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山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刘高山
利用协同创新的战略平台,在航空产业内的企业中收集职业技能标准,归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与标准来制定实践教学的项目。完成从“出口”到“入口”的一脉相承的整体布局,形成科学、有序、有力度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从而为实现行业与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提供保障。
职业院校;协同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职业技能标准;校企合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频繁升级,产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作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运行方式,首当其冲受到来自产业市场方面的刺激。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各行业需要且受欢迎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更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急需研究的课题。因此,确立以协同创新为平台,职业技能标准为标靶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势在必行。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开展的校企融合的系列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从四个方面探究现代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方案,并深入探索维持平稳运行的一些卓有成效的举措。
(一)航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历史与运作模式
2013年,国务院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认定实施14所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批准第二批(24所)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覆盖了以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区域为主要内涵的科技创新领域。2013年10月13日,由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有57家单位参加的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根据产业发展的总体结构和发展趋势,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变迁,构建“专业链对接产业链”,适时调整各专业的就业指向和职业岗位面向,为职业教育走出封闭区间搭建了工学结合的重要平台。2016年,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到88家单位,覆盖了航空制造维修管理与服务等领域,为航空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也给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协同创新的实际运行硕果累累
专业布局跟随行业发展,专业课程建设服务于职业技能的形成。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导向。有了这样明确的思路,有了这些产业发展动向牵动专业结构变化的市场信息,相近行业之间协同创新的平台就能发挥共享和互补的作用。职业教育与相关行业产业之间的技术协同创新的实际运行,在近三年的实际运作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绩和良好的社会声望。搭建了这样的平台,才能构建有优势、有特色、有持久生命力的专业群;有了这样的系列专业,才会有贴近行业企业的专业课程。要实现这些课程建设的目标,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素养,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是一个关键环节。
(三)协同创新理念下的职教发展充满活力
航空产业资源共享使企业、学校及学生多方受益,更给行业发展及实践教学机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下,要站在企业需要的角度研究职业教育,制定岗位技能标准。使行业呼唤的职业能力、岗位需求的岗位技能与实践教学直接对应,并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才能给职业教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新途径走出了关键的一步。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更加了解航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更全面地实施“对接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了“军政行企校”五方联动的联合办学体,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为航空产业技能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好的平台和优质的资源,为航空产业类岗位能力与实践教学目标的贯通搭建了可靠的桥梁,为建立新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提供了基础。
(一)根据行业需要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
有了“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才有可能把行业内的主体企业组合在一起,共同制定本行业内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使行业内对各种技能的表述更加规范,各种要求更加科学、具体。这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人的职业技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指导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行业特征、专业特点设立实践教学的类别
这些技能标准分为一般技能和特殊工种技能两大类。在航空产业内既有特征相同的技能标准,也有特殊工艺要求。因为这些岗位技能标准的差异,所以构成多种分枝,从而形成了完成航空制造、维修、管理及服务等不同方向的工作任务。实践教学必须跟随这两大类的技能标准,完善基本技能培训,增强特色工种的技能训练。
(三)用实践教学的视角分解带有专业特色的技能标准
通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得到企业内部的各种职业技能和岗位特殊要求的标准文件。通过企业人士的专业解读,将其分解为与实践教学接近的条目,将实践教学项目与之融合,并将这些条目用来指导实践教学,从而牵引实践教学项目的内涵与行业的真实需求靠拢。
(四)在产业各专业技能及岗位能力标准指导下,设置贴近航空产业内的实践教学项目
将来自产业的专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框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规划的框架内设置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项目,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这样,就能实现职业技能标准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彻底贯通。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在知识与技能之间形成默契灵活的转换。因此,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教学之间必须做到双向转化。为了促进这种转化的生成,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实践教学项目梯度设置,促成学生职业技能的稳步提升
来自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指导教师设置实践教学项目的大类,并且注意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好梯度,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够稳步提高。
(二)岗位能力的逐步形成,促使学生增强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为了满足岗位能力的后续扩展,实践教学的项目必须结合行业的实际,并容纳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文化知识在底蕴上多做些铺垫。
(三)企业新技术与实践教学项目动态对应,行业的技术与教学的艺术相得益彰
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实践教学的项目不能一成不变,要紧盯行业动态,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新技术保持匹配。教学的艺术与行业的技术融合,所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一)实践教学的管理平台
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下设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搭建便捷的管理平台。负责对内协同,根据行业制定的技能标准确定各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实训项目的统筹安排;负责对外协同,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不断更新并且充实技能标准的内涵,与企业共同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谋划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展开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并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各项目的时序。
(二)实践教学的动力机制
用学生的主体需要推动实践教学向工学结合校企融合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突显职业技能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有提高职业和岗位技能的紧迫感,明白实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夯实基础,学生是受益的主体,热情自然会高涨。
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利益,实现多赢源动机制。[1]以职业技能标准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符合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利益需求。学生获得实际技能,学院获得教学效果,企业收获合格的储备人力资源。多方得利共赢,动力就会持久,就会越发强劲。
学院在实践教学课时计算时给予倾斜,在设置新的实践教学项目时给予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实训教学现场星级评价,也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独创的管理机制。即将各二级学院的专业教学实训室及各专业共用的实训室按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的统一规划。从设施的摆放位置,到工具耗材的配备、管理区间的定位、管理的规范步骤、看板的设计、文化标识的张贴和整洁整齐的要求等,都有量化的标准,达标的实训室统一纳入实训教学现场星级评价体系。这种直观公正便于管理,并且对管理者的工作实绩一目了然。从而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训室的档次。同时,为学生进入工场养成良好习惯做好了铺垫。这也是环境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
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激励措施。[2]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真实体现工厂情景,并符合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等标准,可以替代车间制作出产品,为工厂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实训基地不管是在学院里还是工厂中都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特点,以方便学生操练技能。在实训基地,学生学会岗位技能,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理解生产技术,并能灵活处理生产实践中的新问题,如此反复提升,达到多方激励。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
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平台,将航空产业内企业一线的技能大师请到学院来,组建代表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培养的执教团队,也就是大师工作室。[3]一个大师带领一个方向,将岗位技能、经验及要求,灌输到以大师为责任人的工作室。在各个工作室制定实践教学项目,带领其它教师完成实践性教学内容时,都会结合企业的特色,给学生打上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烙印,使行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更进一步。学校目前聘请了7位技能大师,组建了代表行业7个专业技能方向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实践教学的正确运行开辟了更广阔的通道。下一阶段,还会增加一些尚未覆盖的专业方向的技能大师,力争在本产业内不留盲区,为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技术技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机制
实践教学现场管理细则的编写,引入实训教学现场星级评价体系,监控到细节。以保证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有序开展,高效运行。
数字化实训工卡的编制是实训教学的重大改进。数字化工卡是从工厂引进的一种包含项目主体步骤、工具材料和工艺流程等工作细则的一个顺序表,操作者按工卡要求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工序。学院编制的数字化实训工卡是在工厂的基础上改进的,糅合了许多教学特点。它强调技能训练,并能在数字化的系统内进行信息化的整理操作。
融入企业文化的实训文化氛围。深入企业采集企业文化的精髓,或张贴在实训室的显眼位置,或融入实践教材,使学生随时可以感受企业、岗位的氛围。也就是学校提倡的环境育人。企业的优秀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特色,加上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构成实践教学中的实训文化,为实践教学过程加力增荣。
(五)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要有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例如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还需要引入家长、用人单位等第三方评价。这样,有利于不断纠正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克服不足,促使不断进取。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才算完整,管理机制才算完备。
(六)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并保障持续稳定运行
要达到这一目标,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尤其重要。政策的支持与激励,政府的认同与参与,主管部门的重视与资助,社会媒体的赞许与社会各界的好评,都是这一运行机制的保护伞。要认真把这一机制灵活运用到学院的质量诊改体系,让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自我诊断、自我纠正的功能。从而跟随学院的质量管理系统共同巩固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技能生成的质量。
有了协同创新的理念,才会产生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也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汇集各方智慧,归集航空产业内的职业技能标准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只有在这个标准指导下,设置出比较准确的实践教学项目,才能制定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从而使行业与实践教学实现动态的、紧密的结合,并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1]刘紫婷.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8-11.
[2]张景春.“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探索[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21-22.
[3]刘文君.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协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6(18):113-114.
[责任编辑 蒋云柯]
2016-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飞机维修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4AZY006)
刘高山,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
G712
A
1674-7747(2017)15-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