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颀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
文 / 张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云、平、移”等新技术为各个领域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档案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技术影响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档案政策保障、技术驱动、资源剧增以及用户成长等四大要素。它们是促进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互联网新技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数字档案馆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分布式、跨地域、有序的信息资源系统以及互联网,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将收集、捕捉到的、有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相连接,是一种新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而根据生态系统概念,基于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协调,对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与生存环境达到功能上的统一。数字档案生态系统以整体的观念,将数字档案馆视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来了解要素与环境之间以及各组成要素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它的形态结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
国家档案政策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是促进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是我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新世纪,为了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对于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等进行了政策性规定。2005年,为了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颁布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2014年,我国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这为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有利于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监督指导。
长久以来,数字档案馆建设围绕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制定计划、规划,通过间接与直接的宏观安排,促进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纵观档案事业的发展,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十五”、“十一五”等发展规划都做出了具体规划。2001年,为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对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进行了规划。200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不断提升档案部门服务各项建设事业能力,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环境。”2011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为了加快数字档案馆安全有效地管理,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其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建设,并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制定的这些规划,对档案事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促进了数字档案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010年,国家颁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态势,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标准规范和建设依据,明确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2]2014年,为了促进了基层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特点,国家档案局颁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认为“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促进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健全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等,并为之提供了有序的规则。目前,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档案资源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2013—2015年,国家档案局根据系统环境频繁变化情况,先后发布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数字档案馆可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需求规范》,明确了数字档案馆的职能,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提供了保障,维护了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安全,促进了其定级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影响至深,促进了档案业态的变革。在档案形态的历史演变中,技术始终是档案形态变革的内在推动力。从石刻、纸张等传统载体到磁盘、硬盘等新型载体,技术的发展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档案信息转向了现代数字化档案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日渐成了国家记忆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催生了数字档案资源的快速生成,促进了档案形态的进一步变革,档案形态日趋多元化,数字档案资源成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态,如生成环境、生成方式、传播媒介等。档案信息资源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管理工作领域中,技术是档案管理范式演变的重要变革力量,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档案管理方式逐渐走向了机器化、自动化、虚拟化管理,促进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了档案管理自动化、智能化。
20世纪80年代,在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同时,数字化利用已经成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智慧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出档案的价值,档案利用服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薄弱,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相对弱小,大量档案资源处于“沉睡”状态中,不能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民规模达到了7.10亿。报告认为:“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医疗、教育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商,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并且开始向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等专型升级”。由此可见,档案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档案利用方式。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应用的带动下,档案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了“互联网+”、档案信息资源在线利用、智慧利用等利用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机构从传统单一实体——档案馆转变为多元并存、实体与虚拟协同运行的现代档案机构体系,促进了新时期档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数字档案馆的出现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效率,成了新时期的新型档案机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成了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的定义,数字档案馆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各级各类档案馆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采集、存储、管理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信息需求,并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这是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
数字档案资源攸关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数字时代社会记忆的重要构成,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核心和重要动力之源。新时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数字档案资源大量生成,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成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石。[3]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被存储到了磁盘硬盘等新型载体上,成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体、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核心生态因子、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
2010年,我国初步形成了档案发展观“三个体系”理论框架,即“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这成为新时期全国档案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而在网络环境下,“三个体系”的建设成了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战略的主要途径,为优化档案资源体系创造了重要机遇。传统档案资源数字化、在线数字档案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弥补了传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分布不平衡,真正建立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相对于传统档案信息资源来说,数字档案资源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线利用各类档案资源。同时,技术的升级和互联网的普及,激发了用户的档案资源利用需求,跨越了时空的局限性,使得用户可以享受到档案信息化带来的诸多便捷,促进了档案资源的开放利用。以“大、云、平、移”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拓展了档案资源共享路径,数字档案资源的协调性与竞争力大大提升。档案机构收集的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齐全,管理越来越有序。这提升了档案资源共享水平,突出了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权威性”、“丰裕性”。目前,档案事业的发展主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战略,充分利用“大、云、平、移”的技术优势,促进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不断完善标准、数据库、安全存储等,积极探索数字档案资源的在线收集、组织、开发利用,加速推进了传统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源的社会功能,有效地实现了数字档案资源的信息价值。
进入21世纪,用户的档案利用权力获得了有效保障,档案利用需求得到了全面激发。这为新时期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促进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数字档案资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新时期用户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等档案利用需求。面对日益增长的海量档案信息,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服务功能,有效地组织和揭示数字档案资源,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系统化、有序化,我们需要提升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速度,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加工、整序和提炼,促进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
在新时期,数字档案资源的出现激发了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为推进档案的开放利用带来了时代契机。一方面数字档案资源具有存储便捷、种类多样、信息量大等特征,能够适应数字档案资源大量生成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各种现代技术,如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等,促进了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频次。[4]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人们的权利意识普遍觉醒,社会民主化程度增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用户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而且为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和用户档案信息权利的扩大带来了契机,有利于提升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益。
随着档案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档案用户更加注重获取服务过程中的体验满意度,对档案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注重用户体验能够完善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方式,能够激活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活力。在现代技术的全面驱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新常态,用户的档案利用方式日趋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管与互联互通、用户档案利用途径大大拓展,适应了数字档案资源快速增长的状况,破解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机制的局限,增强了数字档案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提升了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为数字档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1]陈军,谢海洋,史辉.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述评[J].山西档案,2016,(2).
[2]高晨翔,黄新荣.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馆的安全评估体系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
[3]周耀林,骆盈旭,赵跃.数字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优化研究[J].中国档案,2016,(4).
[4]赵悦佟.数字档案馆生态位宽度浅论[J].山西档案,2016,(3).
G270.7
A
1005-9652(2017)02-0091-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张颀(1973-),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财经技师学院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