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供应链理论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之路径研究

2017-01-28 16:06王玲
职教通讯 2017年32期
关键词:技能型校企供应链

王玲

基于人才供应链理论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之路径研究

王玲

人才供应链理论是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人才管理中,通过建构起人才内、外部供应链系统为高速发展的企业提供准时化、无缝对接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企业建设人才外部供应链中的战略伙伴之一,应以人才供应链理论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现代高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人才供应链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剧了现代企业在产品市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竞争,从根本上说,人力资源是一切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上升到企业重要的战略层面。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道重要环节,人力资源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一系列关键业务的开展。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每年要向社会企业的基层岗位输送大量的人力资源,然而,企业和高职院校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企业不断大量招聘基层岗位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员工流失率,同时,高校“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质量也难以“无缝对接”真实的岗位要求,致使“企业招聘难,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愈加突现。在当前职业教育大力提倡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应携手,以实现应用技能型人才供需的“双赢”。

一、人才供应链理论概述

人才供应链理论是将生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到人才管理中,企业在规划人力资源部署时,应多维度、全方位去思考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规划,在企业内外部构建起人力资源的供应链。[1]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通过传统的部门轮岗、职位晋升和工作调换等方式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满足企业战略规划发展中的职位需求;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在传统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基础上,通过积极地与人力资源培养的组织机构(研究型院校、技能型院校等)合作,按需设计培养“人才”这种特殊资源,并持续不断地在合适时间为企业合适业务提供合适对象,实现类似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准时化供应资源”的效果。

人才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创新之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力资源的获取时间不是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开始计算,而是提前至高校的人才培养阶段;人力资源的管理范围不是企业内的现有人力资源,还包含了企业外的潜在人力资源,即主要处于人力资源供应链上游的研究型院校、技能型院校等人才培养单位。因此,这一理论相对于传统的人才管理理论而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准时化供应”是人才供应链理论的核心

人才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所需人力资源的准时和有效供应。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在出现职位空缺时才会启动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时间长、成效差,这对高速成长的企业是一种严重阻碍。虽然,当前有不少企业也建立了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主要以召开毕业生宣讲会、校园招聘为主,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进行培训和磨练,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企业也投入大量培训资金和时间,然而,实际效果是,员工适应期内业务绩效差,人才流失率高,最终招聘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人才供应链管理则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企业人才战略发展规划为目标,通过提前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真实业务技能培训,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学生“毕业”即“上岗”,即减少了进入企业适应期的不适感,也降低了企业的人力培训成本,真正实现人才供应和企业岗位需求的“和谐过渡,准时无缝对接”。[2]

(二)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规划

在这种人才供应链结构中,既要突出人才供应和企业岗位需求之间在时间上的无缝对接,减少企业因招聘等待、培训等待、适应等待中产生的时间浪费,实现类似生产管理中的精益化运作目标,同时也要强调在提前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按照真实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量身设计,或是为了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业务目标进行针对性人才培训储备的。[3]这也是人才供应链理论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

(三)柔性的人才供给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人才供应链理论的产生和应用与企业动荡变化的环境有关,智能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运营模式的调整,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担负了管理人力资源蓄水池的重要职责,在企业顺应外部形势扩大业务规模的时候,人力资源需要及时有效供应,在企业应对风险缩小业务规模的时候,人力资源需要良性减少,而传统的刚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法充分满足企业随时调整的业务需要,只有通过发展企业外部灵活、虚拟的人力资源供应链结构,才能实现柔性可随时调整的人才供给,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二、人才供应链理论指导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企业基层岗位需求量大,熟练操作要求高

根据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对于基层岗位的招聘数量常年居高不下,虽对学历背景要求并不高,但对应聘者能否熟练操作颇为重视,这不但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新人培训成本,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因此,对于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有必要针对市场需求巨大的企业各类型基层岗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引企入校,按需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按阶段具体实施,使所培养的应用技能型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成为熟练操作企业真实业务的储备力量。

(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企业形象建立

京东商城作为全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平台,在B2B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拓出许多新型业务领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激增,其中,以京东商城的客户服务岗位和京东物流的物流服务岗位最为明显。这些岗位虽然隶属于企业的基层岗位,但却与终端消费者直接接触,服务质量的高低既影响到京东现在和未来的企业信誉度,长远来看,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致胜关键。因此,对这类基层岗位来说,所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不仅仅会熟练操作具体业务,还要求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并非短期的新人岗前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心智磨练,才能将企业的价值观植入基层岗位员工的工作质量中。

(三)高职院校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往往用“就业率”来判定,然而事实上,大多数院校的就业率并非真实数字,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广,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强化工学结合理念,从看重“数量”转向“质量”建设,这既是高职院校应对社会人才供需结构矛盾的解决对策,也是真正开始从关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出发,进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4]

三、以人才供应链理论为指导,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路径

(一)建构“共赢”的深度合作意识

对社会企业来说,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是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应稳定的一个保证,特别是对于流失率高,反复大量招聘的基层岗位来说,能够灵活、高效、柔性地保证人力资源供给;对高职院校来说,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既能确保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就业率,也能借企业之力,提高招生数量,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人才供应链理论的落地开花结果,首先要基于企业和高职院校有高度一致的信念,才能切实有效推进一系列合作形式的开展,将企业真实业务嵌入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中,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使学生不但能学习到理论知识,也能实实在在掌握到业务技能,成为企业人才供应链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分子。

(二)构建“校中厂”,派驻企业骨干

校中厂是指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人员等,企业投资建立基于真实业务环境的实训中心,这种模式比传统的纯学校投资建立的校内实训室,以及过渡发展阶段中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建立的模拟实训中心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校中厂本质上处理的是企业真实的业务内容,负责监督管理的是企业业务骨干,因此,学生实训过程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是在其未来实际工作会遇到的真实环境,所形成的绩效既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决定了学生的个人成绩。例如,京东商城已在全国41所高校建立了校中厂这种人才供应链合作模式,通过在合作院校选址规划设计,京东投资建立了校内实训场所,并将重要的基层岗位——客户服务工作在校中厂中真实进行,通过对学生进行选拔、培训、上岗等一系列管理,使其在真实业务环境中进行在线或电话客户服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操作、锻炼等,择优选拔,充实到京东的正式员工队伍中去。

(三)开设“订单班”,实施定向培养

人才供应链合作的另一种模式是成立“订单班”,例如,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与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古南都饭店集团共建共设的“百世物流”订单班、“古南都”订单班等,这种形式下,订单班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和授课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完成,学生在完成在校期间规定的理论课程学习后,每学年安排2~3个月到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业务骨干共同指导、监督、管理其在企业的工作内容和思想动态,实习期结束回到学校后,仍要与企业保持沟通,关注订单班学生工作感受、工作建议,以便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提高企业信誉度,从而在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顺利完成职场人的过渡。

(四)不定期的校企互动,提高双方认知度

在学生通过校中厂、定期顶岗实习等形式提前学习和掌握企业业务技能的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与企业开展不定期的校企互动,例如,邀请企业来校开展座谈会、宣讲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生招聘会,这既是为了提高双方在人才供需合作的认知度,也是搭建人才直通车的重要举措。虽然,总体上来说,应届毕业生相比在校生的提前培养而言,其稳定性不高,但也是补充企业人才供应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非常优良的后备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制定有益于人才发展的职业发展培训晋升体系,也将能吸引并成为保障这些应届毕业生稳定性的基础。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必须与时俱进,转换思路,从为企业构建“准时化无缝对接”的人才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思考可行性的创新发展路径,也为当前社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提供有益之参考。

[1] 闫振华.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初探[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9(S2):26.

[2] 郭跃,陶晶.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无缝对接”[J].中国软科学,2006(12):130-136.

[3] 徐金河.基于人才供应链的高职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学生视角的调查研究[J].物流科技,2009(11):141-144.

[4] 王世英,胡家勇.建立动态的企业人才链管理系统[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86-88.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教学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人才供应链理论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JG13)

王玲,女,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G717

A

1674-7747(2017)32-0004-03

[责任编辑 李漪]

猜你喜欢
技能型校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