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指向

2017-01-28 20:11
黄河之声 2017年7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审美观念

潘 薇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42)

“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指向

潘 薇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42)

《音乐教育哲学》自问世以来,在中国音乐教育界便起到重要的影响。其作者雷默却和自己的学生埃利奥着“特有审美”与“实践”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笔者试图从二者的比较入手,分析它们的哲学内涵及其成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种哲学理念进行剖析,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音乐教育;哲学;审美;实践;雷默;埃利奥特

《音乐教育哲学》一书自1970年第一版出版之后,相继在1989年出版第二版,2011年出版第三版。其中第二版和第三版都被翻译成了中文版,第二版的中文版于2003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在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中,主要包含两种哲学观念,即“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有何具体的含义呢?“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是音乐教育专业中一种稳定的哲学思想。那么,“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之间有着何种关系呢?对中国的音乐教育又产生何种影响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开始了探寻。

一、“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比较

要弄清“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异同,我们首先要从美学的角度分别来阐释“审美”与“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要了解这两种观念,首先要了解的必然是“审美”哲学观与“实践”哲学观之间的关系。

“审美”哲学观与“实践”哲学观,二者以不同的角度。对音乐教育提出了相异的目标和任务。

(一)产生的背景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是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贝内特·雷默的教育思想受到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的直接影响,而朗格则继承了她的老师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的衣钵。同时,雷默还受到美国当代语言哲学家尼尔森.古德曼和美国著名音乐美学家、理论家伦纳德.迈尔的思想启迪。

大卫·埃利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论为基础,强调音乐是人类多样性的实践,因此它的理论基础不是纯粹的美学。埃利奥特质疑了雷默的“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观点,认为音乐素养高的人未必就一定具有高的道德素养和完善的人格。

(二)核心主题

“审美”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分歧,在于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存在偏差。二者都以“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决定”这一哲学假设开始,但核心观点不同。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指的是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中又包含了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原则,前者是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目标,后者是其途径和任务。

二、“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分析

通过以上解析,笔者有着以下的疑问:“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不同又有着何种理论依据呢?

(一)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1.不同的哲学基础

雷默主张关注音乐的内在意义,将其作为自律的客体,被作为主体的人们去创造和体验。埃利奥特则认为,音乐本质上是多元文化,是人、音乐行动、音乐作品、语境四者融合的动态系统。

2.相异的理论来源

雷默的音乐教育哲学以符号论、自律论和情感论等为基础,力求摒弃有关音乐功利性方面的阐述。埃利奥特则借鉴奇凯岑特米哈伊的“心流”理论,注重让学生在音乐素质与音乐挑战的动态平衡中,获得自我认知的愉悦。

3.“音乐”与“教育”侧重点的差别

雷默注重音乐教育的学科价值,即音乐本体;埃利奥特则强调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即教育本体。以此为分歧:雷默更看重音乐本体知识的教学,而埃利奥特为了满足受教者的音乐愉悦感。

(二)两种哲学思想对音乐教育基本问题的不同

首先,“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有所不同。

雷默认为,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欣赏者在其他非音乐因素,及理性理解的角度之下,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不仅仅是音乐的欣赏;音乐教育强调多元化,力图构建“多元文化视阈下的音乐教育观念”的均质化和。其次,“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在音乐教学的内容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于音乐教育的内容,雷默提倡“审美”音乐教育观念,而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却提出了“实践”音乐教育观念。作为民族音乐学家,他的学生埃利奥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多样性的人类实践”,他与他的老师雷默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

再次,“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对音乐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埃利奥特所提倡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建立在自己的音乐教育哲学的基础上,在世界音乐文化的格局中独树一帜。他认为,音乐行为包含了:行为者(musicers)、某种做的方式(musicing)、某种做成物(music)和行为者们所作所为的整个语境(Context)。他甚至认为“音乐”一词应当有不同的书写方法,即:MUSIC、music。

三、“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反思

中国的音乐教育,素与“审美”的哲学理念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美育救国”的观念,这种提倡美育的观点,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观点也是孔子“尽善尽美”思想的现代解释。上世纪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音乐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界引入了雷默的“审美”哲学,尤其是他的《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三个版本已经全部在中国翻译并出版,雷默关于音乐教育的观点也是音乐教育界的主流。

(一)客观解读“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

1.“以审美为核心”与“审美”教育哲学的同源异流

我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是封闭的。国内认为,音乐的“审美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以审美为核心”与“实践”教育哲学的求同存异

“实践”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更多的、投向世界“多元文化”的目光,我们已初步具备了较为明晰的多元文化意识。

(二)“审美”与“实践”对我国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启示

中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示。首先,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滞后思想,要以更广阔的胸襟,充实和检验自己。其次,虽然“实践”哲学适合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但是,它不能成为指导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唯一标准。

四、结语

作为音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雷默和埃利奥特是师生的关系,它们却提出了“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这两种观念,对当下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应当作出以下贡献:

作曲家对于中国古曲音乐、传统音乐、西洋音乐都做出了符合自己审美价值的取舍,从而选择作曲家自己的文化认同。笔者认为,能创作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当下中国“音乐学”这一学科,已成一种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表演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范畴,因此对理论性和技巧性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只有把握“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方法,才能站在多元化的视野之下,为中国音乐教育的视野添砖加瓦。

[1] 杜佳骏.新中国初期(1949-1966)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6.

[2]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3]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第3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8.

[4] 覃江梅.“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11.

[5] 王岩.实践音乐教育哲学针对我国音乐教改的现实指向[J].艺术教育,2010,03.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审美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