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永,段琼辉,胡新岗
班主任共同体与专业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 永,段琼辉,胡新岗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中小学、高校、中高职等不同学校班主任共同体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班主任共同体与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引起各级政府、学校管理者的重视,构建合理的教师、家长、学生对话机制,大力推进班主任共同体及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共同体;专业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同时,高职教育也蓬勃发展,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量的班主任、辅导员来从事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而目前,受班主任队伍的年轻化、教学任务压力大、青年教师社会生存适应性不强、经济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的影响,导致班主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各个学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开展了很多尝试,班主任共同体已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少学校都开展了借助班主任共同体,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班主任共同体,又称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是广大班主任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班级管理与服务为载体,以促进班主任教师全面专业化成长为目的,通过校级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心得、经验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基层学习集体。它是吸收“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理念而产生的一种班主任成长的团体。有学者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构筑,是把学校作为教师共同成长的场所,把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放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来培养。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构筑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就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家长、学生建立对话机制,寻求知识与经验的交流与共享,班主任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指导者,又是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实践者。
(一)中小学班主任共同体研究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但现实中由于高负荷的工作量、事务性的工作特质和班主任个体对专业发展的普遍性冷漠,限制了班主任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在“班主任之友”庐山笔会的自由论坛上,来自河南济源、山东济南、广东深圳、江苏苏州等地的一线班主任教师们进行了关于班主任共同体发展的诸多经验之谈。河南济源一中秦望教师的“8+1”团队、苏州吴樱花教师创建的“青葵社”团队等,都是在实践中具体探索取得一些成绩的案例。在交流中也发现,当前的班主任共同体,对于真正的班主任专业发展而言功效甚微,班主任共同体的发展要真正走向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必然要摆脱当前仅靠热情或行政力来驱动的现状,而要以理性的担当,实现自身发展与班主任业务提升的相得益彰。
(二)高校班主任共同体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班主任共同体,大多是民间共同体和官办共同体共同存在,但又各有各的问题,如民间共同体的主要问题在于随机性较强,缺乏外部条件的支持;官办共同体的问题在于虽然加强了行政力量的支持,但缺乏个性。因此,就造成了虽“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遍地开花,名师的积极性却调动不起来,或者一旦成为名师,就有开不完的会议、报告等公务,未能全身心投入到共同体的运行中,不能很好的发挥示范引领、模范榜样作用,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朱政等重点分析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凸显“共同体”精神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新的发展视角和实践领域,并提出通过构建高校管理队伍的精神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及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这四个路径,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推动高校管理队伍的高效、有序、良性发展。[1]魏海苓等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面临的组织、制度和文化多方面的障碍,提议可尝试通过创新教师团队组织方式、人事管理制度以及重塑教师管理文化等来实现突破。表明教师需要从传统的强调专业个人主义向共同体中的合作者转化,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能充分体现高校组织特点的模式,它以全新的共同体理念诠释着学校作为学习场所的真正含义,并最终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2]吴华丽认为,要高校注重对班主任的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让能为人师表、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根据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要注意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有效合作,使这种合作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在具体的工作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级的班主任”,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让他们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同时,建议建立和强化班主任专业发展制度,在制度中实现班主任的职业发展,从而为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奠定基础。[3]
(三)中高职班主任共同体研究现状
中高职班主任共同体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职业院校班主任面对受教育者思维和叛逆性的挑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生源质量下降而家长对就业期望高居不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了班主任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也影响到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尽管如此,对中高职院校班主任共同体的探索也有一些进展:罗心贤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共同体的工作内容如新生工作、问题学生的诊疗、班会课的主题、班级文化建设、顶岗实习指导和执业资格考试指导等,指出班主任共同体所追求的目标是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工作效率;[4]高淑红基于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的实际调查,开展共同体视野下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依托辅导员队伍、班团干部队伍、交流机制三大保障,着力打造班级共同体,使其成为学习的团体、生活的集体和文化的园地。[5]
班主任共同体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具体班级管理、专业化发展策略等领域,而对于班主任发展的外部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未来潮流、制度建设和体系机制等研究较少。
当今科技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发展与广泛应用,全球互联互通,突破了传统实体型共同体的局限性,为班主任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依托微博、QQ空间、QQ群、微信群与各种贴吧、论坛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跨学校、跨地区、跨国界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组织,已发展成在各自区域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学习团体,吸引了大量班主任一线工作者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一起成长,收效良好。可以预见,今后这种利用新媒体技术、组建各种不同地区与专业、多校联合的各种官办与民间团体会越来越频繁与普遍,成为班主任交流与学习的新常态。为此,各级管理者、教育服务部门要看到班主任共同体发展的新趋势,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借助共同体,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好广大学生和家长,培养祖国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1]朱政,袁剑.“共同体”精神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队伍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99-803. [2]魏海苓,孙远雷.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70-75,103.
[3]吴华丽.高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14(7):45-47.
[4]罗心贤,莫丽平,韦红,等.通过班主任共同体轻松做好班主任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1(4):42-43.
[5]高淑红.共同体视野下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教通讯,2016(5):60-63.
[责任编辑 李 漪]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YB070);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ZZZ24)
李永,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药学专业教学。
G711
A
1674-7747(2017)14-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