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与教学的视角

2017-01-28 18:25
职教通讯 2017年28期
关键词:品格伦理培育

周 甜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与教学的视角

周 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因时而变,在课程与教学方面不断变革创新。在课程上,融合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正式课程与非正式将课程,深度实施生活伦理课程、社会公德课程与专业伦理课程。在教学上,综合变革,不断尝试品格教育法、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个案教学法和企业伦理建构法。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职学生德育的灵魂,更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当代高职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未来中国教育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上升时期,其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的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未来蓝图,也是对教育“中国梦”系统而生动的刻画与阐释。新时期,加强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性保障。

一、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挑战

当代中国是一个变革发展的时代,也是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时代,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公民社会转型导致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利益关系多样化,信息社会爆炸与态度表达自由化成为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大挑战。

(一)公民社会转型与价值取向多元化:高职学生价值观理念的政治影响因素

我国的政治体制经过多年改革,变得越来越民主,民主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但是,越是民主的社会,价值取向就会越是多元。[2]因为没有了专治的禁锢,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思想都可以自由表达,尤其是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非传统的意识形态开始在中国政治体制内逐渐蔓延。当公利与私利冲突时,民众往往采取非法的抗争、破坏公物、围堵阻止、向公权力挑战、甚至造成流血与混乱。遇有不同意见的表达时,少数民众又采取静坐、互骂、宣传车游行等非经合法申请的行动,甚至拒绝理性沟通。其实,这都是一种社会偏态。在更加自由和民主的公民社会体制内,一些非传统的价值取向甚至一些偏激的价值取向逐渐兴起,这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方面,过于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会让刚刚走向社会的高职学生无法抉择,究竟哪一种价值取向才可以是主流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会成为高职学生们的困扰;另一方面,那些非传统的、偏激的价值观更会在方向上错误引导高职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但是,公民社会的转型势在必然,国家政治体制只会越来越民主、越来越开放,那么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就需要学校来承担“立德树人”的主要责任。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利益关系多样化:高职学生价值观理念的经济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的成就。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变革、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如今,在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前奏中,中国新型的经济社会已经形成。经济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济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国家、政府、行业、企业以及作为消费者的公众都在经济社会的系统中作为关系点而存在。[3]但是,经济利益关系往往是自私的,在个人利益的争夺中,常常会出现不道德的经济行为。例如,企业为了增加营业额与赚取利润,忽略企业道德或伦理,也忽视其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进而会造成民众与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纷纷谴责企业唯利是图,漠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也不负起社会责任,于是强烈要求政府加强管制与检验。所以,在“利益至上”的经济社会中,如何规范每一个经济体的行为至关重要。高职学生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份子,在学校里,他们会与学校、老师、同学以及社会商家产生经济关系;而在毕业后,会成为行业、企业或商家的一部分。很显然,因为经济利益的原因,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会受到这些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干预。而且,作为与人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因素,经济社会化的思潮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所以,利益至上、个人主义、自利主义等会阻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信息社会爆炸与态度表达自由化:高职学生价值观理念的文化技术因素

“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急速创新与发展,如今,因特网已成为大众所使用的工具,信息化社会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和人之关系的改变,进而,也造成社会型态的转变。如今,网际网络的特性使得人类可以在虚拟空间(Cyberspace)从事购物、休闲、医疗、选举、交友等活动;人类可以利用因特网形成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改变以往受空间与国界的限制。与此同时,信息科技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法律、伦理与道德的新问题,影响了个人所拥有的财富、人权与安全,也导致了不当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增加,甚至也危害整体社会秩序与安全。同样,信息大爆炸所形成的全球化、地球村也产生了许多社会与国际世界的新情势,冲击了现行的法律与社会规范,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伦理道德问题。在这样一个开放、多元、自由和没有距离的时代,人的价值观表达极其自由,而且也很容易传播扩散,在影响他人的时候也容易影响自己。[4]所以,高职学生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也必然会成为“互联网+”的一端,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个分子,在整个信息化的大浪潮中,除了随波逐流之外,很少有独立的个体能够脱离信息化的影响而独善其身,这是一种技术文化和信息文化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影响。[5]

二、课程的视角: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依托

公民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与信息社会爆炸,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伦理道德认知与行为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社会形势的挑战,加快培育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必须依托于课程的改革,因为课程是学生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媒介。[6]要达成伦理道德教育目标,全面培育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的高职德育课程就必须结合传统思想与新观念,设计一系列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建构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具体来说,在课程的开设上可以重点开设以下三类课程。

(一)生活伦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性课程

生活伦理课程重在培养高职学生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规范。譬如,最基本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体来说,基础性的德育课程需要确立比较明晰的德育目标:(1)学习与生活规范,养成日常生活的优良生活习惯;(2)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与自然的关系;(3)能够爱人、爱社会、爱物的情怀与行为;(4)孝敬亲长,友爱朋友,养成待人接物处事的正当态度与行为;(5)能够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并能服务社会;(6)养成遵守法律、诚实守信与负责任的态度与行为。价值观必须在生活中学习与养成,才有实践的可能性,塑造或改变人类的行为通常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7]这些课程的目标可以转化成为具体的校园活动——也就是潜在课程,作为活动的课程实施。如友善校园、诚实运动、教孝月等。这些可以算属于非正式课程,仍然有实施的意义与价值。此外,也应该在正式课程中,加入必要的伦理与价值观内容,尤其是将正式课程活动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动机。如此,方可达成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育目标。

(二)公民道德: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性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多的是社会交往与社会文化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主要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8]在公民道德层次的课程目标可界定如下:(1)培育公民资质,成为健全的现代科技与信息社会的优质公民;(2)增进现代公民的有关社会、文化、法律、政治、经济与国际外交的知识与能力;(3)陶冶健全品格,发展道德价值判断与实践能力;(4)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5)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并能够创新,以增进社会的进步;(6)培养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思考判断与适应能力。事实上,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因此,必须在超越个人品行之上,养成良好的公德品质,这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从学校德育或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来说,一方面,可以专门在通识课程中,增加公民道德课程;另一方面,要在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地方,有机的融入关于个人公德、社会公德的课程内容,尤其是平等、公正、法治和友善等价值观念。

(三)专业伦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色性课程

人在生活中会不断地学习伦理与道德价值观的原理,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表现与实践伦理与道德的行为。发展到成人世界的生活,则更多是职业场或工作场的道德价值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工作场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培养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员的伦理道德行为包括一般人应有的道德标准,还应当具有增进专业发展的伦理道德知识、批判思考、逻辑判断与行为。其专业伦价值观包括诚实、审慎、公开、自由、合作、信任、社会责任、守法、公平、尊重、效率和尊严等。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专业伦理或道德”为正式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可以着重专业伦理或价值观的知识概念与原则,培养批判思考与分析推理能力,阅读有关伦理或价值观文献,研讨有关专业伦理或价值观议题的案例。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而有所侧重,譬如,科技伦理、企业伦理、信息伦理和医学伦理等,还可以学术或科技领域订定课程名称,以培育各学术或科技、专业领域专业人员成为有专门知识与技能的价值观人。通过这些正式课程的学习,帮助高职学生在专业场域就业后,面临伦理或价值观困境时,可以深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困境,批判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进而有能力判断与抉择,并能解决困境或力行实践。

三、教学的视角: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

在开设各种正式的、非正式,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之后,更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把这些课程精神落实到底。事实上,高职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更何况道德教育与价值观的教育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很难以直接的方式(如口授和训练)加以教授。[9]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10]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学习认知的客观规律和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在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上适当革新。

(一)品格教育法(Character education):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经验

1960和1970年代期间,美国道德认知发展取向(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和价值澄清运动(value clarification movement)缺乏显著的成效。这十几年间,美国高校趋向于成为暴力与不文明的环境,暴力犯罪、青少年犯罪、药物与酒精滥用、青少年帮派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这个困境,美国的无党派团体组织和个人决心奉献于发展道德品格(moral character)和公民德行(civicvirtue),成立了品格教育伙伴(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CEP)。他们的宗旨在于创造一个更有怜悯心和责任感的社会。他们认为,品格教育是帮助年轻人发展优良品格的长期历程。他们发展出有效实施品格教育的11项原则,辅导教育者实施品格教育。这种教育教育方式强调,品格教育在于促进核心伦理价值(core ethicalr values)以奠定优良品格的基础。他们提出,责任(responsibility)、坚忍不拔(perseverance)、关怀(caring)、自律(self-discipline)、诚实(honesty)、勇敢(courage)、尊重(respect)、正直(integrity)和忠诚(loyalty)等11项美德当作品格之核心价值。具体的操作上,学校必须营造成为具有关怀心的小区;学生要有实践道德行动的机会;学校职员也必须成为一所学习型与道德小区(moral community)的成员,在其中所有的学校成员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并努力遵照指导学生接受教育的共同核心价值;学校在建构学生们的品格之中,必须征募家长们与小区成员成为正式的伙伴(partners);评鉴品格教育必须评估学校的品格,包含学校职员的职能以及学生们是否能显著地表现优良的品格,等等。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要推广品格教育运动,高职学校可以透过不同的学科课程直接实施教学,核心价值可透过正式课程,尤其是文学、社会学习、和社会科学等融入学科的学习计划。也可使用跨学科与整合课程的活动,来促进品格教育,如课外活动、团体活动、体育运动和学生自治会。

(二)价值澄清法(values clarification):基于过程道德教育目标制定

价值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是人类个人经验的独特层面,价值澄清在于澄清与熟练价值形成的过程,增进个人界定、面对与接受自己的价值,且依价值观采取行动。价值观形成过程包括了五个环节。(1)选择。当个人公开面对有意义的各种选择途径时,能自由地做选择或做决定,而非经由强制或压力所能获得的。由于是自由选择,所以个人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非旁观者或随波逐流者。(2)了解。价值形成的过程包括认知,也含有情意的深入,此时个人会有深入的感受,所以,个人会慢慢了解并重视自己的选择,并愿意投入而付出行动。(3)肯定。个人深入认知自己的价值,并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又珍爱自己的价值,此时个人会愿意公开肯定自己所选的价值,并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价值与他人分享。(4)行动。当个人自由选择了价值之后,又珍视与肯定自己所选的价值,则个人就会进一步采取行动,在生活中表现或实践出来。只有在生活中采取行动,才能真正地实现或经验到自己所选择的与所珍视的价值之价值。(5)重复。当个人的价值形成之后,且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后在生活中,此价值又愿意不断地重复实践,此价值就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价值澄清法在教室或课外活动中的实施方式则有以下三个:(1)书写活动。书写的方法有价值单(values sheet)、思考单、每周反省单、开放式问题、学生报告和与时间记事志等。(2)澄清反应。澄清反应(the clarifying response)的效用是要引起学生思考的方式和程度。澄清反应是回答学生的叙述和行动的方法,是仔细设计的、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基于学生问题的答案。目的在于鼓励或激发学生思考他自己的理念或价值,检视他自己的行动,融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所需要的和所能做到。(3)讨论活动。讨论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讨论,学生要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教师协助学生思考各种选择途径及其结果,鼓励学生个人做选择。在讨论中,教师并不判断答案的适切性,也不给予知识或不引导讨论的方向。其方法有价值澄清讨论、角色扮演、假设的偶发事件和价值连续表等。

(三)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虚拟情境中的体验与习得

角色扮演是历程(process),也是技巧(skill),更是一种在虚拟情境中的道德体验与深度学习。角色扮演有着重要的意义:(1)通过学习历程增进学生智能、情绪、和身体的成长与发展;(2)通过扮演角色,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由听取他人的意见,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并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外界的事物,以培养利他的行为与取替他人角色的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也可增广个人所能担任的社会角色的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戚与处理社会冲突事件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上,角色扮演采取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活动中选择角色,进行互动,活动中也可互换角色,此种活动是自发性的,学生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选择主题、分配人物与角色、布置情景和发展行动技巧,以及要维持表演行动的流畅,表演结束后,要进行共同讨论与反思,并分享经验。

(四)个案教学法(Case study model):榜样刺激的深度学习

个案设计是以可以引起学习兴趣或众所关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或议题为课程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可以使认知与实践合一,达成最大的学习效果。个案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能力,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的思考与辨别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度,发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与决定能力,唤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戚,促进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的强度。个案教学的主题可以由师生共同选择与决定,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搜集资料,再由各小组就负责搜集的资料,在各该小组内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与讨论,做成初步结论再提课堂向全体同学报告,在教师或同学主持下,进行全班讨论或辩论,最后,综合各小组的结论做成本主题的结论,并做成反思与实践的策略。个案教学可以邀请楷模本人(如社会责任公民奖得奖人)列学校或班级讲述其事迹,并参与讨论与交谈,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个案的行为动机与表现,学生多元思考,从而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学习与模仿。在个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鼓励、引导、引发讨论和协助综合结论。

(五)企业伦理建构法:实习场域中的价值观培育

企业界推展企业伦理可以订定伦理准则明确提示企业或公司的信念与实践准则,列入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理念或策略之中,可以印制成手册,人手一册,期求大家共同遵循,也可列为年终奖金考核项目之一。高职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公司的价值观之中,由高阶主管以身作则,率先实践,经由主管的思维、判断、决策、言谈与行动等,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若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与准则明确列入企业组织与制度之中,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循,再辅以具体明确的奖惩,表扬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行为表现与实践,则更有益形成优质的企业文化。此外,企业公司也可以利用各种员工的集体活动穿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演,或有趣味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当然也可以专办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演,建构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以及实践力行的方法。企业公司甄选新成员、考核、升迁时,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重要项目之一。这样一来,可让整体企业或公司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形成有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那么身处其中的高职实习生、实习生指导教师自然会潜移默化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G.格勒.自由民主社会的价值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1):83-85.

[3]洪远朋,李慧中,陶友之.利益关系总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研究的总报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5-6.

[4]冯健.论信息时代的表达自由[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5]陈金平.“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7(20):71-73.

[6]汪明春.课程目标: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8):122-122.

[7]李长伟.伦理德性与习惯教育[J].教育史研究,2010(1):59-65.

[8]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4-05-29].http://www.news.cn.

[9]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3-85.

[10]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课题“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XSZ10);2016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当代工匠精神的问题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QNJY31)

周甜,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高等教育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7)28-0001-05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品格伦理培育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