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诚信档案建设对科研不端治理的意义
——大数据视野下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2017-01-28 16:35邢雅娟
山西档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不端诚信建设

文 / 邢雅娟

浅析诚信档案建设对科研不端治理的意义
——大数据视野下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文 / 邢雅娟

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已成为趋势。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建立和完善诚信档案,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既有利于探索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新工具,又有利于丰富档案学研究理论,不断创新档案工作应用领域。

诚信档案;科研不端;社会治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研活动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外科研不端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档案作为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依据和参考的重要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建立和完善科研人员的诚信档案,作为其承担项目、获奖、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诚信档案的监督作用,是治理科研不端的有效途径。

一、治理科研不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上世纪中叶后,世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深入。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科学研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国家和社会对它的经费投入越来越大,这一方面使得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社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人意识到围绕科研工作,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较大的经济利益。科学研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科研工作者为了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等,不惜造假、篡改数据,甚至剽窃,世界各国的科研不端行为不断滋生蔓延,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

科研不端行为,是科研领域的异端,与科研本质要求是相背离的。科研不端行为频发,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科研秩序,制约了科研自身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科研生态的净化和科学精神的塑造,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此种情况之下,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既成为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科研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是教育管理者、社会学学者、伦理学学者集中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主旨内容。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对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2013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调研座谈,刘延东在会上指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遏制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二、大数据为科研不端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已经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进步。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2015年,科技部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经统计,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105万人,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力资源数522人,研究与发展人员总数353.3万人,绝对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科研人员,建设科研人才信息数据库,通过运用数据和信息的优势防治科研不端,应成为科研诚信建设、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数据时代的科研不端治理需要以教育为基础,以科研诚信制度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制度、教育和技术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政府部门、相关管理机构、科技机构和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完善治理手段,强化对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全过程的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治理科研不端的支撑,能不断提升科研不端行为防范和治理的精准度,是科研不端治理的新途径。

三、建立诚信档案在科研不端治理中的重要性

个人诚信档案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如美国以商业性公司服务为主要运作模式;欧洲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对个人信用档案进行管理;日本通过银行建立会员信用结构并负责管理。个人的诚信记录与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紧密相连,直接为个人在升学、就业、收入、贷款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诚信档案已成为陪伴个人一生,并深刻影响其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依据。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诚信档案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通过建立诚信档案治理科研不端方面进展尤为迅速。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应当为申请、执行、评估评审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作为审批其申请项目、承担评估评审工作的依据。高校教师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主体,是科研不端治理的重点对象。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

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三个方面作用。

(一)对科研过程的管理

无论科研资助单位、评审专家,还是科研人员,均可通过对科研诚信档案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对项目申请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之处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科研数据、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等。

(二)对科研人员的监督

它可以作为科研项目的准入机制,实现对申请人和研究团队的详细情况及以往的诚信情况的全面把握;在项目申请、科学研究和学术评议中判断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是否适合项目,是否有能力按研究要求履行科研责任,并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三)奖励和惩处依据

通过诚信奖励记录,可以增加科研人员及诚信行为的社会影响力,并为获得下一次科研资助打下基础。同时,准确地记录、公开科研不端行为,并及时做出处罚,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可以减少各科研机构对科研不端行为信息掌握不对称的情况,增加科研失信行为成本,对科研不端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四、建立诚信档案治理科研不端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诚信档案信息数据库

档案信息要确保科学全面、真实有效、准确实时。它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科研记录和诚信记录三个方面。个人信息要尽可能全面,除基本信息外,应着重记录科研人员的学历背景、学缘结构、研究方向、科研学术经历、科研成果、工作经历等。科研记录应真实反映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初期的科研项目批文、课题或项目的申请书、可行性报告、任务下达书、委托书、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课题论证、合同、协议书,中期的重要数据记录、中期报告、阶段成果,后期的结题报告、鉴定报告、评审报告、论文、著作、专利、产品等研究成果、获奖情况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等。诚信记录应该包含个人诚信教育情况、是否签署诚信承诺书及遵守情况、学习期间的思想品德表现、作业及考试作弊违规违纪情况等,特别是对从事科研工作以来的不端行为应进行详细的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在诚信档案的收集、记录、整理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档案的严肃性、真实性和原始性,体现真实的个体原始记录,为评判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从事研究和参与评议等科研活动中的信用程度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平台

目前,许多科研机构、高校甚至中学都建立了诚信档案,但是缺乏系统管理,各机构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平台,要打破机构、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科研诚信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基于数据之上的科研诚信风险分析研判。政府部门应出台并完善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确立固定的管理部门,保证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平台的正常有序运转。平台管理部门应着重数据运用的技术开发,分类建立测评体系,通过综合各个项目的测评数据值,得出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要区分信息评价权重系数,针对不同的科研要求,确定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得出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要完善信息提交与共享保护,实现科研机构、人员通过网络上传、查询个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测评结果,实时调整诚信教育导向和个人诚信素养养成方向。科研部门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科研诚信档案在科研项目中的评价运用,使之成为制约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申请、科研资助的重要考量标准,构建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

(三)建立科研诚信公示制度

对查实的科研不端行为,我们应及时依据法律法规予以惩处和追究责任,形成处理意见,公示处理结果,并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机构人员、科研项目、处理程序和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及时纳入诚信档案内容。科研诚信档案建设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便于及时有效地面向全社会公示诚信评估信息。我们对年度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要适时分析,形成科研诚信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不仅仅是罗列和统计科研不端行为,应对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研究领域、科研过程、人员构成乃至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对防范科研不端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努力创造和维护求真求实、严谨严肃的科研学术大环境。

[1]党志锋.激励与规约:大学诚信制度何以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科研诚信知识读本[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孙学章,马永庆.我国高校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左信.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启示及借鉴[D].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人民论坛,2016,(16).

[6]陈海波.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N].光明日报,2015-06-26.

G275.9

A

1005-9652(2017)02-0085-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邢雅娟(1978-),女,山西原平人,山西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不端诚信建设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