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调研*
——以“音乐会系列课程”为例

2017-01-28 15:25梁鸿研
黄河之声 2017年3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音乐作品音乐会

梁鸿研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对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调研*
——以“音乐会系列课程”为例

梁鸿研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在当前全面育人和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背景要求下,上海大学推出了一系列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广大师生的认可,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综合素质

21世纪初,我国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人)的发展。’‘艺术’作为作为一门课程,也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1]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的内容,出色的音乐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起到提升人的素质,教育人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以审美为体验。“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音乐教育文化观念的转变是对音乐课程设置的重新思考。”[2]当代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整个教育的综合素质。“素质”一词的涵义很广泛,包括的不仅有身体和心理素质,还有艺术涵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各种素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进而形成人的整体素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中国许多高校都在实施音乐素质教育,音乐本身的美育功能使得音乐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培育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成为了高等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上海大学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摒弃素质教育的传统模式并结合自身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开展的情况,推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致力于走出一条音乐素质教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掌握好将各种专业课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2014年4月开始,上海大学先行推出一门全新的课程——“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该门课程将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让全校师生观众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分类、发展史、音乐家生平,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乐器等基本知识,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发挥音乐感人以情、育人以德,开发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善思维,塑造学生和谐人格的特殊作用。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学生选课情况、课堂授课形式、课堂纪律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音乐素质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部分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充分的认识。“懂得审美,会欣赏艺术,不仅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而且这种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所以音乐素质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培养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上海大学开展的音乐素质教育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素质教育趋势下结合自身实际推出的教学课程实践,其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音乐的德育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艺术的教化作用历来备受重视。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音乐列入教育的科目之中。优雅的音乐,蕴含着循序渐进的高尚情操,高雅的音乐艺术在当代是指导,鼓励和升华大学生精神,促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爱憎分明的道德意识和自发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李岚清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适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殊的音响,表达与交流情感和思想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向学生展示的正是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此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养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性格、内涵、素养。

其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作为一种依靠听觉欣赏的特殊艺术类型,其欣赏过程是非常抽象的,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文化背景,才能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这门课不仅有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把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同时还有现场的音乐表演,“音乐知识和音乐形式、音乐意象实现了与‘现场的对接’,视、听、说全方位调动起来,给予学生的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大大增强。”[5]使学生逐渐掌握用音乐的语言方式去学习并欣赏,与此去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音乐之美的积极性。

再次,使学生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通过听觉审美的想象力锻造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力。音乐是一种由作曲、表演和鉴赏三部分组成的艺术实践活动。这三者之中,作为对音乐的第三度创作的听众鉴赏部分,是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工作出发点与归宿点。听众的鉴赏作为第三度创作,最终决定了音乐作品的价值实现和历史流传,也彰显了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使一、二度创作的发展得到了延续,是实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这种三度创造是完全由艺术欣赏者的主观思维所控制与影响的。在现有的感官所接收的材料上进行适当重组、合理加工,使艺术欣赏者形成新的艺术形象与形式。三度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会因为艺术欣赏者自身审美能力的差异与艺术品位的不同而各有所异。但尽管如此,大脑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也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等重要方法与必要途径来实现。这门课对选课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激活了每位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想象力。

最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可以起到加深文化底蕴,增强综合素质,扩充社会人文知识的作用。古今中外的音乐典籍异彩纷呈、浩如烟海。仅靠学生演奏和演唱并不能全面的满足对音乐学习与鉴赏的需求。因此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采取与音乐欣赏有关的综合多样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佳作珍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学习与鉴赏。同时,作为人类宝贵的智慧遗产与文化结晶,音乐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音乐艺术与曲艺文化、美术绘画、文学影视、历史地理等很多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学科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联系。这就要求艺术欣赏者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变换视角,进行多维的思考。同时不但要辨别音乐所蕴含的不同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还要辨识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下产生的不同,进而深入体会各种音乐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底蕴会不断得到提高,充实自身的社会人文知识。

“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是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师生的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以音乐会的形式开展,在每周周四晚上举行音乐会演出。在演出过程中由音乐学院,或者外聘教师对音乐会演出作品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包括音乐会演出作品的历史、哲学、文化、乐器以及作曲家等方面。学生受益的方面主要有文化素质、音乐知识、人文修养等。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选课方式的自由性,学生需在正常选课时间至学校教务处选课系统中选课,选课成功后只能参加选课系统所选当日的音乐会。音乐会举行前,学生可从学校网站“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版块中了解音乐会的具体内容的预告。每场音乐会学生应提前至现场,使用本人学生证在考卡机上考勤。

每场音乐会由讲师讲解相关音乐知识与作品解析,并由参演人员进行演奏。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的音乐知识之后可以欣赏到相关的音乐作品,音乐会的这种课程实践模式从2014年6月开始至今已经两年。

期间我们开展了对课程实践的调查,从前期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通过调查,学生覆盖了上海大学各个专业,大多数选课学生能积极主动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使文化视野更加开阔。

但是与此同时本课程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1.学生以理工类学生为主,占58%之多,人文和经管大类所占比重较低;学生中大一学生所占比重较大,高达84%,其他年级学生比例较低。

2.课程存在授课方式单一、内容种类少、考核方式不足以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有待改进。

3.课堂音乐欣赏较少,讲解太多,主题偏少,互动比较少,音乐会现场偶有学生交谈,课堂秩序不够好。

4.相关影像资料不够完善。希望学校官网能够增设这部分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相关影视音像资料,方便学生随时观赏学习,加深印象。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音乐在我校大学生中还是很受欢迎的。但调查的结果同时也显示出另一现状,即我校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比较薄弱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其中有些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不重视,甚至认为音乐对于学习生活没有帮助。怎样最大化发挥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怎样实现短期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吸引更多的学生,这是将来课程改革的关键。

音乐素质教育有必要成为所有音乐学科门类中关注的中心,应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包括教育意义、教育方法、学科课程、哲学视角等方面,因此针对目前我校音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我校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的现状,更应该改革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在今后的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

首先,合理调整授课形式与内容,加强监管保证课堂纪律。要合理调整音乐专业知识讲授与音乐作品欣赏的比例,在讲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欣赏音乐作品。而且授课过程中更应采取具有普适性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要有优美的旋律,旋律是最能打动听者的主要因素,如此才会使音乐欣赏者产生共鸣。同时也要加对课堂纪律的监督和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特别是音乐类课程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

其次,加强引导与宣传,改进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素质教育。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理解、认识与重视。针对目前我校大学生在参加音乐素质教育音乐会课程实践中存在的学生比例失调的问题,可以通过课程改革逐步将音乐课程列为全校性必修课,同时改进课程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音乐素质教育。可以考虑逐步将这门课增加一些学分,使学生更加重视音乐知识的学习,自觉加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课程将来也可以开设网络学习平台,增加学生课外学习的机会,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再者,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增强音乐鉴赏能力。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是音乐鉴赏能力,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文化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产生影响。“文化是一个整体,音乐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2]音乐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限制因素不但有个人音乐知识水平,还有欣赏者总体文化水平以及艺术素养、甚至生活阅历等。因此,上海大学在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可以在开展音乐课程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一些其他的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开设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组织学生到校外聆听高水平的音乐会等,以增强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提高文化素养、加强对艺术实践的参与活动,更好地配合音乐素质课程的开展。

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则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处于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6]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变成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将培养并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的素质摆在了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海大学在以音乐会的形式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对国内外音乐教育变化的新形势的关注,不断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与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及特点推进音乐会课程的实施。除现阶段开展的课程内容之外,上海大学还将举办多个系列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不遗余力地为在校学生营造丰富的音乐文化氛围。在此进程中,上海大学还将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课程,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以推进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和网络资料库、网络和微信平台,以及其他的相关配套制度与设施,全面保证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和育人效果。■

[1] 李品.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1:70.

[2] 曾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2:3,159.

[3] Wayne D,Bowman著,黄琼瑶等 译.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7:59.

[4] 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5] 卿扬.综合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创新课程模式改革——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实践为例[J].黄河之声,2015,05.

[6] 周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9.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模式的调研——以上海大学为例》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音乐作品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失败的音乐会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海底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