诞生后带来的变化。Media后面的 cide 是杀死的意思。Mediacide指的是新媒体的诞生意味着旧媒体的死亡。在考察新旧媒体交替的过程中,学者会发现有些旧媒体逐渐失去活力,但是事实上,旧媒体并不会完全死去,它们的一些特征或多或少地由新媒体继承,并体现于各种新媒体。一代代新媒体的出现,无不带有旧媒体的一些特征,甚至以旧媒体的基本特征为生存前提,例如家用录像机 (VCR),与电视机相比是新媒体,却以电视机作为其主要的播放工具。新媒体诞生后会与现有媒体共存,逐步改变现有媒体的形态。因此,媒体的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另起炉灶、取而代之的过程。如果说Mediacide这种说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媒体发展进程的话,它指的应该是新媒体在占据市场方面的优势,以及新媒体对于现有媒体在市场上的逐步取代。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现有媒体逐步被新媒体代替,确实是一个杀灭过程,但是即使现有媒体被新媒体最终取代,依然无法忽略新媒体对于现有媒体在形式与传播方式方面的继承与依赖。
我们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对各类新媒体耳熟能详。新媒体到底新在哪里?是技术特性、内容呈现方式,还是其他社会特性?这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不同于或者超越现有媒体,需要我们在学习掌握这些特性方面做出额外努力?这些问题有待我们深入探索与认真思考,因为新媒体相对于现有媒体的超越以及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方向,虽然有不少讨论新媒体特性的文章,但这些讨论都是基于非系统观察与一般推论,对于新媒体的关键特征并没有多少基于研究的可供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借鉴的重要发现。
媒体发展是有周期的。苹果的iPhone自2005年第一代以来每隔一年多就会有新一代智能手机问世,伴随一些新的设计与功能。但是近年来,我们看到苹果iPhone的创新点与新用途越来越少,创新节奏日益放慢。这就牵涉媒体本身的创新性因为其技术发展周期而逐渐沉淀,新媒体发展的创新势头从一开始的勃发慢慢趋于弱化。有关新媒体发展周期的一个重要论述是摩尔定律(Moore’s Law),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Moore, 2006)。摩尔定律指的是计算机集成电路上晶体管的密集程度大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即所谓大约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18个月是一个周期。集成电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充分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经过几个周期,计算机芯片性能已经翻了数倍。计算机性能的成倍提高是否带来工作效率的成倍增长?个人使用计算机的经验给出的答案是“未必”。摩尔前两年说,摩尔定律在下一个十年会慢慢失效(Courtland, 2015),也就是说,计算机芯片性能提高的速度不会像过去那样18个月就翻一番,因此不能期待计算机效率按同一节律无限制扩展。有观察者赞同摩尔的说法,认为计算机芯片扩展规模会呈逐渐缩减,摩尔定律大约在2025年终结(Cross, 2016)。但是英特尔公司的CEO Krzanich认为,摩尔定律依然如故地继续发挥其预测作用(Newcomb, 2016)。Krzanich可能是指技术发展趋势,即技术发展依然以它一定的规律,或者按一定的周期运行。Krzanich还表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芯片可以做得更密集,摩尔定律可以无穷尽地延续下去。但是使用纳米技术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是否开启了一个计算机芯片生产的新时代?是否意味着开始一个时间长度完全不同的技术发展周期?如果新技术带来技术发展不同节律的周期,随之带来的工作、生活变化或许不能用当今社会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去应对。
对于每天用于接收、传送与交流信息的媒体,我们已经习惯称为新媒体,其实这个称呼并不确切。新媒体只是指媒体本身新的特征,相对于过去的媒体而言,新媒体的说法表明媒体本身的新近程度,却并没有表明媒体的具体特征。新媒体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处于上升势头,逐渐占主导地位的媒体,目前主要指基于数码技术,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媒体,依据技术发展周期而不断呈现新的形式,推出新的用途。因此这些媒体本身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主要特点是,新形式或者用途不断涌现,而且周期越来越短。如果用“新媒体”来称呼当代不断变化的媒体无法显示其特性,不那么确切的话,称其为“新兴媒体”或许更符合其本身具有的随着技术发展周期不断变动、不断呈现新形式和用途的特征。当新一代媒体产品刚出现时,无疑具有显著的创新特性。但是因为技术发展周期这种创新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过几年,甚至过几个月,媒体产品可能不再新鲜。近年来,我们见到的媒体新产品所呈现的这种特征尤其明显。例如,苹果公司从一开始的iPod到iPhone,有飞跃式发展;又从iPhone第一代发展到目前的iPhone8,但是通过创新显示的优势却越来越有限。我们见证了新媒体产品从勃发到逐步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预示新一代媒体产品所具有的优势会越来越小。由此,根据技术发展周期以及新技术给媒体产品带来的更新与变化,我们总结出新兴媒体具有这样一种特性:日趋缩小的技术优势差异 (diminishing variation of technology advantages)。这个特性指的是技术的发展本身是有周期与节律的。技术的发展会给新一代媒体产品带来一定优势,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周期的展开并走向终结,产品创新势头会逐渐弱化,技术给新的媒体产品带来的优势日趋缩小,新一代媒体与现有媒体间的优势差异趋于消失。
技术的发展给媒体带来的另一个特性是,今天人们采用的具有新鲜特征的媒体产品,并不是全新创造,而是基于现有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产品或应用。对于这些新产品,我们并不觉得完全陌生,采用这些产品也不像采用全新技术产品那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其对现有媒体有所继承,现有产品的功能人们已经熟悉。在此基础上采用这些新技术或者新功能,熟悉适应期很短。例如,手机一开始只是通话工具,并没有很多附加功能。智能手机问世后,因为有电脑芯片,手机可以不断开发新功能。人们逐步认识并采用这些新的功能。现在手机可以用来进行一般通话之外的通信交流,处理各类信息,并且已经成为最常用的新闻信息接收工具。2010年前后当智能手机被用作接收新闻信息的终端时,智能手机阅读新闻,就是这样一种不具很大挑战性的媒体新功能的采用,我们把这种采用叫做第二层次采用。第一层次采用,就是采用原创的新技术产品,例如手机刚问世时的采用,需要慢慢熟悉。不仅技术上是新的,还可能面临使用新技术产品的心理挑战。第二层次采用指的是手机已经被人们使用多年,人们对手机的一般功能已经有相当的熟悉程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手机应用,这种应用只需要熟悉一般手机功能,或者有计算机使用经验就能使用。因此,当手机新闻应用出现时,人们采用手机新闻应用已经没有多大挑战,因为大部分操作已经在第一层次采用过程中掌握。
综上所述,技术发展虽然快,媒体发展依然有其周期与节律,任何新媒体产品,都带着旧媒体的印迹,其部分性能使用者可能已经有所熟悉。因此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变化,可能没有媒体快速变动带来的轰然响声那么大,媒体新应用,因为都是建立在已有技术平台上,或者在已经为使用者采用的装置上发展起来的,采用这样的新应用其实没有很大挑战性。所以我们面临的新媒体发展态势,虽然看起来很急迫,不断催人更新知识与技能,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的话,其实新媒体发展态势并没有那么急迫,使用新兴媒体所需要的技能也未必完全陌生。当新媒体旋风刮来时,其实我们已经身在其中,或许已经走了新技术采用的一半过程。
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新闻实践和行业的发展变化,还应该注重新闻与传播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做过一些和新媒体采用有关的研究。研究结果对我们认识新媒体态势与特性、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都不无启示作用。
新媒体采用研究一般都离不开创新扩散理论,该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创新成果如何通过一定渠道传播到一个社会体系的成员中去。影响创新成果扩散的因素包括经济、文化与社会因素、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态,以及人的个性与技术本身特性等因素。个人与技术因素是有关创新成果采用研究探索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人的创新性(innovativeness),包括人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工作的创造性、对发展变动的渴求以及承担风险的意识。技术创新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创新产品的采用,主要包括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是否可以试用,以及是否能直接观察。
有关技术创新采用的另一个理论是技术采纳模型,相对简单,主要测试采用过程中两个因素的作用:技术产品让人感知的有用性、使用的容易程度。与创新扩散理论有关技术特性的具体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根据上述理论与模型,我们做了两项有关新媒体采用的研究,主要测试媒体技术优势、信息内容、信息传播特性以及人文与社会因素对于新媒体采用的影响。
播客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布信息的媒体产品,主要用于播放音频内容,包括各类新闻广播、音乐和专题讲座。播客发布的音频制式与已经广泛使用的其他可携带播放器采用的音频制式并无显著差异。不同之处在于,播客的内容发布采取机构联合制 (syndicate) 信息发布,使用者可以订阅播客内容,计算机按预定时间将内容下载供以后播放,也可以实时接收媒体通过网络发布的广播信息。比起已有的其他媒体技术产品,播客在接收、储存信息以及接收信息方式的灵活性方面有一些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与已有产品如mp3播放器和苹果iPod的性能相比优势并不显著。这项于2008年开展的研究主要测试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于采用播客的影响。技术因素是指使用者感知的媒体产品的特性,以及使用者本身的创新性;非技术因素主要指使用者感知的信息价值以及信息的社会效应。研究结果部分确认了在播客采用与使用中体现的新媒体产品日趋缩小的技术优势差异及其影响。相比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在创新产品采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创新产品的技术特性对播客这一新媒体产品的采用依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使用者感知的信息价值作为非技术因素比使用者感知的播客技术特性以及使用者本身的创新性对播客采用有更强的预测作用。研究成果显示:当新出现的媒体的技术优势不再非常显著时,即新的媒体产品呈现日趋缩小的技术优势差异,影响媒体产品采用的技术因素会让位于非技术因素。
手机从2006年起就开始用于接收新闻,但那时的手机屏幕小、功能弱,并不适宜用来看新闻,最多作为浏览新闻标题的装置。但在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手机屏幕逐渐增大,手机本身依赖计算机芯片的升级,功能也不断强化,手机不再仅能用来接收新闻标题。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手机接收文字与视频新闻的功能不仅超越传统媒体,更因为其便携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大屏幕计算机,成为接收融合新闻信息的有效工具。
2010年开展的这项研究主要测试采用手机阅读新闻的影响因素,考察使用者的技术创新性和个人能动性在第二层次采用中的作用。所谓人的能动性,是指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采取积极主动方式来完成各项任务,并且能锲而不舍地克服困难与挫折,包括:(1)沟通主动性;(2)运作主动性;(3)合作主动性;(4)解决问题主动性。这些能动性反映的是人所具有的特性。
依据前文论述,第二层次采用指的是采用的新技术或者功能是在已经采用的媒体产品上发展起来的,而当初媒体产品并不是为后来的新功能设计的。采用手机阅读新闻正是第二层次采用的典型案例。设计手机的目的是用来通话,而不是用来看新闻。手机本身的计算机芯片使得手机可以不断开发新的功能。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的能动性对于采用手机阅读新闻比个人的创新性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创新性可以用来预测手机作为创新产品的采用,但是采用手机阅读新闻比起一开始采用全新手机的挑战性要低得多。人如果在生活中处处采取主动,他采用手机阅读新闻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因为人具有创新性而采用手机阅读新闻的可能性。创新性是一种与新技术有关的特性,而人的能动性并不是一种与技术有关的特性,它是人所具有的社会特性。人的社会特性在第二层次采用过程中起的作用高于人的技术特性。此外作为人的因素,新闻的吸引力,即新闻的不可或缺与无法割舍,与新闻效用显著预测采用手机阅读新闻。研究发现肯定了人的创新性与个人能动性在第二层次采用中的不同作用,即在第二层次采用过程中,人的非技术因素和与信息内容有关的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与新技术相关的人的创新性对新媒体产品采用的影响作用。
从以上两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新技术采用过程中,技术因素的作用在慢慢降低,非技术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这个趋势因为技术发展周期进程依然在继续。当我们观察不断兴起的媒体产品时,每一次技术发展依然令人兴奋,但是同一系列产品带来的技术优势却越来越少。在新的巨大突破出现之前,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技术优势逐渐递减。新的媒体产品或功能采用过程中,技术因素与内容因素的影响作用出现明显调转。技术优势不再是人们采用新媒体产品的决定因素,内容因素在决定采用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今天采用的新的媒体产品,已经很少有第一层次采用面对的全新技术创造以及随之而来的首次使用新技术面临的挑战,而是基于第一层次采用的媒体产品开发的新技术与新功能。面对不再具有显著挑战性的第二层次采用,曾经作为新技术采用决定因素的技术优势以及人的创新性让位于非技术因素就显得顺理成章。我们曾经面临一波波技术浪潮,采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全新创造,享受新技术与新媒体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这一个个浪潮曾经对社会、对媒体使用者带来巨大冲击与震撼。而当浪潮慢慢地减缓,我们看到的是新技术,是新媒体采用决定因素的转换。这个过程中超越技术因素的是内容与人的特性等非技术因素以及与媒体使用有关的社会因素。所有这些由研究结果显示的变化都告诉我们要重新认识还在涌现和发展的新媒体,从中获得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确定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方向。
新闻传播教育是一个应用型领域,主要培养能用文字、视觉或者其他手段有效传递信息的人才。以前新闻传播学院的教育对应的行业非常清楚,即报纸、电视、广播电台、杂志等大众传播行业,几十年不变。但是技术发展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传统媒体行业的衰落,以及基于网络和移动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扩展,使新闻传播教育所对应的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不再只去传媒行业,而是去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再也不是只为所谓传统媒体行业所专属。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期待更加多元。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既要有为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新闻的能力,还要有能力满足各行各业开展有效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需求;不仅会用文字或视频传递信息,还要会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基于融合媒体的信息传播工作,尤其是运用网络和移动信息传播平台开展有效信息传播的能力。因为对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有这样的期待,当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反映到相关行业,立即成为一种对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开展有影响、有震撼力的信息传播的社会需求,各行各业会立即希望吸纳熟练掌握这种传播手段的人才,并且瞩目于新闻传播学院能在短期内培养出有能力的毕业生,这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直接挑战。
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新兴媒体时代成长,对各种新兴媒体技术性能的把握与时俱进,他们的知识结构、对于专业学习的期待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也在变化,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学生。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统一教学大纲学习,修读规定的课程,一个模子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异,他们毕业后最希望进入当时还强盛的传统媒体。而现在,教学大纲给予学生的专业学习相当灵活。学生根据教育大纲的总体要求,按照自己的兴趣专长和今后的职业方向来制订与调整学习计划,专业学习不再按照学校制订的单一教学计划进行,学生有较大自由度选择专业以及其他课程。同时,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技能更新频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采取主动,根据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不断通过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这种因应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应变的专业学习方式有可能较快产出具有较新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能直接进入采用最新专业技能的媒体和相关行业。但是学校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一般不会像技术开发和市场变化那么快,这种因应市场需求的学习方向有时使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疲于跟进技术变化,即投入相当的时间和资源训练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但是当学生毕业时,他们发现过去三年学的专业技能已经过时。新闻传播教育因为追赶专业技术和相关技能的变化带来的尴尬,让我们思考新闻传播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应对快速发展的技术与信息传播行业的变化。
怎样做好因应技术和市场变化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新闻传播教育的设计与规划者近年来一直为此殚精竭虑。新闻传播教育需要跟踪行业发展,对行业因为技术更新带来的变化不能视而不见。但新闻传播教育培养的是将来信息传播行业的领军人物,需要有前瞻眼光,不能循着技术与市场的发展亦步亦趋。信息传播万变不离其宗,信息传播的基本技能,包括与各行各业人物打交道的技能,写作编辑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视觉与多媒体手段采集、制作与发布信息的技能,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需要。培养学生从事信息传播工作的基本技能,依然应该是新闻传播学院的主业。其他方面因应技术与市场变化需要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可以从上述有关新媒体研究的结果中获得一些启示。
新闻传播教育规划的制定者要深入解读媒体发展内涵,分清传承与创新,注重与创新有关的教育改革。媒体发展不是一种完全脱离旧媒体、脱胎换骨产生一种新媒体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继承、有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面对的新兴媒体哪些方面是传承,哪些方面有创新。对于传承部分,新闻传播教育已经有明确理念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因为教学条件的改善,传承部分的教育应该可以达到更高水平。这方面主要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采集信息、撰写编辑文稿和使用视觉及多媒体手段的基本训练;而创新部分,我们的教学体系其实一直在追踪,从新媒体早期的网页建设、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到社交媒体时代的微信公众号建设,以及目前在移动媒体上展开的各种具有创意的活动,新闻传播学院或多或少会在相应时期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及时掌握由于媒体技术更新而产生的新的技能。这个部分的教学,既要有及时更新的安排,但又不必跟得太紧,以避免学生花时间学习的技能临毕业时已经时过境迁。我们要思考怎样把创新部分纳入教育体系,逐步培养学生长期应对新兴媒体发展的能力。这种应对能力可以是一些有长期效能的专门技能,也可以是应对技术发展的前瞻思考与分析方法,用现有手段解决新出现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如果考虑设置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或者新的专业方向,相关课程与方向应该既能服务于当前需求,又能在可以展望的将来依然发挥相当效用。
前述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告诉我们,技术发展本身有周期。随着周期的展开,技术给新兴媒体产品带来的优势差异越来越小,因此技术因素对人采用新的媒体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小,而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对使用者采用新的媒体产品与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内容因素相比技术因素在新兴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占主导地位。在第二层次采用过程中,人的因素与技术因素相比,对于采用新的媒体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研究成果虽然显示的是媒体采用过程中技术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理解技术本身在媒体产品发展中的作用依然有启迪。如果新的媒体产品的技术优势差异日益缩减,技术因素对新媒体产品的采用与使用的影响日益减弱,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因应这种媒体发展趋势。媒体技术依然会循着既定周期发展,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新兴媒体发展的特性、媒体发展本身的周期与节律带来的是技术优势差异的递减以及技术因素在新兴媒体采用过程中作用的降低。因此,新闻传播教育不必过于焦虑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体产品的快速更新,以致失去长远眼光,仅仅着眼于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相反,由于技术发展给媒体带来的优势差异日渐减弱,媒体采用过程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减弱,人文因素的影响逐步加强,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顺应这种媒体发展态势,培养有长期效能的高效信息传播者。高质量传播内容的生产能力首先并不取决于生产者的信息传播专业技能,而是依赖信息传播者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对新媒体条件下社会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其次才是信息传播专业技能。在开展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长期效能的专业技能,强化高质量信息内容生产能力,尤其是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在教学中的比重,培养学生运用全媒体手段以批判精神深刻地认识和反映世界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大事件,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使他们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能与社会一同前行,与新兴媒体共同成长。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对现有硕士课程的改革就遵循了上述要求。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起始于媒体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该系传播与新媒体硕士专业设立于1998年,主要培养既懂传播学理论又懂新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毕业生掌握最新的媒体传播技术,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开展信息传播活动,包括传播项目设计、信息采集、制作与播出、实施与管理信息传播项目等。将近20年的教学进程,伴随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行业的发展,其间有一些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与更新,但是整个课程结构没有太大变化。根据媒体发展态势,技术与信息传播行业发展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该系从2015年起酝酿传播与新媒体硕士专业的课程改革。当1998年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成立时,新媒体还只是一个笼统概念,主要指互联网承载的信息传播体系。就像前述讨论的那样,新媒体只是指媒体的新的特征。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传播与新媒体专业需要根据媒体发展的方向去考虑课程改革,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要有一定的前瞻眼光。经过对媒体态势的分析以及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充分讨论,原有的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一个方向的设置改为适应近期需求和远期目标的三个专业方向: (1)媒体数据分析,发掘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处理与各类重大现象和社会问题有关的数据信息,运用数据展示等特有方式开展有效信息传播;(2)视觉媒体,利用各种视觉传播手段,包括照相、视频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开展信息传播;(3)数码媒体,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运用各种手段通过网络与移动平台传播信息的人才,包括互联网传播、网络与移动广播、网络杂志以及其他媒体的专门人才。这三个不同方向都强调相关领域内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技能扩展能力,即运用已有技能学习掌握新技能的能力。这三个专业方向对应媒体发展与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向,课程设置既包括传统的信息传播专业技能,又整合了当前媒体动态发展所需要的相关技能,同时将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其他理论与研究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职业方向选择传播与新媒体硕士专业其中一个方向,毕业时能较好地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能够立即上手专业领域的工作。他们掌握的有关媒体数据分析、视觉媒体以及各类数码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的技术不仅能应对当前媒体及其他行业对信息传播的要求,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能适应新兴媒体的发展,引领本领域的高效信息传播。
数码时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产生对人才培养的新的要求,新闻传播教育经常面临新兴媒体人才需求的挑战。通过媒体发展态势分析,我们发现,新兴媒体的发展有创新也有传承,新媒体或多或少带有旧媒体的特征。日趋缩小的技术优势差异以及第二层次采用显示媒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媒体变动声势看起来那么急迫。新闻传播学院多年来基于媒体发展的课程更新,并没有被新兴媒体的发展拉开太远。有关新媒体的研究结果也给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带来启示。研究发现,当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呈现逐步递减态势时,技术因素就不再是影响媒体产品采用的主要因素,主导地位让位于非技术因素,如使用者感知的信息内容价值。在已经被采用的媒体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功能、新应用的第二层次采用过程中,人的特性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技术因素的作用在降低,人的因素的作用在上升。虽然我们处于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但基于对新兴媒体发展特性的认识,我们可以有效把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方向,而不必担心新兴媒体的发展会把我们抛离得太远。
无论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总体规划,还是基于媒体发展的新的学科与课程计划,都需要平衡人才培养的长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让毕业生能与新闻传播行业共进,既有相关的基本技能,能从事信息传播的最前沿工作,又有把握社会、把握全局的眼光与能力。长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展高效信息传播的长效技能。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有对长期效能的考量,既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能一辈子受用的专业技能,如高标准的基本信息传播手段与能力,又注重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培养,使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会运用多种手段采编新闻,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还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对不同领域的问题有深刻的解读与评析能力。为实现人才培养的长短期目标,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训练需要保持本专业的印记,以相应节奏跟进新兴传播行业的发展。虽然今天新闻传播学院对应的行业模糊,但是培养的毕业生的信息传播能力并不含糊,毕业生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
Courtland, R. (March 30, 2015). Gordon Moore: The man whose name means progress: The visionary engineer reflects on 50 years of Moore’s Law.IEEESpectrum. Retrieved from https://spectrum.ieee.org/computing/hardware/gordon-moore-the-man-whose-name-means-progress
Cross, T. (2016). After Moore’s law.TheEconomistTechnologyQuarterly. Retrieved from http://www.economist.com/technology-quarterly/2016-03-12/after-moores-law
Fidler, R.F. (1997).Mediamorphosis:Understandingnewmedia.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Li, X.G. (2013). Innovativeness, personal initiative, news affinity and news utility as predictors of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s news devices.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 6(3), 350-373. doi: 10.1080/17544750.2013.789429
Li, X.G. & Zeng, L. (2011). Technology attributes, perceived value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utility: Predicting podcast adoption and use.SouthwesternMassCommunicationJournal, 27(1), 69-83.
Moore, G.E. (2006). 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 Reprinted from Electronics, volume 38, number 8, April 19, 1965, p.114 ff.IEEESolid-StateCircuitsSocietyNewsletter, 11(3), 33-35. Retrieved from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arnumber=4785860
Newcomb, A. (April 27, 2016). Intel CEO says reports of the death of Moore’s Law have been greatly exaggerated. Retrieved from http://abcnews.go.com/Technology/intel-ceo-reports-death-moores-law-greatly-exaggerated/story?id=38703042
Nielsen, J. (August 23, 1998). The end of legacy media (newspapers, magazines, books, TV networks).NielsonNormamGroup. Retrieved from http://www.useit.com/alertbox/98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