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道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技工学校,578101)
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率方法初探
杨本道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技工学校,578101)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小觑。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总体效率不高,学生没有状态,老师也提不起精神。本文对于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率,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效率
近年来,我国的职教事业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在培养大国工匠的道路上,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一些状况,课堂上,学生倒下一片,教师兴趣不浓,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
1.1 地位较低,重视不够
语文课作为中职基础文化课,虽然是必开课,期末考试也计入总成绩,但学校并没有把其提到与其他专业技能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大部分中职学校均认为,职业学校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门技能,而语文课作为文化基础课,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只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设就可以了,这在各方面均有体现。比如:在排课时,优先满足专业课,专业课排完后再采用填空的方式安排语文课,导致语文课安排零散,一个课题通常是刚导入进到高潮就要面对下课,而下一次课得等几天之后,又得花不少时间来复习调动学生情绪。此外在教师课时补贴方面也是如此,专业课教师一节课的课时补贴与同等职称的基础课教师相比通常要少2-4元。还有学生期末考核评价方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考核构成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期末考试时要求专业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方面都要合格,而文化课则只需要期末考核合格即可。更有部分学校是允许每学期有1-2门挂科,只要总学分够就没问题,但挂科的科目不能是专业课。在这种种政策的影响下,语文课想要上好,难度就较大了。
1.2 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上来自于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或辍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原本的基础较差,又遭受了中考失败的打击,对学习的兴趣自然降得很低,很多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弃学的心理,于是,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再者,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因为缺乏升学方面的压力,一般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术即可,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课程不够关注,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兴趣自然不浓。
1.3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
中职学校基础课教师来源较为复杂,有的是基础教育分流过来的,有的是专业课教师改行的,还有的是领导兼任的。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照本宣科,而且教学方式也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认识生字词—作者简介—课文感知—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老师的主导地位是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但是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若一直用这样的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会厌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4 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停留在一纸试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仅是通过提问、检测等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来判断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此种方式不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1 整合教材,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
教材选用的是否得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中职学生都有“我来技校就是来学技术”的思想,因此他们对教材的要求和普高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希望教材能更多地联系他们生活的实际和工作的现实情况,而并非单纯的欣赏文学、学习文化知识。笔者在教授人社版中职《语文》第五版教材时,就有意舍弃了课本当中的一些篇目,如第一单元的“零点起飞”,重在帮助学生在中考失利后,重建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培养一个准职业人应有的责任心、自信心。在讲授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和《一碗清汤荞麦面》后,笔者将《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改为学生自读,补上了一次活动课《一张人民币引发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于价值及人生的思考。此活动课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较好。另外,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起普高学生来说要差很多,所以教材的难易度也是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比如第七单元“领略古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篇古文在高中是必学的经典篇目,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本来基础就弱,这些古文篇幅又长,距今年代较远,不要说理解,让他们完整地通读一遍都很困难,这就更难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了,如一味强逼着他们学,只能适得其反。
2.2 增加课堂艺术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满足教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整堂课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采用最多的依旧是传统的诵读法、讲授法等,在教具的选用上也无非是ppt、影音视频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完全是“被学习”,对语文的兴趣提不起来,于是课上讲话、玩手机、睡觉等影响课堂纪律的现象层出不穷。而课堂纪律不佳又反过来影响教师执教的热情,教学效果甚微。
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了一些变化,如:重视导入、引入音乐、活动拓展,效果较好。
在讲授《好雪片片》时,笔者没有像以往一样先介绍作者林清玄,而是由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缺少美吗?”引发讨论导入,学生大都可以站起来谈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到大自然,有的说到人的外表及心灵,接下来笔者又通过“撑伞的红衣女孩、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医生周月华”等故事导出名人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引出其实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也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的人,进入新课,一气呵成。这样的导入,关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美?学生自然而然都会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效果自然会好。
2.3 重视班组管理,利用分组合作调动积极性
在八年的职教语文课堂上,笔者发现通常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大部分人则显得很被动。每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也总是少部分积极分子。在特意对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进行提问时,发现这些学生课前并没有按要求预习,课上也没有认真听讲,他们只是盲目地在听,机械想,按照教师的要求翻书或执行其他的动作。
学生之所以会如此被动,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基础差,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感到厌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班组管理,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即将全班分成6—8个班组,每个班组最少5人,最多6人,其中优等生1-2人,差等生1-2人。每组设立组长一名,记录官一名,纪律官一名,小组成员按1-6号进行编号。组长负责组织问题的讨论、人员的安排、小组作业检查等,记录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过程、小组人员发言情况以及平时成绩,纪律官则负责小组成员课堂纪律。小组合作完成的讨论题由小组长制定人员作答,每次作答人员不得重复,也可以由教师指定,然后按作答情况给每个小组酌情加分。当然如果某小组出现睡觉、玩手机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经纪律官提醒仍无效后,全组成员均酌情扣分。按照此种方法进行课堂管理后,笔者发现课堂明显比之前活跃,而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也几乎没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共同加分共同扣分的规则起了作用。由于同一节课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能重复,于是平时不太愿意发言的学生也要“被迫”发言,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总是由某几位积极分子掌控课堂的现象。
3将“一体化”教学引入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体化教学在技工院校已喊了多年,自2010年9月开始,人社部正式在全国30所技工院校启动一体化试点以来,如今,一体化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多所院校多个专业施行。但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适合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被广大专业课的教师所接受,但能否在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文化课上推广,很多基础课教师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阅读及课堂的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是可以施行的,其关键就是要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学中做,做中学”即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活动紧密关联,围绕职业活动中每项工作任务的技能和知识点,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做中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只是课堂讲解的做法,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配合学生的活动实践,亲自在“做”的活动中传授知识。
如笔者在进行第一单元综合实践教学时,课本上安排的实用写作内容是“写一封家书”,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学会写作书信,并尝试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刚开始笔者让学生写,学生要么不写,要么就是干巴巴的几句,毫无情感可言。后来笔者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时,先给学生们读了自己写给家人的一封书信,学生听后深受感动,后来再布置写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情感真挚的书信。
综上所述,笔者只是简要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分享了一些自己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的具体做法,对于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率,还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索与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因需取材、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满足就业需要,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1]马莉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研究.职业教育,(2013)第8期.
[2]贾国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新课程(教育学术) 2009年,第07期.
[3]谭颖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科教文汇,2013第5期.
(编辑 赵欣宇)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ANG Bendao
(Yangpu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Hainan, 578101, China)
Chine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basic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ts status is importan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urrent overall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room is not high; the students are not in state; and teachers are also not in state.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ith own experi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classroom efficiency
2016-11-12
杨本道(1979-)。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G712
A
1672-0601(2017)02-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