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C理论的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机制研究

2017-01-28 16:06李晓曼
职教通讯 2017年32期
关键词:绩点学籍学分制

李晓曼

基于TOC理论的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机制研究

李晓曼

基于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运行的现实状态和TOC理论来探讨学分制学籍管理机制,通过对常州部分高职当前学分制推行现状的调研,找出学分制学籍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一个或多个存在于学籍管理机制中的“约束”或瓶颈,通过消除这些约束或瓶颈,以完善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TOC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国内许多高职相继实施学分制。二十多年来,学分制一直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但是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资源以及校内管理模式,在实施高职学分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直接阻碍了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如严格的专业调整限制、缺乏弹性的学制、有待完善的选课制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因此,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对在常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TOC理论和学分制的来源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戈德拉特博士(Dr.Eliyahu M.Goldratt)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thnology,OPT)基础上提出的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界定和消减制约因素而采取的一些科学、规范的方法或措施,以支持连续性的优化和改进。它把企业在生产管理活动中显性或隐性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或瓶颈,通过排查和消除这些“约束”或瓶颈,使得企业的改进路线与发展规划更加清晰明确,从而促进企业顺利实现目标。[1]

学分制的来源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于20世纪初提出,并在今后多年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随后,学分制在西欧国家大多数院校广泛推行。[2]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还一直沿袭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分制。1952年,借鉴和参考前苏联的教学经验,我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进行了全面否定并中断学分制的实施,转而改为学年制。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学分制学籍管理模式逐渐成为高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不顺畅

在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修完足够的学分而不能如期毕业,如此他可以选择边工作、边学习,但由于不在学校住宿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难题,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的汇总、分析和处理。[3]同时,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实行的是绩点制,这样在统计学生平均绩点方面比起以往算术平均数的算法,增强了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影响到学生成绩统计的准确性。而成绩管理工作存在于整个学期,由于学校对于前期未能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要进行补考、重修,而导致了成绩管理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信息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甚至加重了成绩处理(如输入、输出、查询、修改等)的工作量,直接影响对成绩的系统分析,更加不利于发挥成绩管理在教学上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协调

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灵魂就是选课制。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不同特质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分制管理模式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实行完全学分制后,就意味着每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课表进行学习,无需一致的上课时间与地点,这就要求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更加的完善和先进。除此之外,与之相连的辅助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应该调整相关场所的开放时间,如图书馆、宿舍、食堂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但由于近年来高职扩招,导致部分高职的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完全学分制的推行。

(三)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有些高职在成绩记载方面采用学分绩点制,而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学分绩点制管理模式未达到预期目标。[4]学分绩点制实施后,学校教务处的职能较以往得到加强,但是二级教学单位的职能被削弱,学籍管理方面的职能都集中到学校层面。目前,部分学校将学分绩点制管理模式单纯视作学籍管理制度,所以没有发挥学分绩点制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同样,由于完全学分制是近几年才被大多数高职纳为教育教学制度,正处于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过度的时期,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与此同时,受到高职一些内部的被动性改革的制约,如人事、薪酬、财务制度的改革与完全学分制之间的缝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施。

(四)课程体系不完善

保证高职的选修课程数量至少为学年学分制下的2倍是成功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这要求高职提供的课程与应选课程的比例不得低于3:1.但在这种硬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学资源的匮乏和师资力量短缺,新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资源与师资的严重缺乏,选课种类过于单一;学生选课空间太小;增加了学生的课内学时,减少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压力过大,无法提前毕业,等等。这一系列的新问题严重阻碍了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高职的教育管理改革中。

(五)学生选课不合理

高职学生由于长期在一种应试教育环境中学习,自然就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即上课被动化,下课自由化,考试范围化。同时,他们又对社会缺乏全面的了解,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科学的规划,致使大多数学生在选课时不能结合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通常表现为盲目性、随大流、跟风性。例如,仅凭兴趣,选课随意;避难捡易,删繁就简;高低年级选修课的开设差异明显,前者开设的专业课程“门庭冷落”,而后者开设选修课程“人气爆满”,在多数情况下,还出现了多选多退,选而不修,修而不学的现象。这样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极为不利,同时,也成为阻碍学分制推行的重要原因。

三、基于TOC理论的高职学分制学籍管理优化措施

(一)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成绩管理工作对严谨性、准确性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遗漏,就会出错,就会导致成绩管理工作缺乏可信度。因此,教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技能,要熟练运用成绩管理系统,加强对成绩管理工作的监控,保证所提供或者获取的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

(二)加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和配置是实施学分制的前提,是实现绩点学分制管理的基本保障。学校要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有更多的教室和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供学生使用。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做好教辅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

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行和完善,学分制改革已然成为今后高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各级部门领导的重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适时更新教学观念,作出科学规划,顺应形势发展。

(四)优化选课和成绩管理

1.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按门类或一级学科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建立不同类型的课程平台,规定选修顺序,建立柔性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需要。

2.对现行的“一锅烩”的选课模式进行改革。就目前而言,学生选课的时间相对集中,缺乏严密的监控,导致选课质量不高。因此,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选课和教学开课信息必须建立常态化共享机制。

3.对现行的考核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从最原始的集中安排课程考试转变为依课程教学需要创建人性化考核管理模式——因课而考,因时而考。

4.对学分制管理系统平台的优化。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创建网上互动学习平台,即把教师和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机会,保证学生选修课程的自主性,形成既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能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

(五)强化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和爱好,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课程、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我国高职学分制的改革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适应性。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深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学分制改革仍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这也是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方面的具体表现。由于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偏低、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我国学分制改革的迫切性,但也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国家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因此,在国内高职进行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时,不仅要借鉴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也要及时结合国内的具体国情和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学籍管理模式。

[1] 曹青林.基于TOC理论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50-153.

[2] 郭艳春.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1):45-46.

[3] 郑亚杰,我国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10-11.

[4] 万庆生.浅谈学分制条件下的成绩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8-89.

李晓曼,女,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共青团工作。

G715

A

1674-7747(2017)32-0036-03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绩点学籍学分制
大学生成绩绩点影响因素分析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初探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
学分绩点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